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羊楼洞品三国小罐黑茶576克网上有卖吗?

有,价格在200到5000左右。

羊楼洞品三国小罐黑茶576克网上有卖吗?

羊楼洞品三国是一种产自湖北的青砖茶,而品三国是其茶的一个系列,何谓品三国,一品是饭后茶余时的悠闲;二品是悠悠茶香的人生感悟;三品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青砖茶作为黑茶的重要成员,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该品种是羊楼洞公司生产。羊楼洞茶业历史源远流长,享誉国内外,始于汉朝,盛于唐朝,明清时期因茶而兴,有”百里茶园沟”之称。

民国时期,牛B的羊楼洞商会

乾隆版《蒲圻县志》卷之二“山川志”记载:“羊楼洞,距县六十里,群峰岞崿,众壑奔流,其东有石人泉,其西有莲花洞,洞下有莲花寺,出洞口为港口驿。”

? 关于羊楼洞的由来,传说很多,古人对羊楼洞的介绍也并不鲜见。相传元朝初年,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在湘鄂边陲建立竹牌楼,设司管理。这个说法,目前却没找到任何的依据。

? 1936年《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第2卷,第5期]上刊登的《湖北羊楼洞区之茶业(陈启华)》一文中有关于羊楼洞由来的记载:“羊楼洞位于湖北蒲圻县南部,四面多山,其形如洞,相传昔有牧者建楼饲羊于此,因而得名”。这种解释,应该算是比较靠谱,现在当地很多老人也有类似的说法。

? 如今的羊楼洞古街,与过去的茶市古镇,是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呢? 1936年《农友月刊》[第4卷,第8期]中一篇《湖北省农村与合作情报》的文章也有记录:“全镇街道,以青石铺成,尚属清洁,惟狭窄过甚,沟中溪水,清澈见底,潺潺之声,不绝于耳,颇饶诗韵。全镇烟囱林立,颇具大观……”。

? 应该说现在的石板街与过去相差无异,只是由于环境恶劣造成溪沟水枯浅而污浊,“全镇烟囱林立,颇具大观”的制茶景象也已经不再。

羊楼洞是湖北乃至中国非常著名的茶区,不仅盛产绿茶、红茶,更是老青茶主产区。 早在1899年《知新报》[第92期]《论茶》中就有记载:“中国产茶之地,湖北则有武昌府之崇阳、通山、羊楼洞、长寿街之茶……”。

? 1924年《农声》[第35期]《汉口茶况(彭先泽)》上也记载:“湖北全省茶园面积约计八万七千爱格(erg),每年产额平均,红茶四万担,绿茶约两万担,老茶约二十万担,湖北湖南境之羊楼洞地方,出产最多,通山次之,通城、兴国、大冶、金牛等处又次之”。

? 1930年胡培芝《金大农专》[第2卷,第1期]上发表的《茶业概况》上也提出,全国“其中产茶额最巨者,尤以安徽之祁门、江西之义宁、湖北之羊楼洞、湖南之聂家市、浙江之平水镇为最著”。

? 在《湖北羊楼洞区之茶业(陈启华)》这篇文章里,介绍得最多的,还是羊楼洞的茶产地位:“羊楼洞土壤为**砂质,壤土以气候温和,宜于植茶,故产茶颇盛。且该地四界,东之崇阳、通山,西之临湘,南之通城,北之赵李桥,均系产茶区域,而相距不过数十里,交通亦称便利。其所产茶业为青老茶即制造青砖之原料也。”

? 1936年《中国建设》[第14卷 第1期]《鄂省羊楼洞茶业概况》上记载:“羊楼洞之茶,为鄂省之冠,每岁产量,统计青红茶及老茶约六万担左右,岁入四五十万元,出产以该镇附近居多,他如崇阳、通城,及湘省之临湘、平江,亦颇著名,该镇在全盛时代,开工者约七十余家,茶分青茶、红茶、老茶三种,青茶最细,红茶次之,老茶更次之。青茶销售华北各省及武汉三镇,红茶销英俄等国,老茶茶砖销内外蒙古,及张家口一带。汽车路运至赵李桥车站(粤汉铁路站名),直达汉口,转运国内外等地。采茶和制茶法,青茶采摘期间,约在谷雨后,红茶在立夏左右,老茶从芒种起至立秋止”。

