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刺黄连种子药用价值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刺黄连种子药用价值

英文名root of Soulie Barberry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黄叶十大功劳、鄂西十大功劳和蒙自十大功劳的根和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honia flavida Schneid.2.Mahonia decipiens Schneid.3.Mahonia hancockiana Takeda.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采,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茎:除去残叶、杂质,晒干。

原形态

1.黄叶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2m。根木质,灰白色,断面**。茎直立,树皮粗糙,灰白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具柄;小叶通常5-9,革质,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3-5个针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面淡绿色。总状约序顶生,数个总状花序排成圆锥状,由芽鳞腋内抽出;萼片9,排成3轮;花瓣6,**。小浆果球形,熟时蓝紫色。花期4-5月。

2.鄂西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1-2m。直径立,树皮**。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3-7;顶生小叶柄长2.5-4cm,侧生小叶无柄;叶革质,小叶卵形,长4-8cm,宽3-405cm,顶生小叶较大,长8-9cm,宽5-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有4-6个刺状锯齿,两面暗绿色,具凸起而开放的叶脉。总状花序2-3个簇生,花序长5-6cm,小花梗长4-6cm;萼片9,3轮,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花**,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基对密腺;雄蕊6;子房内含2个胚珠,有短花柱。花期8-9月。

3.蒙自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2-3m,茎直立,不分枝。羽状复叶,叶革质,有小叶9-13;顶生小叶柄长1.5-2.5cm,较大卵形至长卵形,侧生小叶柄,较小,斜卵形,长4-8cm,宽2-4cm,先端尖,具刺,基部宽楔形或浑圆,边缘略反卷,具刺状疏齿。总状花序娄和枝丛于茎顶;花为3基数,**;子房具少数胚珠。浆果深蓝色,外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边旁或树林中。

2、生于海拔850-1500m的山灌丛中。

3.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云南。

2.特产于湖北西部。

3.分布于云南。

性味苦;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高血压;痨喇咯血;跌打损伤;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刺黄连果有什么用途?

1、目前这味药材,可以用于肝炎的治疗,也可以用于口舌生疮的治疗,当然还可以用于小便淋痛和烫伤的处理。

2、刺黄连的功效,是很多朋友都比较关注的,其实通过研究发现,这个药材具有清热消炎的功效,也可以发挥出消肿止痛的功效。

刺黄连果的用途:

1、清热燥湿:适于湿热滞于胃肠。

(1)、湿热中阻,胸闷苔腻,呕吐。

(2)、湿热痢疾,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脓血。

2、泻火解毒

(1)、实火内盛,烦躁谵语,壮热神昏。

(2)、心火偏旺,烦躁不眠,血热吐衄。

(3)、热毒疮疡,疔毒内攻。配清热解毒药。

(4)、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火犯胃呕吐。此外还可用治胃热中消多食证。

黄连果多年生草本,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花瓣倒披针形,果具细柄。主产四川、湖北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

黄连果毛莨科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多年生草本。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黄绿色;花瓣倒披针形,长约为萼片的1/2,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果具细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9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