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中药材」丁香
丁香
丁香的花蕾和果实都可以食用、药用、做香料,明代前的本草把它们分为了两种药物。
作为香料的丁香
丁香常作为卤味中的一种香料。出镜率较高的就是五香料。传统"五香料"由八角、小茴香、桂皮、花椒与丁香组成。制成的 美食 有:五香瓜子、五香花生、五香牛肉干、五香豆腐干……前四种都是我们本土生产的,只有丁香一个是外来的"洋香料"。而 和其它香料相比, 历史 上它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充当口气清新剂。此外,用丁香与藿香、艾叶、金银花、白芷、石菖蒲等,研粗粉,做"香囊"佩戴,防瘟疫。很多日用化妆品、香水、精油的原料,常被添加在牙膏、肥皂当中。
作为药用的丁香
丁香作为药用时,是一味温中祛寒的药,能温里止痛,主要用于胃部受了寒引起的不适。丁香配伍柿蒂、人参、生姜等,可治疗虚寒呕逆,如丁香柿蒂汤。
丁香有温肾助阳作用,治疗肾阳虚衰之阳痿、腰痛等,多与附子、肉桂等补肾助阳之品同用。
研究表明,公丁香含有的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等营养成分,可以提高人体血小板活性,预防血小板凝集,能有效预防血栓生成。
丁香粉末外用,或用丁香泡酒外用,可以治疗乳腺炎、皮癣、各种皮肤溃烂性的疾病和牙痛等。
厨房里常见的这味调料,用它炖汤能补益肝肾,冲服还能治痛经
刚打开文章的你,可能脑子里已经有一个问号了:
花椒是药?花椒是药的话,那四川的妹子娃子岂不是得吃一辈子药啊?
花椒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一味调料,但在中医眼里,确实是一味药,而且是一味超好用的药。
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说花椒:
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药效可是杠杠的啊!
虽然在吃货眼里花椒就是川辣火锅麻辣烫,但在中医眼里,花椒就绝对是一大宝物。比如国医大师陆广莘,就是一位「花椒爱好者」。
陆老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养生秘诀时,提到「每天晚上都会用花椒水泡脚」,简单省钱又养生。
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很简单对不对!而且应该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花椒水泡脚的妙招了。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花椒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花椒,给你皇后级的恩宠
大家还记得《甄嬛传》里的一个细节吗?甄嬛初为贵人,第一次受宠的当晚,皇帝就派人布置她的寝宫,赐给她「椒房之宠」,这通常是只有皇后才能享有的待遇。
那么,这椒房到底是个什么恩宠呢?
这里的「椒」指的不是辣椒,而是「花椒」。不知道大家见过花椒没,一个枝丫能结上百颗果,所以花椒在古时有着「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同时,古人认为花椒辛香避邪、温暖驱寒,从西汉开始,宫廷里就有用花椒调入涂料以糊墙壁的记载,这种房子被称为「椒房」。皇帝为了表示对后妃的宠爱,就会赐她们「椒房之宠」。
住在椒房里会不会有种天天呆在川菜馆子的感觉呢,那就不得而知了。但话说回来,女生真的应该学会用花椒宠爱自己。
要知道,女生最怕两个字:一是寒,二是湿。寒会引起宫寒痛经、手脚发凉、面色晦暗;湿会导致头面出油,毛孔粗大,冒痘体臭。而花椒味辛性热,既驱寒又除湿,还能打通三焦,杀菌消毒、止痛止痒,好处太多了。
那花椒怎么用才好呢?下面的小妙招,一定要记住。
美食界最佳配角!鱼虫寒毒都怕它!