? 1936年 《首都国货导报》[第30期]上《工商调查:鄂省蒲圻县羊楼洞茶业概况》记载:“羊楼洞位居鄂南蒲圻南境,四周皆山,土质利于植茶,为全鄂之冠,故特负盛名……羊楼洞之茶为鄂省之冠,每岁产量,统计青红茶及老茶约六万担左右,岁入四五十万元”。

? 1936年《农友月刊》[第4卷,第8期]上《湖北省农村与合作情报》也记载:“羊楼洞之茶,为鄂省之冠,茶之产量,每岁统计青红茶及老茶约六万担”。

?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出版了《征信新闻》(手刻本),在其 1946年 [第88期]上有一则标题非常引人眼球:“鄂省年产茶叶二十余万担,蒲圻产量居首,兴山最差”。1947年《农业通讯》[第1卷,第8期]张济时、余维献撰写的《论我国茶业推广》仍然提出:“我国主要产区为浙之平水、龙井、淳遂、温州,皖之祁门、屯溪、六安,鄂之蒲圻、崇阳、通城……等区”。

羊楼洞的砖茶和红茶久负盛名,成为明、清、民国等时期名噪一时的品牌。1898年《湘报》[第93期]上刊登的《两湖茶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数日以来,湘省各路新箱茶,均已接次到汉,安化头字前已售价四十六两,现到二字仅售二十七两,浏阳天福昌亦仅二十三两,咸临吉及西乡各号均二十一两,平江杨经纶二十四两,长寿街生记二十六两,湘潭十九两。鄂之羊楼洞等处所产现已赶到,其售价自二十七八两至三十五六两为率,论者谓与湘省所产同一成色之至,未知将来尚能望其稍有转机否。(录汉报)”。这里提到一件很玄乎的事情,就是“论者谓与湘省所产同一成色之至”,但羊楼洞茶的价格明显要高很多。

? “湖北省以鹤峰所产茶者为最优,惜其产额盛少,故其名不著。其次为羊楼洞及羊楼司所产者,品质善而名亦高。”这是 1919年 《安徽实业杂志》[续刊第27期]上义农撰写的《吾国之茶业》中一段文字,对羊楼洞茶叶作出了“品质善而名亦高”的全面评价。

? 1920年《北京实业周刊》 [第1期]《湖北羊楼洞砖茶业之现状》上记载:“出产地及制造地,正货出羊楼洞,次货出羊楼司、柏墩,下货出聂市,即在以上三地制造洋商制造地在汉口(按本国惟上开四地出产砖茶砖面皆印有洞庄二字,故蒙俄人只知有羊楼洞而不知其他之三市也)。”1920年《银行周报》[第4卷,第2期页]《羊楼洞茶叶之调查》中,同样也记载了“正货出羊楼洞”之说。

? 1926年《经济汇报》[第3卷,第2期]上刊登了吴连生、陈淦著的《中国茶业概论》,文中也提到:“湖北之产地以崇阳、蒲圻、通山、咸宁、宜昌所产者为最著,其中尤以蒲圻为上品。湖北茶号则荟萃于通山县及羊楼洞两处,其数量亦有六七十家,而羊楼洞占十分之八”。

? 1934年《国际贸易导报》上戴啸洲撰写的《汉口之茶业》记载:“湖北产茶区域以羊楼洞、通山两处最为驰名,该处茶山概属自产,租地种茶者殊殊罕见”。

? 整个湘鄂赣羊楼洞茶区的茶叶是以羊楼洞为正品,而羊楼洞所产之茶则是以芙蓉山为正品。? 1936年《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第2卷,第5期]上刊登的《湖北羊楼洞区之茶业(陈启华)》也提到了芙蓉山之地位:“该场距峒镇约里许,负芙蓉山而临小溪,东界崇通,更至羊楼司,南至通城,北至赵李桥。有峒赵汽车路,直达粤汉铁路火车站,仅有八里,四面均系产茶区域。相距不过数十里,交通颇为便利。且场址临近芙蓉山,该山所产之茶,品质最为优良,故茶庄之茶,每以产自芙蓉为山为标志。”

