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木
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古人赞誉柏树为“百木之长”,常和松树齐名,孔子崇尚松柏,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他的老家曲阜孔陵、孔林和孔庙院内,至今古柏林立。在我国的园林寺庙、名胜古迹处,常常可以看到古柏参天。
据传,柏树之名来自一段希腊神话。有一名叫赛亚斯的少年,爱好骑马和狩猎,一次狩猎时误将神鹿射死,悲痛欲绝。于是爱神建议总神将赛亚斯变成柏树,让他终身陪伴神鹿。于是柏树也就成了长寿不朽的象征。柏树常出现在墓地,是后人对前人的敬仰和怀念;古罗马的棺木通常用柏木制成,希腊人和罗马人习惯将柏枝放人死者的灵柩中,是希望死者到另一个世界能得以安宁幸福。而中国人在坟地边栽柏是寄托一种让死者“长眠不朽”的愿望。
柏树的适应性很强,它既能忍受40℃的酷暑,又能承受零下30℃的严寒。柏树发出的芳香气体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据测试,其主要成分为菘萜、柠檬萜,这些天然物质不仅能杀灭细菌、病毒、净化空气,而且对人具有松弛精神、稳定情绪的作用。柏树林中弥漫的大量负氧离子,能够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调节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又有“空气维生素”之称。日本进行森林疗法,让癌症病人到柏树林中休闲娱乐,使多数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改善,有的还消除了由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
在柏树一族中,有侧柏、刺柏、地柏和桧柏,尤以侧柏用途最广。侧柏又称扁柏、香柏,为常绿乔木,是我国特产树木。树皮灰色,小枝扁平,排列成复叶状。侧柏的枝叶揉碎,有浓香味道,可提取芳香油。侧柏木材坚实平滑,耐腐蚀,闻之芳香,是建筑、造船、桥梁、家具及雕刻的良材。侧柏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具有中等抗性,吸收粉尘的性能较强。
《本草乘雅》赞美柏树“芳香高洁,文彩陆离,即参天直上……”又载:“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者,顺受金制以为用,乃能成其贞固而可久,故字从白。干枝叶实,为用有别,实具全体,内含章美,故人五藏。叶如脉络,故治络不坚固而溃,脉不摄溢而崩。枝则气倍于叶,故人肢节。干则气烈于枝,故主全身矣。”《本草崇原》载:“柏叶经冬不凋,禀太阳之水气也。……水精上资,故治心肾不交之惊悸。土气内充,故益气,除风湿。夫治惊悸,益气,除风湿,则五脏皆和,故安五脏也。”
柏树全身都是宝,树脂、果实、枝叶均可入药,其中以侧柏叶和柏子仁应用广泛。
一、侧柏叶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及叶。《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柏。“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药材性状为细嫩的带叶枝梢,分枝较密,质脆,易折断;气微清香,味微苦涩而略辛;以嫩枝叶,色青绿,无粗枝,无杂质者为佳。
侧柏叶性微寒,味苦、涩,归肺、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的功能,临床常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和尿血等,尤以血热者为宜。因其性微寒而苦涩,故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以生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生地黄四昧药捣烂做成鸡蛋大小的丸药,名为四生丸。每次用1丸煎服,治疗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吐血或衄血等症。因方中侧柏叶、生地黄都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主药,而荷叶又能清上焦热,艾叶理气和血而止血,且生用药性更寒,所以只要是因热迫血妄行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本方药性过凉,用时不可不慎。如配伍炮姜、艾叶等温经止血药,亦可治疗虚寒性出血,如《金匮要略》中的柏叶汤。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侧柏叶含挥发油、黄酮类、槲皮苷、鞣质、维生素C及异海松酸等成分,能明显缩短出凝血时间;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有抗菌和抗结核作用;还有一定的镇静及轻度降压作用。
据报道,有人单用一味侧柏叶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①煎剂:取侧柏叶15克,加水3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为1次量,日服3次。②粉剂:以侧柏叶研末焙制而成,每次3克,日服3次。经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0例观察,除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外,均在4~5天后收到明显效果。
用于咳嗽,对肺热咳嗽有痰者,能清肺热,化痰止咳。可单用侧柏叶研末与红枣浓煎代茶饮或制成片剂应用,能明显改善症状。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侧柏叶3 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后,压制成每片重0.5克的片剂。每日3次,每次4一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将侧柏叶晒干或焙干后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每次50毫升(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百日咳:用新鲜侧柏叶(连幼枝)50克,加水煎成100毫升,加蜂蜜20毫升(如用干品,则每50克煎成150毫升,另加蜂蜜30毫升)。l岁以内每次10-15毫升,1~3岁15-30毫升,4岁以上30-50毫升,均日服3次。视病情需要连服1~3周。侧柏叶以新鲜者效果为佳。
侧柏叶外用:①治烧烫伤。以侧柏叶炭研末,用煮沸的菜油调成软膏,涂敷轻度小面积烧伤,有消炎止痛之效。②治脂溢性皮炎。以鲜品60克,加60%酒精或白酒适量,浸泡7天,取药液涂搽头皮,有止痒之功。③治疗脱发。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搽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疗后均见毛发生长,同时再不易脱落。
二、柏子仁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以颗粒充实、黄白色、不泛油、无皮壳者为佳,主要成分为脂肪油约含14%,并含少量挥发油、皂苷、植物甾醇、维生素A及蛋白质等。其性平,味甘,归心、肾、大肠经,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本草纲目》载:“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宜乎滋养之剂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柏子仁为“和平纯粹之品,于五脏皆有补益。”