说起花椒,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川菜:麻婆豆腐、麻辣兔头、麻辣烫?甚至古时的花椒就叫做蜀椒,从名字上就打上了川蜀的烙印。中医选择道地花椒,也是以四川产地为先。
如果你去过四川,雨蒙蒙湿漉漉的天气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湿气重得阳光都透不下来。最能燥湿的花椒,偏偏长在湿气最重的的地区,大自然也是很会跟人类开玩笑啊。
花椒怎么吃川菜怎么做就不多说了,我们还是从中医角度来看看,怎么用花椒来做食疗。
解毒
《本草经疏》说花椒:「杀虫鱼毒者,以其得阳气之正,能破一切幽暗阴毒之物也。」
我们经常会听说一些鱼虾贝类有寄生虫,或者哪怕没有寄生虫,肉类也大都偏阴寒。所以花椒的这个「杀虫鱼毒」的功效就很让人感动了。
家里最好常备一些花椒,不仅是调味所需,也能随时保护你的身体健康。尤其是烹饪海产肉类的时候,搭配花椒,口味更丰富之余,还能大大提高「安全系数」。
做轻食的话,花椒粉、花椒油更加适合,帮你轻松平衡食材的寒性。比如最简单的水煮青菜,加入少许生抽,滴几滴花椒油,足以让你食指大动。火锅或者鲅鱼饺子的蘸料里,加一些花椒粉,开胃解腻,口感丰富多了。
现在很多人爱吃麻辣重口,除了吃香喝辣导致味蕾迟钝的缘故以外,吃肉太多,导致湿气过重也是一大因素。
肉类容易生湿,需要人体用足够的阳气去中和它,如果体内阳气不足,就容易积滞成痰湿,而花椒可以补充阳气,促进肉类的消化吸收,简直就是肉食动物的救赎。
但要注意的是,花椒也不能多吃,毕竟性热味辛散,吃多了容易发散太过,造成阴虚和血虚。而当做调料少量的吃不仅不会伤身,还有不少好处呢。
消食
《上清诀》云:「凡人吃饭伤饱,觉气上冲,心胸痞闷者,以水吞生椒一、二十颗即散,取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消宿食也。」
也就是说,吃饭吃太撑伤着了,觉得气顶着下不来、胸闷的话,用水吞服生花椒10~20颗就消解了。
花椒的消食跟山楂不同。山楂是侧重于助消化,尤其是肉类;花椒则更倾向于消解食积导致的气滞气逆,主要是气机上的调整。比如打嗝呃逆,气顶着难受,那花椒能帮上大忙。
美颜
大家都说四川美女多,之前去成都出差,发现确实四川妹子的皮肤都很好,又嫩又细,很少冒痘,而且大部分妹子都身材娇小。
皮肤水嫩自然是跟当地湿哒哒的气候有关了,24小时自带补水。但湿气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冒痘、出油、变胖?但为何这些湿气的诅咒在四川都失效了呢?
答案呼之欲出了:四川人有花椒啊!
《本草经疏》讲:「蜀椒,其主邪气咳逆,皮肤死肌,寒湿痹痛,心腹留饮宿食,肠僻下痢,黄疸水肿者,皆脾、肺二经受病。」
我们来抓出几个影响颜值的关键词:皮肤死肌、寒湿痹痛、黄疸水肿。花椒把阳气带到死气沉沉的皮肤细胞里,清掉骨肉里的寒湿淤阻,排出水肿和皮下的黄疸晦暗,里里外外都清理个遍,能不美吗?
不仅仅是川妹子,寒湿体质的人或者长期处在寒湿环境的话,跟花椒做朋友再好不过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寒湿体质呢?
1、看舌苔:舌苔又厚又白
2、看手脚:手脚容易冰凉
3、看面色:面色发黄发暗甚至发黑
4、看皮肤:容易水肿,皮肤松驰,长斑长痘
5、看月经:容易痛经,经血色深,经期腹泻
以上五条,中得越多,寒湿越重。
止咳
花椒不仅大人适用,小孩也可以用来调理身体。
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推荐过一个止咳的方子,特别适合感冒过后,孩子的身体寒热错杂导致的咳嗽。
配方:
雪梨一个,花椒30粒。
做法:
雪梨去核,切成小块放入花椒、两杯水、冰糖一两块同煮开锅十分钟即可喝汤,每天早晚餐后各饮用一次。
梨色白入肺,润燥清热;花椒通三焦,散余寒。酸甜之余带点花椒的辛香,缓缓喝下,嗓子也润了,肺也清亮了。很多家长给孩子用过说效果很好,也适用于成人。
像这样做成梨盅亦可,味道更浓
比吃更快,把花椒的阳气直接补进身体
花椒不仅可以吃,外用的效果也是杠杠的。
比如开头提到的,花椒煮水泡脚,特别适合上热下寒、关节冷痛、腿脚不便的人。每天坚持泡,日久见功。
但有些痛症要快速缓解的话,泡脚就显得慢了。我们可以用川椒饼灸来解决。
明代《古今医鉴》中记载:「治一切心腹、胸、腰背苦痛如锥刺方:花椒为细末、醋和为饼,贴痛处,上用艾捣烂铺上,发火烧艾,痛即止。」
材料:
花椒、食醋、艾绒适量。
做法:
1、花椒研成细末,加入食醋调匀
2、做成饼状贴在痛处
3、在饼上铺上艾绒,点火艾灸
其实这就是隔物灸的一种,自己操作的话一定要注意防烫伤,花椒饼做得稍厚一些为好。
更温和的花椒灸,莫过于南怀瑾老先生的灸脐秘方了。