羊楼洞茶,是两湖茶的重要组成部分。羊楼洞,更是两湖茶产业制造中心。1899年《湖北商务报》[第37期]刊登有一篇公文《局收文牍:湖南职商蒋泽湘条陈两湖茶务十二事》。这位叫蒋泽湘的湖南茶商给官府提了很多建议。其中就有设立茶票方案:“两湖产茶之多少,拟定数目,设立茶票,由商人纳资领票,方准向各该地开办,如湖北拟票,羊楼洞二十张,崇阳十余张,聂家市二十张,咸宁十张,通城、宜昌(等地)各一二张,共拟设票九十余张”。蒋泽湘的建议虽然有一些偏袒湖南聂家市的意思,但他仍然很客观地把羊楼洞摆在两湖茶业老大的位置上。

? 1925年 《银行月刊》[第5卷,第7期]《中国茶业之研究(赵竞南)》记载:“羊楼洞、羊楼司为各地集散中心,其集散额占湖北茶之过半。”

? 1932年《农声月刊》[第154、155期合刊]上刊登有林家齐撰写的文章《我国茶业问题》,里面同样也讲到了羊楼洞的集散中心地位:“武昌茶出产,以蒲圻之羊楼司、羊楼洞,崇阳县之大沙坪、白霓桥……为最多。羊楼洞、羊楼司有茶庄十余所,为以上各地集散中心,其集散额占湖北茶之过半数”。

? 1936年《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 [第2卷,第5期]上刊登有陈启华著作的《湖北羊楼洞区之茶业》,文章里记载:“茶商于此(羊楼洞)多设庄,收买毛茶,加工精制;或设厂制造砖茶,故又为崇阳、通山、通城、蒲圻、临湘等县茶叶之集散市场。本区内尚有临湘蒲圻边境之羊楼司,及临湘县属之聂家市二处,亦有茶商设庄制造者。惟羊楼司所产,多为茶砖之二面,及里茶,其品质次于羊楼洞。聂家市所产,多为里茶,其品质又次于羊楼司”。

? 1937年《中国农民银行月刊》[第2卷,第2期]上有一则消息:《实业部决定改良湘鄂茶产》。里面提到了羊楼洞由红绿茶基地转化为砖茶原料中心的地位:“老青茶区域,计崇阳、通山、蒲圻、通城等县,过去该区曾产大量二五箱茶,现已绝迹,目前以羊楼洞方面所产老青茶,最负盛名,为砖茶原料之中心”。

? 羊楼洞成为“两湖茶产制造中心”,有纬度、气候因素,有土壤因素,有历史上茶业基础因素,更有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特殊地理原因。1939年《贸易半月刊》 [第1卷,第4期]《羊楼洞砖茶之制造与运销(陈国汉)》记载:“羊楼洞之茶,系指鄂南蒲圻、崇阳、通山、通城、咸宁等县以及湘北临湘一带所产之茶而言。羊楼洞初不过蒲圻县属之一小镇,东与崇阳、通山为邻,南距通城不及百里,西接湖南临湘县境,而地处中枢,制茶又早,顾历为制茶中心。且以该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临近各地之茶,虽品质较逊,且不在羊楼洞制造,然亦假借其名,以广招徕,积沿迄今,因以成名”。

? 1947年《征信新闻(南京)》[第224期],在某篇新闻报道的标题中,直接称“羊楼洞为两湖茶产制造中心”。

汉口是中国三大茶市之一,有“东方芝加哥”和“汉口茶港”的美誉。而汉口本不产茶,它主要依托两湖(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的大量茶叶支撑。

?1904年《国民日报汇编》[第1期]上刊登的《汉口与茶之关系》记载:“汉口虽非茶之出产地,而实茶之大市场也。江西之义宁州、安徽之祁门、湖北之羊楼洞、湖南之安化,皆茶之大出产地。……湖北各地每年输入到汉口的茶叶,羊楼洞三万七千二百五十箱”。

? 羊楼洞是离汉口最近、茶类品种齐全、产量最多的一个茶区,加之水、陆两路便捷,所以羊楼洞是汉口茶市的主要产区。特别在很长一段时期,羊楼洞的茶叶占据了汉口的半壁江山。应该说,没有羊楼洞茶区,就没有汉口茶市。

