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福建茶文化
福建是茶文化的发祥地,那么福建茶文化有什么历史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福建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一起来看看。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始建?不老亭?。亭名因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戴忱题诗(诗刻于莲花石上),诗中有?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石亭绿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久而久之,华侨嗜饮,随后,石亭绿畅销南洋诸岛,甚至远销英伦。
游子思乡,石亭寄意,茶与亭与人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如今古镇焕彩,新楼成片,但山门楹联依然:?茶绿峰青,开放几更今古;亭高莲傲,醉醒一样乾坤。?
宋词偏爱建溪春,元曲令兴武夷风
建茶因产于建溪流域而得名。建茶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479-502),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今陕西宝鸡市南部)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即溪敲其冰(以)精壶煮建茗,共宾客饮之。?表明建茶历史悠久。北宋林逋在《建茶》中写道?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庭,斗茶比艺创时兴。北宋?丁谓(962-1033)《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 《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前后)《东溪试茶录》;宋?黄儒撰(1075前后)《品茶要录》;宋?徽宗赵佶撰(1107)《大观茶论》;宋?熊蕃撰(1121-25).熊克增补(1158)《宣和北苑贡茶录》;宋?赵汝砺撰(1186)《北苑别录》等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习。据报道记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词达千首以上。宋代武夷茶为建茶组成的一部分,至元大德六年(1302年)创立焙局,设置御茶园于九曲溪之四曲畔,每年制?龙团?五千饼。从此,武夷茶大量单独入贡,元朝鼎盛,至御茶园解体长达二百六十年之久。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
明清有心话工夫,咸丰无意问茉莉
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时期,创制了多种茶类。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次辉煌。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陆廷灿(1734)《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董天工编(1751)《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的独特品饮方式,俗称工夫茶。清?彭光斗(1766) 《闽琐记》、袁枚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或稍后亦注1786)《随园食单》、梁章钜撰(1845)《归田琐记》、施鸿保撰(1857)《闽杂记》、徐珂《清稗类钞》;连横(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记载。此间,乌龙茶也传入了台湾。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入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在福建境内,还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通常称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
福建用茉莉花窨茶大约始于明朝。到清朝,窨制方法较明朝又有发展,并开始出现大量的商品茶,清咸丰年间(1851-1861),茉莉花茶大量生产,畅销华北各地。1890年前后各地茶叶运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便成为花茶窨制中心。
创新茶科技,丰富茶种类,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旋律。此时茶叶贸易渐盛,在相当一段时期,武夷茶(Bohea)成了中国茶的代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日本饮料市场,可谓是樱花时节念水仙(指:水仙茶等),乌龙东渡创奇迹。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刘超然、郑丰稔在《崇安县新志》(1940年)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然孙樵《送茶焦刑部书》云:?甘晚候十五人遗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丹山碧水为武夷之特种,唐时崇安本设县,武夷尚属建阳故云。然则此茶之出于武夷,已无疑义。武夷茶最古之文献其在斯乎。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 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曾经给予 ?武夷茶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制茶技术不断革新,创造了驰名中外的名茶,历次输出外销。誉满全球,为提高我国茶业科学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的高度评价。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元代始成为皇室贡品,并在武夷创办御茶园,茶文化遗址遍布武夷山中。有唐至民国古茶园、宋遇林亭窑址、元大德至明嘉靖御茶园、明大红袍名丛、清庞公吃茶处、明至民国古茶厂、清茶政告示石刻等。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同山之处,著名史学家蔡尚思教授曾赞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1962年冬郭沫若游武夷诗云:?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清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茶与三教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的禀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三教思想之精华也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
古典美学认为:?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武夷山是山水石的一体化,是中国古典山水美学的精粹之所聚者,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它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武夷岩茶与武夷山堪称一体,?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是?茶以山名,山以茶而名?。
当今武夷山人在挖掘继承历代品茶艺术的基础上,总结整理出一套《武夷茶艺》,其程序:恭请上座 焚香净气 丝竹和鸣 叶嘉酬宾 山泉初沸 孟臣沐霖 乌龙入宫 悬壶高冲 春风拂面 重洗仙颜 若琛出浴 玉液回春 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 三龙护鼎 鉴赏三色 喜闻幽香 初品奇茗 再斟流霞 品啜甘露 三斟石乳 领悟岩韵 自斟慢饮 敬献茶点 欣赏茶歌 游龙戏水 尽杯谢茶。把品茗、观景、赏艺融为一体。蔡镇楚教授在《武夷山茶韵》中赞美道:?武夷山我心中的山水茶缘,我梦中的千古茶神,我笔底流转如珠的旷世茶韵。?
