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子女
他们没有子女。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 、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好像没有花江市吧?我只知道贵州有个花江,属于安顺市关岭县,现为花江镇特产 花江狗肉和花江剪粉花江狗肉:“花江狗肉”是关岭自治县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享誉全国。
花江狗肉的制作十分讲究,它克服“杀、烫、烧、煮、吃”的简单方法,在传统烹饪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发展为现在的十多道制作工艺。首先,选择原料,必须按照“头黄二黑三虎斑,白狗最平淡”的经验来选择,也就是说,黄狗是采购原材料的首选对象。同时,为保证狗肉质味,还要严把“三关”,即不买有病症的狗、不买过肥过瘦的狗,不买过老过嫩的狗。宰杀、洗净之后,剔除骨头,然后加入生姜、砂仁、食盐,用文火烧炖。
花江狗肉之所以香,还在于佐科——“蘸水”讲究。它是用十多种食用材料精制而成,主要有:特制辣椒面,食盐、姜末、葱花、大蒜、花椒粉、薄荷(狗肉香)、芫荽、胡椒、狗油等,使人吃了觉得气鲜味美。
花江狗肉之所以倍受青睐,除了味美之外,还因为它有祛病、滋补、提神之功效。《本草纲目》载:常食狗肉可以安五脏、温补壮阳、轻身益气、健胃补肾、暖腰温膝、补血脉、治痨伤。狗爪,可治半身不遂;狗肾,可治阳痿、遗精、早泄、肾虚;狗肉汤能祛风除湿、通气止前;狗骨泡酒,可治风湿关节炎、风湿、腰腿无力、四肢麻木等,狗的胃、肠等亦是食疗两用。
花江剪粉:“花江剪粉”是关岭自治县传统食品之一,也称“花江一绝”,可以同“花江狗肉”媲美。它的特点是薄如纸,白如雪,筋丝好,下锅经得起煮,上嘴有嚼头,醇香诱人,可口如意,食之者无不赞誉。
“花江剪粉”的制作工艺很精细,是用关岭、花江一带生产的上等籼米制作而成。首先拣去籼稻中的砂、石、稗子等杂质,再用打米机脱掉杂谷,然后用水掏洗浸泡,即推浆、舀浆、上盘、蒸熟,取出冷却后,形成长约1尺5寸、宽约1尺的粉皮,按素粉蒸得薄,烫粉、炒粉蒸得厚的规格而操作。吃时用剪刀剪,故称“剪粉”。
“花江剪粉”有4种吃法:一是素吃,将粉皮剪成筷子大小的长条,放上西红柿、醋、麻油、红油、姜水、香葱、蒜水、油辣椒、油炸黄豆(或花生米)、味精、酱油即可吃;二是吃烫粉,将剪好的粉下锅烫热,放上肉末、脆哨等佐料即吃;三是吃炒粉,将剪好的粉,用猪油、肉丝为主料,再配其他佐料炒成而吃;四是“狗肉粉”,将剪好的粉在锅里头烫热,放上狗肉汤、狗肉和各种佐料而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9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