? 1916年《协和报》曾刊登有《汉口茶业状况(汉声)》,这段文字里提到:“汉口茶业向分两湖市与祁门市其货多,其销外洋而销于俄国者最多。羊楼洞茶(精华眼),杜德洋行买进三百二十四箱,每箱价银三十三两(此茶旧时售协和三十一两)”。

? 1917年《安徽实业杂志》 [续刊第6期]上有篇《汉口茶商答复俄员之详情》,该公文里记载:“ 若言砖茶厂向设于羊楼洞、聂家市、咸宁等处,汉口则有兴商公司开办六十余年之久 ”。在早期,羊楼洞输送到汉口的茶叶有红茶、绿茶、砖茶、帽盒茶,而后期,基本上则以砖茶为主,成为青砖茶和米砖茶的主产区。

(冯晓光《羊楼洞解密》)

羊楼洞茶叶集散与砖茶制造中心地位,使当地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带来了其它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作为管理当地经济活动的民间团体及社会中介组织——“羊楼洞商会”应运而生。

笔者认为,从羊楼洞成为湘鄂赣重要茶市的那刻起,羊楼洞就有了茶商们自发组织的帮会组织,只是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包罗的行业范围越来越广,职能越来越强,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名称也在不断变化。1914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报》[第12期]上刊登有一则要件:《劝晋省盒茶帮保存茶砖利权改良制造贸易书》,其落款是“羊楼洞商务分会茶行帮董雷震豫谨启”。这个“羊楼洞商务分会”就是羊楼洞商会的前身。

民国14年,羊楼洞商会因为砖茶运输问题,代表茶商向交通部提交了一份请示报告,引起交通部及农商部以及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及时反应和高度重视。

1925年《政府公报》[第3196期]刊登有:《交通部批第五一号(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原具呈人羊楼洞商会会长游家帅、副会长雷绪章,据呈已悉查疏通货运一事本部早经筹划督饬路局积极办理》。由此可见,当时的羊楼洞商会会长叫游家帅,副会长叫雷绪章,根据姓氏来看,两人都属于羊楼洞大姓家族。同期的《政府公报》还登载了交通部总长叶恭绰签署的《部令:交通部训令第三五五号(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十四日):令京汉、京绥铁路管理局局长:据羊楼洞商会呈称货车停滞茶砖壅积沿途已及半载恳予饬路从速运行……》。

从1925年《财政月刊》[第12卷,第135期]刊登的《公牍:咨交通部羊楼洞商会呈称路局运输停滞茶业大受影响一节抄录原呈咨请查照分饬办理文(二月二十六日)》,可以看出事件原原委:“为咨行事据湖北蒲圻县羊楼洞商会呈称,洞埠采办茶砖,向销行于蒙俄回藏一带,概由京汉京张京绥各铁路搬运。自上年战事发生之后,京汉路停滞,所有商人制成茶砖,雍积沿途者已及半载之久,现值冬去春来,有事茶叶上市之际,应趁此时赶速运输。无奈上年采办茶砖,尚未转运出口,本年不敢再办,势必停止营业,国家人民均收莫大影响。本会具维持商务责任,理合据实呈明钧部,恩准代催京汉路局觐京张京绥各局,一律从速运行,以资救济。等情到部,查该商会所称,路局运输停滞,茶业大受影响一节,自属实情。应请即由贵部分饬京汉京绥各路局,力谋商货运输之便利,以维茶业,而资救济。除批示外,相应抄录原呈咨请查照办理此咨。”

羊楼洞商会可谓一书多投,财政部、农商部、全国商会联合会等机构也收到了这份关于砖茶转运紧急报告,并通过各自渠道转给交通部,故交通部更加重视这个诉求,令京汉、京绥铁路管理局从速办理。

1925年《政府公报》[第3214期]登载交通总长叶恭绰签署的《咨:交通部咨财政部文(第二○八号,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四日):为咨复事准第四九八号开据湖北蒲圻县羊楼洞商会呈称京汉、京绥路局运输停滞茶业大受影响》。