临床主要适用于心阴虚及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如柏子仁丸。取柏子仁100克(炒研去油),人参、白术、牡蛎、麻黄根、半夏、五味子各50克,麦麸15克,共研细末,用枣肉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米汤送服50丸,1日3次,治疗阴虚盗汗。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柏子仁丸则用于血少经闭。取柏子仁(炒研)、牛膝(酒浸)、卷柏各15克,泽兰、续断各150克,熟地黄50克,共研细末,用白蜜和匀做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次服30丸,空腹米汤送下,治疗女子血液枯少,形体赢瘦,月经停闭等症。后人又在其基础上减去牛膝、卷柏、泽兰、续断,加入玄参、枸杞子、当归、麦门冬、石菖蒲、茯苓、甘草,制成柏子养心丸,治疗由心血、心气不足引起的心脏衰弱,精神恍惚,失眠健忘,夜多怪梦等症,有强心补血,益气安神的作用。
用于肠燥便秘,以柏子仁配伍郁李仁、桃仁、杏仁、松子仁和陈皮组成五仁丸,治疗体质虚弱者和老年人的肠燥便秘症。
一般用量为3-9克。便溏及多痰者慎用。
别名 扁柏、香柏、片柏、片松。 来源 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枝梢及叶。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淡灰褐色或深灰色,纵裂成长条片剥落。分枝密,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鳞形叶交互对生,正面1对扁平,有腺点,侧面1对龙骨状,盖于正面叶上。雌雄同株,珠花单生于上年短枝顶;雄球花有3~6对雄蕊,每一雄蕊有2~4花药;雌球花有4对珠鳞。球果有种鳞4对,成熟前肉质,成熟后木质,开裂,较厚,背部近顶端有1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1~2粒种子。种子长卵形,无翅。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多栽培。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均有分布。 性状 茎枝类圆柱形,红棕色;小枝扁平,直径1~2mm。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茴香酮(fenchone)、樟脑、乙酸龙脑酯、萜醇;并含桧酸(juniperic acid)槲皮素、杨黄黄素(myricetin)、山柰素、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蜡质等。 性味 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不止、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附注 种仁亦入药,名柏子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 侧柏叶 (《药性论》) 异名柏叶(《金匮要略》),丛柏叶(《闽东本草》)。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 植物形态侧柏(《药性论》)又名:柏(《诗经》),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 常绿乔木,高达20米,直径可达1米。树冠圆锥形,分枝多,树皮红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小枝扁平,呈羽状排列。叶十字对生,细小鳞片状,紧贴于小枝上,亮绿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体1个。雌雄同株,雄球花多生在下部的小枝上,呈卵圆形,长2~3毫米,具短柄,有5~10对雄蕊;雌球花生于上部的小枝上,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鳞片3对,有时4对,下面2对下半部肉质突起,基部各生有2个直立胚珠,球果卵圆形,长1.2~2.5厘米,肉质,浅蓝色,后变为木质,深褐色而硬,裂开,果鳞的顶端有一钩状刺,向外方卷曲。种子椭圆形,无刺,淡**,质柔软,长0.5厘米,径0.3厘米。花期4月。果期9~10月。 喜生湿润肥沃的山坡。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皮(柏根白皮)、树枝(柏枝节),种仁(柏子仁)、树脂(柏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西藏地区所用的侧柏叶,为喜马拉雅柏木和曲枝柏的叶。上述植物的种仁,在当地亦作柏子仁入药。 采集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 药材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微有清香气,味微苦,微辛。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0.6~1%,中含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黄酮类中有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等。新鲜侧柏叶的粗制总黄酮含量为1.72%。还含鞣质、树脂、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提取物对小鼠有镇咳(氨水法)、祛痰(酚红法)作用。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所含之醇性皂甙祛痰作用较强,其镇咳成分可能为一种酚性甙。对豚鼠的致喘无明显保护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能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可部分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不能解除乙酰胆碱之致痉作用。叶中所含之黄酮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20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及1000毫克/公斤口服有明显祛痰作用。叶中的有效部分提取物Ⅱ号(醋酸乙酯提取物)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100及200毫克/公斤有明显祛痰作用。 可协同戊巴比妥钠之麻醉作用,明显减少动物之自主活动,故有中枢镇静作用。此外,可舒张离体肠段平滑肌,且可明显解除组织胺与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事先给予则可阻断两者之致痉作用。还可明显扩张兔耳血管,降低血压(麻醉猫)。 醇浸剂(1:180000)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1800倍,且与异烟胼有协同作用。对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侧柏叶、小叶冬青复方对肺炎欢球菌、流感杆菌、金**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及甲型链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侧柏叶煎剂1:40对京科68-1型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所含之侧柏酮在其对动物无害的剂量(1~10毫克/公斤)时,既不影响大鼠的自发活动,也不改变其后天学得的行为(只是使此种行为更加协调),很大剂量也不影响大脑皮层的呼吸活动。小白鼠口服60克/公斤,观察72小时,未见死亡,腹腔注射水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5.2克/公斤,水煎剂醇沉淀后的制剂则为30.5克/公斤,毒性不大。 炮制侧柏叶:拣净杂质,揉碎去梗,筛净灰屑。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苦涩,寒。 ①《药性论》:"味苦辛,性涩。" ②《本草图经》:"性寒。" ③《药品化义》:"味苦涩,性凉。"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心、脾、肺四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0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