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加工红茶的国家。
红茶汤色
红茶的生产,大体肇始于17世纪—18世纪之间福建崇安(今武夷山)的小种红茶。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师们发现当日晒替代杀青时,揉捻后的茶叶颜色发生红变。虽然红茶制法成型的具体年月已难确切考证,但这恰恰也说明了一个新兴制茶工艺的诞生,是前辈茶师们在长期实践中,从无意发现到有意探索,最终才得以定型。1732年(清雍正年间),崇安知县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道:“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
自星村小种红茶创制以后,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并逐渐传播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武夷山桐木关茶园
红茶被创制之后,随着红茶市场的发展,其产地范围不断扩大,制法亦不断演化。中国红茶先有小种红茶,后有工夫红茶。红茶制法传到国外后,又产生了红碎茶制法。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中指出,红茶向国内的传播路线为:福建崇安、政和、坦洋、白琳——江西铅山(河口)——修水——浮梁——安徽东至——祁门。我们不难设想这样的大体场景:小种红茶制法在福建武夷山被发明后,其制法逐渐在武夷山东南方向的茶区传播,并逐渐演变出工夫红茶制法。于是,主产于政和的政和工夫、主产区福安的坦洋工夫和主产于福鼎的白琳工夫先后被创制,深得国外茶叶市场的欢迎。这可被称为东南向传播路径。
基本同一时期,红茶的制法也翻过武夷山,被传播到了江西铅山,铅山的河口自古是茶叶重镇。武夷山一山分跨两省,一侧是福建,另一侧则是江西,武夷山也有福建武夷山和江西武夷山之分,桐木关的关口就是属于江西地带。
武夷山桐木关
也即,在古代,武夷山的茶经桐木关到江西铅山河口再运销各地,实则是一条通途。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红茶制法的北向传播路径:经铅山,传至修水创制宁红;传至浮梁、至德(现东至)和祁门,创制祁红并红极一时,并进而带动了全国其他地区红茶加工的发展。
19世纪中后期,由于茶叶贸易的巨额利润,英、荷等茶叶主要进口国不满中国的垄断地位,引进中国茶籽、茶苗以及种茶和制茶技术,在其南亚殖民地大规模开辟茶叶种植园,生产和出口适销西方的红茶,开始逐步取代中国茶叶在海外的市场。
1867年,斯里兰卡(锡兰)开始产茶。
1924, 东非开始种植茶叶。
1930年,英国人在阿萨姆发明CTC红碎茶揉切机。从此后,红碎茶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主力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9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