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上看见有小小虫子在爬,是什么来的?对茶是否有影响?如果有该怎么处理
1、首先普洱茶是一种再加工茶,一般是由绿茶或者红茶再发酵加工之后做出来的。2、茶叶不管是红还是绿,在之前有过相应的加工过程(或炒或发酵)。3、加工过程如果正规合理,原料叶芽上的虫卵应该早就被杀死。4、如果你的茶叶开封之后没有受到昆虫的污染(比如昆虫进到茶叶容器产卵),而出现了你所说的情况。那么就是茶叶出了问题。5、古时候的普洱茶,为了更好的味道,有时贮存发酵十几年,都没听说有虫子出现。还有的是有些普洱茶造假,他们将做好、加工好的茶重新拿去蒸,用高温蒸完以后,丢到已经是关闭的那些砖窑、瓦窑去给蚂蚁咬,咬到茶叶烂了、纸也烂,再重新晒干,茶叶有点腐烂了、纸也腐烂了,于是蒙人说“我们是老茶,茶已经有点腐烂,因为老了、存的时间长”,“还有更缺德的是,有些人甚至用高锰酸钾水浸泡茶叶,一方面茶叶腐烂更快,另一方面颜色较通透、明亮。”
茶树一般容易遭受什么虫害?
首先,关于“茶虫”,我们应该要分为2种,一种是大家经常看到的白色小虫,另一种是灰黑色的小虫。实际上我们看到较多的是白色小虫,这种小虫并不是吃茶叶的“茶虫”,它们只是喜欢吃包装棉纸的“纸虫”,而另一种灰黑色的虫子才是真正的“茶虫”。
纸虫
白色小虫,市场上的人都管他叫“纸虫”,至于“纸虫”是昆虫科上的哪个品种,作为一个外行人实在难以鉴定。在市场上,大家不难发现一些普洱茶的棉纸出现各种小洞,这些小洞行内人管他叫“虫眼”,这些“虫眼”正是纸虫所为,幸好这种小虫只爱吃棉纸,所以对普洱茶的品质也没多大的影响。
话虽这么说,但总要处理它们,要想对付这些“纸虫”,很简单,大家先用毛刷把茶叶扫干净,然后把爱茶放于通风透气并且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
也有茶友将茶饼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或者放入冰柜中冷冻,这样的方法也能起到驱虫的效果,但若操作不当,多多少少也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一般来说,把包裹茶叶的竹笋壳剥了,茶品放通风、干爽的地方,是不会起虫子的,反而会起到灭虫的作用,等茶品内部含水份降低,有条件的话,放紫砂灌存放吧。
茶虫
真正的“茶虫”是灰黑色的,生命周期不长,多半是死在茶里面,久了就和茶叶混为一体。据一些老茶人所说,“茶虫”是极为有益的,在一些品质好的普洱茶成品里会出现,它们专门吃茶,而且爱吃好茶,死后即会成为茶的一部分,据说这种茶泡出的汤色、口感、耐泡程度都比陈了50年的生普更漂亮更好喝。
不管怎么说,茶叶上有虫子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此大家对于茶叶的存放和仓储必须认真小心,同时亦要定时检查,避免虫子滋生,当然,如果你的普洱茶出现了真正的“茶虫”,那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1、叶蝉类。小绿叶蝉俗称浮沉子,是在全国茶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害虫,种类很多。浙江等茶区以小绿叶蝉为主,四川、安徽、广东、湖南、广西等茶区以假眼小绿叶蝉为主。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新梢汁液,导致被害嫩叶失绿,叶脉变红、叶质粗老、质地变脆,芽叶萎缩并枯焦,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发生代数多,对夏秋茶构成严重威胁。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花生、烟草、棉花、桑、猪屎豆等植物。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9~17代,成虫在茶树、杂草及其他植物上越冬,但在广东和云南茶区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早春气温回升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茶树发芽后成虫开始产卵,产卵期长,世代重叠发生,直至秋末冬初茶树新梢停止生长为止。常年有1~2个虫口高峰期,通常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2、螨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是体形很小的一类有害生物。主要种类有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短须螨和咖啡小爪螨等几种,尤以茶橙瘿螨发生最为严重,其次是茶跗线螨。螨类由于体型小、数量大、代数多、繁殖快,比较难控制。
茶橙瘿螨的为害状:成螨、幼螨和若螨吸取茶树嫩叶和成叶的汁液,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发生严重时枝叶干枯,茶园呈现一遍铜红色,引起茶树大量落叶。除茶树外,还损害油茶、檀树、漆树及多种杂草。
茶短须螨的为害状:又名茶红蜘蛛,分布在多数茶区。主要为害老叶和成叶,也可损害嫩叶。使叶片失去光泽,主脉和叶柄变褐色,叶背常出现紫褐色突起斑,后期叶柄霉烂引起落叶。严重时引起成片落叶,甚至形成光杆。除茶树外,还侵害桃、柿、沙梨、山楂、檀树、杜鹃等多种观赏植物及杂草。
咖啡小爪螨的为害状: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江西、台湾等茶区。主要损害嫩叶和成叶。使叶片变红、暗红,失去光泽,叶面有白色尘状物及细微的蜘蛛丝,后期叶质变硬,干枯易脱落,严重时引起成片落叶,甚至形成光杆。除茶树外,还侵害咖啡、合欢、山茶、柑橘、橡胶等植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8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