白术是什么
白术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见过白术了解白术的人却不多,其实还是应该了解一些白术的相关知识的,下面介绍白术是什么 一种植物。
白术是什么
白术属于多年生草本之物,其根茎可入药,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具有健脾利水、安胎的功效,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白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味可治疗便秘、体虚多汗等病症,搭配其他药材还可治疗中风、产后风寒等,其药用功效不可小觑。
但是,白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吃的呢!要知道白术是药,虽然是中药,性质比较温和,但要知道是药三分毒,切不可胡乱用药,食用白术最好是在医生的叮嘱下定时定量服用。
白术小知识
白术(zhú),拉丁学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可补脾、养胃、燥湿、利尿、安胎、补虚。
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面色少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久泻久痢等。
燥湿利水:用于脾虚痰饮见食少、胃肠有振水声、头晕、心悸等。
固表止汗:用于肺卫不固所致的自汗、易感冒。
安胎:用于妊娠恶阻及妊娠水肿。
焦白术和白术的区别
含义不同:焦白术和白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名称上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名称知道这是两种可能存在关系的东西。
制作工艺不同:焦白术是将药材白术炒至黑褐色后,经用清水洗净晒干的成品;而药材白术是取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洗净用水浸润,后切成片,并经过彻底干燥而成。
功效不同:白术的功效相对来说比较多,可健脾利水、降三高、保护干燥、增强体质;焦白术是经过炒制工艺,功效有一定的损伤,但是健脾效果是大大增强了的。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性味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有散寒解表、祛风燥湿、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中药白芷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中药白芷的功效和作用
胃痛:白芷、黄芪、白及、甘草各等份,研细末,每次8克,每日两次,加蜂蜜两匙冲服。
睾丸鞘膜积液:白芷10克,蝉蜕30克,水煎熏洗。每日1~2次,每次约半小时左右,并取少量饮用。
月经不调、痛经:白芷、当归各15克,水煎服。每次月经前一周左右开始服用,至月经来潮停用。巩固半年停药。
带下病:白芷50克,白芍、白矾各25克,共研为细末,制成如梧桐子大的蜡丸,每次10~15克,空腹伴米汤服用。
盆腔炎:白芷15克,薏苡仁、蒲公英、败酱草、红花、猪苓各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0剂。痛消带止后,继用白芷10克,水煎,代茶饮月余,以巩固疗效。
消化性溃疡:白芷、白芍、白及各10~30克,白蔻仁6~12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急、慢性肠炎:白芷20克,煎汤100~200毫升,去渣加入打碎的补脾益肠丸30克,再煎数分钟,待温保留灌肠。每晚临睡前一次,15日为一疗程。
肝炎:白芷、大黄各等份,研末,每次5克,每日两次口服。能降低转氨酶、消除胁痛、增进食欲。
皮肤瘙痒:白芷芳香祛湿,其水浸剂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因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较好。取白芷、土茯苓、薏苡仁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0克,蝉蜕6克,水煎服。
银屑病:川白芷冲剂,体重50千克以下者服20克,50~60千克者服25克,60~80千克者服30克,并配合外用川白芷酊。
白癜风:白芷100克打成粗粒,加入70%酒精500毫升,浸泡10天后过滤,加入氮酮50毫升备用。用棉签涂药液于患处,每日两次,涂药后适度日晒。本法对局限型及节段型白癜风效果较好。
中药白芷的附方
①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②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百一选方》都粱丸)
③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④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⑤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⑥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中药白芷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
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远较棱槽为宽,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7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