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易武正山野生茶特级品真假
内飞防伪线为油漆分段印刷,真品为金属线全埋开天窗。
2、内飞花瓣脉络上没有DAYI小字,真品有微小的字,仔细可以看到。
3、外包装的防伪标签也有不同,真品花瓣脉络上有DAYI小字。
4、用肉眼直接观察,内飞及标签上均有一根深棕色的线在纸上时隐时现,而且深棕色的线上有激光缩微文字大益。
易武正山古树茶的生态环境
不了解这些普洱茶概念你还敢说你很懂易武茶
概念:大树茶、小树茶 使用群体:易武当地茶农特点:简单,一分为二
易武当地的大多数茶农早期并没有把自己年年岁岁面对的茶树年龄做细致划分,而只简单的分为大树茶、小树茶。至于其他的那些花式叫法,大多都是易武茶大热之后,茶商茶客带来的新概念。
在易武茶树的种植由古至今一直有延续,只是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因为战乱等历史原因而衰落,有了断层,如今能很明显的从茶树的树干大小区分出大小树来。因而现在易武当地茶农通常把100年以前种植的茶树叫大树茶,这些大树茶包括早期自己父辈、祖辈种植留下来的,还有那些已经不知道传了多少岁月、高寿几何的古老茶树。除了那些大树茶,那些种植时间不足100年的茶树都叫小树茶。
不论是大树茶还是小树茶,在易武茶农的认知里,这些茶树都是传统的种子种植生长而得,有人为种植的,也有大茶树的茶果掉落后自然发芽生长而成的。它们都散布于易武生态环境较好的山林间、与其他植被相伴相生,自然生长、很少人为管理干预。
概念:台地茶、古树茶、乔木茶
使用群体:茶商、茶客、茶企?
特点: 复合型称呼,融合了多种因素
与易武当地茶农不同的是,那些被普洱茶独特的资源优势、口感风味、收藏增值属性俘获“芳心”的茶商茶客,则将茶树的树龄划分得更为细致、更具综合性。他们也说大小树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台地茶、乔木茶、古树茶等叫法。
1.台地茶
也叫生态茶,是指易武当地一些种植面积较大、连成片,现代茶园式集中管理的茶树。这些茶树大多种植密集、萌芽力强、产量很高,树龄一般都不会很大。易武的台地茶最初集中出现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政府为了增加茶叶产量而扩建开垦了不少茶园种植茶树,主要集中在易武正山片区。这些茶园茶如今在易武也被称为老台地茶。
2.古树茶
关于古树茶的树龄划分,在普洱茶圈内,有人说树龄超过100年的茶树都是古树茶,也有人认为树龄超过300年的才能叫做古树茶。因为缺少明确的测定方法,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无论是哪种分法,从树龄上来说,这里说的古树茶也包含了易武当地茶农所说的大树茶。易武的古树茶大多能看到粗壮的主干,有着明显的乔木形态;生长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山林中,有零散分布的,也有面积较大连成片的。
3.乔木茶
一部分茶商茶客把在易武生态环境较好的丛林中看到的、没有被人为修剪过、植株较高、有明显主干的茶树叫做乔木茶。乔木其实是对植株树型的一种描述一主干明显、分枝较高是植物的一种生物学特性,与树龄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云南的大叶种茶,在植物学分类上都属于乔木类植物。乔木茶只是一部分茶商茶客使用的一种比较有“噱头”的概念。但是在易武,能看到明显乔木形态的茶树,树龄一般不会很小,也有人把这类茶树叫老树茶。
概念: 石屏人 ?使用群体:通用 特点: 历史名词,与易武茶叶发展历史关连
作为云南古老茶区之一的易武,早在唐代就有少数民族在当地居住种茶,有许多古老的茶树至今仍保留在易武茶区内。直到明朝后期,开始有汉人进入易武种茶制茶,这些汉人,大多是石屏人。
清朝,是云南茶叶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大量的石屏人涌进易武,改造旧茶园的同时也大力修建新茶园,使得易武的茶园面积得到极大的增加,形成“山山有茶”的繁荣景象。石屏人在易武种茶制茶贩茶,不仅对易武的茶叶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整个易武的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普洱茶圈内常常提到的那些著名的易武老字号茶庄,大多都是由石屏人所开创;现在易武当地人说话仍带有石屏口音。
而现今易武茶区内那些保留下来的,树龄在100-300年的茶树,大多也都是明清时期石屏人开发种植的。这些茶树主干粗壮、根深叶茂、萌芽力较强、出产量高,已经成为了易武茶区古树茶产量的中坚力量,占了古树茶产量很大的比重。
概念:易武老字号、易武魅力 使用群体:通用 ?特点:记录易武的过去与现在
易武老字号
清末至民国是易武茶区发展的鼎盛时期,因茶而兴的易武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商铺林立,许多传世老字号都创立和扎根于此,并留下浓墨重彩的故事和经典传世的产品,比如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等。这些老字号历经漫长的时光淘洗,一些消失了;另一些得以存留,并以全新的面貌再现于世。
易武魅力
易武旧日的繁华和荣光虽然已成为过去,但易武的滋味和魅力却从不曾消失过。普洱茶再度兴起后,易武以其强大的区域魅力再度吸引了许多茶人的目光,不少茶企陆续入驻易武。这些新的茶企如曾经的老字号那般,多年来一直在易武深耕细做只为把经典的易武滋味传承、传播、分享。如今的易武,不仅仅有那些老字号的历史与传奇,也有了另一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新气象。
易武正山海拔656-2023米之间。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茶区土壤,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6-6.5之间。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6%以上,腐殖质厚5厘米以上。
清朝早期,清政府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南设立普洱府下设茶叶局,通过考察比较,认为易武百里正山的海拔、空气、温度、湿度、土壤等地质环境是种植茶叶最合适的。于是,在把易武原有的数百年的古乔木茶树保护起来,,列为贡茶,仅供皇宫品茗,还召集顶级茶农和茶叶专家到易武种植普洱茶树,形成十万茶农进易武的壮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0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