1925年《政府公报》[第3253期]刊登《部令:交通部训令第八三五号(中华民国十四年四月四日):令京汉、京绥铁路管理局局长杨慕时、宋良仲:据全国商会联合评议会主席安迪生呈称据蒲圻县羊楼洞商会函称……》。同一天,交通总长叶恭绰签署《交通部批第一三六号》,答复“原具呈人全国商会联合会评议会主席安迪生”:“呈一件请饬设法迅即疏运羊楼洞商蒙茶由据呈已悉查疏运蒙茶一事,前经羊楼洞商会,迭呈到部,早经分饬京汉、京绥两路,赶速设法尽量输运在案,兹据前情,除再分令各该路从速设法装运外,应即知照此批。”

1925年《政府公报》[第3273期]刊登《咨:交通部咨农商总长文(第四七七号,中华民国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为咨复事准第六六零号咨请饬路从速转运羊楼洞商茶砖以恤商艰等……》。这是叶恭绰总长对农商部的答复。

湖北省档案馆有一份资料《呈为转呈事案据属县羊楼洞商会章程暨职员表请核准备案由》,这是民国18年12月7日蒲圻县政府转呈给省政府及工商部的一份备案请示。其内容为:“呈为转呈事案据属县羊楼洞商会常务委员雷紫云等呈称,为依法改组缮具章程暨职员表,恳请核转备案事窃属会自民元反正后,即奉令设立并呈由前北京农商部,核准备案颁发铜镶木质钤记一颗以利进行,时光荏苒十载有余自我,国民政府义安海宇奠都南京之后,属会亦曾奉令改为委员制适合训政府时期之规则近顷。国民政府颁布商会法,属会即依法推举筹备员,首先改组旧制十五帮为十五同业公会继由各公会举派代表出席属会,票选执监委员,其一切详情业已呈报钧府并蒙核准在案,惟窃查商会法第二章第六七两条至规定商会之设立应订立章程,连同其他必须事项呈请特别市政府或呈由地方主管官署转呈省政府核准设立,并转报工商部备案,又按此法第四章第二十条,委员就任后应于十五日内,呈报各等因理合依法缮具章程暨职员表各三份,呈贵钧府鉴核赏即转至省政府核准转报工商部备案,不腾翘企待命之至。附呈章程三份职员表三份等情据此,除指令并将原贵章程表截留一份备查外,理合检同原件备文转呈钧府鉴核示遵,并乞转咨工商部备案实为公便谨呈湖北省政府主席萧。计呈赍:羊楼洞商会章程贰份、羊楼洞商会职员表贰份。代理蒲圻县县长张绶绾”

新制定的《羊楼洞商会章程》提出,“本会区域只限于羊楼洞,会所设立于羊楼洞”。其主要工作职责为:“一是筹议本市工商业及茶业之改良及发展事项;二是关于本市工商业之征询及通报事项;三关于国际贸易之介绍及指遵守事项;四是关于工商业之调处及公断事项;五是关于工商业之证明及监定事项;六是关于工商业之统计调查编纂事项;七是关于本市筹设商品陈列所茶业学校事项;八是关于市面恐慌请求地方政府维持事项;九是办理合于第四条所揭宗旨之其他事项。”

对于当时羊楼洞商会的组成人员,3名常务委员、4名执行委员、3名候补执行委员、5名监察委员、3名候补监察委员,共18名委员中,除江西籍1人、通城籍1人、汉阳籍1人外,其余均为蒲圻及羊楼洞本土人。

羊楼洞商会下设本区域内十五同业公会,为基本组织。分别为:“砖茶公会红茶公、茶行公会、杂货公会、广货公会、酒业公会、烟业公会、屠业公会、药材公会、硝磺公会、篾箱公会 、工艺公会、杂行公会、米行公会、茶务业友公会。”

民国18年1月,湖北省组织了一次”“农产物品调查”,主要工作由县级商会承担。但羊楼洞茶产却是单列调查项目,其工作是由羊楼洞商会承办的。

1936年《民众先锋》 [第2卷,第5期]上刊登的《湖北省立蒲圻民众教育馆开办羊楼洞工人教育实验区计划草案》一文中称:“商会为羊楼洞地方最主要之机关,一切地方公共事业,将来协调近行者当甚多。”可见当时的羊楼洞商会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冯晓光《羊楼洞解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7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