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植、以短养长”
间作是指在果树行、株之间空地种植其他作物,它是果园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幼龄无花果园及树冠封行前的果园均适宜间作;北方大棚内无花果树在休眠期可栽种短期蔬菜或冬季绿肥。果园合理间作,既保水土,防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果园收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还可缩小地面温变幅度,改善微区气候,从而达到促进果树生长和“以园养园”“以短养长”的目的。
当然不是任何一种作物都可以在无花果果园里套种,一定要严格选择,否则容易“两败俱伤”!那么无花果园间作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忌间种高秆和攀援作物。间种作物若植株高大,如北方常见的玉米和南方常见的甘蔗等,或间种苦瓜、丝瓜、冬瓜、豇豆等藤蔓作物,需支撑搭架,好似挡风屏障一样,阻碍空气流通,挡住果树阳光,影响果树生长发育。 2015年湖北随州客户在无花果园行间套种了西瓜,西瓜一般不会攀援无花果树的。怎奈西瓜种植密度稍微大了一些,再加上当年雨水充足,西瓜徒长,缠绕到树干上,虽未对无花果产生直接影响,但因此很多天牛虫孔被遮挡,未能及时发现治疗,导致天牛泛滥,大规模减产。
2、忌间种吸肥力强和与无花果有共同病虫害的作物。最常见为北方的小麦,无花果远没有小麦生长得快,“上面抢光,下面抢肥”;桃树、杨树、桑树等天牛容易危害的树种,应尽量避开;比较容易忽视的是桧柏,近年来威海地区无花果锈病多半为山上种植的桧柏传播的。
3、忌侵占无花果树盘的营养面积。种植密度以不影响无花果的生长为限度。一般间种作物应在树冠滴水线以外,幼年果树园间作面积也不得超过果园面积一半;成年树或者密植园如在林下种植喜荫的中药材等,建议不超过树冠面积的1/3,才能避免间作物与无花果争肥争水或耕作时撞伤果树。
4、间作作物采收期尽量在无花果采摘期开始之前或播种、定植、收获期均在无花果采摘期结束之后。以山东嘉祥为例,露天8月中旬——11月初为无花果采摘期,且基本上每天都要进行采摘,如此往复踩踏对间作作物产生破坏,就得不偿失了;如在无花果落叶后,大棚内套种秋冬蔬菜,休眠期的无花果对蔬菜定植收获基本上没有影响。
陈宁认为,间种作物应有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持水土、不传播病虫害,且又有经济效益。幼树和初果期,行间间作最常见如花生、大豆等豆科类作物以及蔬菜类作物;无花果采摘园也可以考虑种植一些紫薯、西瓜、甜瓜等作为采摘品种的补充;有中草药销售能力的朋友可以考虑在成年树或者密植园树下种植一些半夏、天麻、黄连、三七等喜阴的药材。不过有个原则不能变,那就是:无花果与间作作物共生阶段田间管理二者兼顾,二者矛盾时,陈宁建议还是以无花果为主。
绿色蔬菜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是什么?
利用一定的设施,把不同种类的蔬菜作物,或同种蔬菜分层种植,这种立体栽培模式叫空间立体栽培。空间立体栽培时,作物不仅种在土地一个平面上,还要种在空间人工建造的数个平面上,其空间利用率更高,产量、效率更可观。但投资也大,需要的技术水平也高。为了充分利用立体栽培设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均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中进行。此外,根据模式的不同还需要一些其他设施。
(1)架槽式立体栽培
在进行立体栽培时,下层地面种植一层蔬菜,上层设1~2层架槽栽培1~2层蔬菜,这种方式叫架槽式立体栽培。
这种架槽的特点是底部有一定深度的空心层,当向槽内滴灌营养液时,该空心层可储备营养液,并通过基质渗透供应蔬菜需要。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基质中肥、水、气三者的平衡关系,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
架槽式立体栽培除了利用上述材料外,还需要人工配制营养液。
架槽式立体栽培的空间利用率高,植株密度大,产量很高,是目前较高级的蔬菜多茬、立体栽培模式。其缺点是密度大,病虫害较易发生,下层的光照条件较差。其最大缺点是设施复杂、投资大,一般农户不易承受。
(2)床式立体栽培
床式立体栽培是上层设床式支架,进行无土栽培,下层进行耐弱光蔬菜的栽培。
床式立体栽培上层可种植多种喜光蔬菜,床下光线较弱,只能栽培食用菌、韭黄、蒜黄等耐阴蔬菜。
床式立体栽培也是较高级的立体栽培模式,其优缺点与架槽式立体栽培相同。
(3)吊挂式立体栽培
在保护地中,上层采用吊挂塑料编织袋或花盆等栽培喜光蔬菜,下层地面种植一般蔬菜,这种方式叫吊挂式立体栽培。吊挂式立体栽培的设施较简单,农民容易接受利用,很易在温室、大棚中推广。其缺点是浇灌营养液费工,产量、经济效益均不十分明显。
(4)庭院人造立柱蔬菜立体种植
在庭院中,用人工配制的土,加上一些容器,制成多个立柱,以增加空间利用率,进行蔬菜立体栽培的模式为人造立柱立体种植。
利用人造土立柱进行蔬菜立体栽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6倍以上,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于广大农村在庭院利用。其缺点是建造、管理较费工,难以大面积推广。
(5)其他
用于多茬、立体栽培的设施还有很多,如工厂化育苗设施、遮雨栽培设施、无土栽培设施等均可进行蔬菜多茬立体栽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蔬菜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而绿色蔬菜由于其绿色无害、营养健康的特点受到青睐,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大力发展绿色蔬菜栽培技术,既要保证蔬菜的产量,又要保证蔬菜的质量。
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技术,可杀死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和啮齿动物。它可以解决高附加值作物的复种问题,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山东省寿光市在夏季休耕期间,采用高温熏蒸棚技术对土壤进行消毒,改善了土壤质量。
在选择有机蔬菜种植地点时,土地应具有良好的完整性,不得有常规生产的地块。在常规小区与同一种植基地之间,要做好标记设置。在生产中,要对有机生产进行规范化生产,严格操作标准,按照有机肥生产是在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有机蔬菜种植中,其中需要能够通过应用适当的措施来检测土壤肥力,并规范有机肥料的使用。要严格诊断土壤,根据土壤特性确定适宜的施肥技术,在合理使用肥料的条件下,构建合理、科学的蔬菜施肥体系。
利用玉米、小麦、水稻秸秆和蔬菜残渣,如废弃物、禽畜粪便,经过粉碎处理和菌剂混堆发酵,生产绿色高效有机肥料用于蔬菜生产,或在设施内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器”模式,以提高地温,增加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同时实现蔬菜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农村清洁生产。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增加0.2%~0.3%,理化性质明显改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9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