武夷茶文化已成为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寻香首推茶,品茗此为都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唐末,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曾留下许多茶诗。明清崛起,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并有规模出口量。如今是乌龙茶出口基地,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安溪茶艺的推出,总结了古人的品茶经验,结合地方品茶习俗,简古纯美,主要以铁观音的特殊茶韵为本体茶性,阐明其沏泡技艺和茶艺精神内涵。其茶艺流程有:神入茶境、茶具展示、烹煮泉水、瑶池出盏、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香茗敬宾、欣赏汤色、细闻幽香、品香寻韵。通过茶艺,传达了?纯、雅、礼、和?的精神追求。颇有嫩柳池塘初拂水,简古纯美问春风之美。
志寄茶韵,笔唤乡情?是茶乡人对茶文化的特殊理解。在吴小猛的《给老父》诗文中写道:?一垄垄茶园爬上山坡/爬上额头/绿色的弥漫/把日子染得金黄金黄嫩芽上的白毫/什么时候/悄然爬上双鬓/爬满你的头?老茶师的辛劳和执着,都真实地溶入了茶叶,而当人们品饮时领略的是清香和甘醇。在长坑乡工作的龚伏龙题的?观音茗韵醉人香,陆羽当年惜未先,茶叶文化大手笔,乌龙云岭谱新篇。?把茶、茶文化、茶乡事业连在一起。
福建茶文化的茶艺
1、嘘寒问暖(湿壶):俗称?湿壶?,将初沸水注入空壶,以提高壶温, 便于冲泡。
2、素瓷生烟(烫杯):品工夫茶讲究热饮,烫杯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宾客面前湿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营造温馨这氛围。(取茶罐,茶荷等)
3、倾心桃源(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即将茶叶投入茶壶,取样要准确,量多则过浓,量少则偏淡。通常下茶量以茶水比1:22为宜。
4、悬壶高冲:(提壶,注沸水于壶)
5、轻推花浮:(刮沫)
6、孟臣沐霖:(淋壶)
7、关公巡城(筛茶):高冲低斟是工夫茶的技法之一,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是筛茶时必须来来去去,各杯轮匀,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最后点滴入杯。
8、敬奉香茗:(副泡手敬茶)
问题一:福建茶叶的种类 福建茶叶可以分以下几类:
1、乌龙茶类
(1)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漳平水仙,永春佛手,漳州黄芽奇兰
(2)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饥、铁罗汉)
2、红茶类: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
3、白茶类: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4、花茶:福州茉莉花茶
问题二:福建都产什么茶? 福建省是多茶类产区,有一千多年的茶叶历史,茶文化,是乌龙茶、青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是乌龙茶之乡、白茶之乡;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白毫银针、工夫红茶扬名中外,海建茶叶在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问题三:福建茶叶哪些品种 1:金观音(茗科1号)。
2:武夷岩茶。
3:诏安八仙茶。
4:永春佛手。
5:福鼎白毫银针。
6:漳平水仙。
7:桐木正山小种。
8:福安坦洋工夫。
9:政和工夫。
10:福鼎白琳工夫。
11:福鼎绿雪芽。
12:政和白牡丹。
13:崇安龙须茶。
14:宁德天山绿茶。
15:罗源七境堂绿茶。
16:南安石亭绿。
17:安溪梅占。
18:安溪毛蟹。
19:安溪黄金桂。
20:安溪本山。
21:安溪铁观音。
22:龙岩斜背茶。
23:白芽奇兰。
24:福州茉莉花茶。
25:贡眉(寿眉)。
26:武夷大红袍。
是福建茶叶种类。
问题四:福建十大名茶都有哪些啊? 铁观音
乌龙茶本山茶
永春佛手
水仙茶
毛蟹茶
梅占茶
黄金茶
福建白茶
福建绿茶
问题五:福建有什么名茶 福建十大名茶
铁观音
乌龙茶
永春佛手
水仙
毛蟹
梅占
黄金桂
福建白茶
福建绿茶
福建名茶是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茶。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茶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
问题六:福建有哪些地方产茶? 福建产茶的地方很多,要看是那种茶了,铁观音在安溪,大红袍在武夷山,花茶宁德很多
问题七:中国十大名茶福建有几个,都是哪些? 一、武夷岩茶。岩茶产于闽北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福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最出名的属“大红袍”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鉴别方法 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1)品种特征 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 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渥味、烟味、酸馊味等当作“韵味”。 (3)岩韵 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二、安溪铁观音。安溪铁 安溪铁观音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既是茶叶名称,又是茶树品种名称。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并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五。其树性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制种铁观音茶。 加工制作安溪铁观音的制作综合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特点,属于半发酵的品种,采回的鲜叶力求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 摇青是制作铁观音的重要工序,通过摇笼旋转,叶片之间产生碰撞,叶片边缘形成擦伤,从而却激活了芽叶内部酶的分解,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就这样转转停停、停停转转,直到茶香自然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刹青、揉捻和包揉,茶叶卷缩成颗粒后再进行文火焙干,最后还要经过筛分、拣剔,制成成茶。
问题八:福建那种茶出名 铁观音
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有浓郁的花香。
白毫银针
产于福建北部的福鼎等地。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于制作时未经揉捻,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冲泡时间应稍延长。白茶味温性凉,能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常作为药用。
问题九:福建最有名的茶是什么? 铁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茶。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 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茶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 Q J*v x&f |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铁观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也可以不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这与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25~3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10~15%。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f h&e:d h#E | G W U
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x6k2` r7b [ p X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近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安溪铁观音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而且中、低沸点香气组分所占比重明显大于用其他品种茶树鲜叶制成的乌龙茶。因而安溪铁观音独特的香气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铁观音,杯盖开启立即芬芳扑鼻,满室生香。生产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具备:①纯种铁观音品种茶树;②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采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S(I v;Y Z
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广东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使用陶制小壶、白瓷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烫热,然后在壶中装入相当于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壶容量的茶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1~2分种后将茶汤匀倾入小盅内,先嗅其香,继尝其味,浅斟细啜,确乃一种生活艺术享受。有朋自远方来,飨以功夫茶,表示对客人的敬重,而品饮者亦以能尝到一杯名贵的铁观音茶为快。
铁观音茶问世以来,以其优异品质驰名遐迩。铁观音原产地尧阳乡人在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经营茶行多达130余家。1945年王联丹庄的“泰山峰”牌铁观音在新加坡获得一等奖金牌。1950年王炳记的“碧天峰”牌铁观音在暹罗......>>
问题十:福建有哪几种名茶 ? 福建名茶很多哦,其中称之为闽南四小名旦的有,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称之为闽北四大名枞的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和白鸡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8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