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时挑一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我说参同契》方子很简单,只有三味:桂圆肉、花椒、艾绒,性味都偏温热,且都归脾经,把脾胃的阳气补得妥妥的。
而更重要的是肚脐的功劳。南师说,不要小看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温灸器还要好。
阳气补足了,胃痛腹泻、口干口苦这样的问题就随之迎刃而解了。而且不用担心补过头,肚脐很聪明,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
下面跟大家分享花花(公众号:72物候元气生活)的灸脐丸制作攻略,特别细致,可以入手材料做起来了。
材料
桂圆肉20粒、花椒30克、黄金艾条1根
艾绒可以直接在药店买现成的,或者买艾条回来,把艾绒搓开就好。
做法
1、把花椒里多余的杂质、花椒杆捡出来,将花椒、龙眼肉放入料理机,打碎。
2、把艾条里的艾绒取出,一点点加入料理机,继续搅拌,最终成为可以捏成球的粘合度。
3、揉成一颗颗小球,刚好能放到肚脐的大小。
晚上睡觉时,悠悠地捏一丸,把它放到肚脐眼,用医用胶布贴住固定,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取出。记住哦,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取下来,最迟也要在10点前取下哟。千万不要贪心,以为贴得越久效果越好。
如果不想花功夫DIY,我们也严格按照南老的方子,并参考中医专家的建议,定制了现成的南师肚脐贴。
胶布和包装经过两次迭代,从卷状的防敏胶带升级为片状的专用脐贴胶布,安全系数更高,贴合度好,不易过敏。包装也从罐装需要自己揉捏改成了瓶装的小丸子,用油纸包裹,保存时间更长,不易变质,也省去了自己揉捏的麻烦,不会脏手。
当然,好钢花在刀刃上,更重要的当然是原料了。产品研发的同事和中医顾问就为了这三味药材,反复对比了多个产地的品质,才出了这款好评无数的南师肚脐贴。
花椒
来自「中国花椒之乡」四川汉源,从唐代起就是给皇宫供奉的贡椒,产量较少。汉源花椒经过了几百代清溪椒人的选种繁育,气更清、味更重、香更浓,是很多川菜大厨的心头好。
肚脐贴里用花椒,正是要用到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一般市面上买到的花椒味道还是淡了些,力道不够。
桂圆肉
来自「中国桂圆之乡」广西博白。早在1000多年的唐初时期,博白民间就盛行加工桂圆肉,以色泽黄亮、肉厚绵软、糖分较多著称。
桂圆肉在脐贴里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它的糖分黏性,要能把艾绒花椒都揉成团。而甘味又能缓急,调和诸药,所以糖分较多、绵软肉厚的博白桂圆就是首选了。
艾绒
来自医生张仲景故里河南南阳。南阳艾草虽然不如蕲艾名气大,但不少专业中医更乐于用南阳艾绒,品质上佳却没被市场疯炒。
一般高品质艾条也就30:1的比例,为了让丸子更细腻、阳气更足,这款南师肚脐贴用了50:1的黄金艾绒,50斤艾草产1斤艾绒,堪称珍贵。
如果你确实有体寒湿重、气血不足、脾胃不好的问题,这个方子就能帮上忙了。
其实很多皮肤和身体问题都跟寒湿有关,你的小肚子,你的痘痘,松驰的脸部皮肤,还有痛经?但如果置之不理,让阳气越来越虚,寒湿越来越重,连累到五脏六腑,甚至阴成形而生出结节肿瘤,那解决起来就困难了。
我们聊了半天花椒,其实也只是中医智慧里的一滴小水珠,厨房里还有更多这样的药食同源的宝藏。把它当调料来搭配,它就能伺候好你的味蕾;把它当药物来钻研,它就能帮助到你的健康。
四季流转,大自然带来风寒暑湿燥火的同时,也同样会提供给我们养正去邪的法子,就看我们会不会利用了。
文 / 张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集,有特殊香气,味微甜、辛;以果实饱满、色黄绿、香气浓者为佳。小茴香味辛,性温,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小茴香独特的香味主要来自其成分茴香脑、茴香醛等。
小茴香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抑制胃液分泌;有利胆的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汁中的固体成分增加;其所含挥发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真菌孢子、鸟型结核菌、金**葡萄球菌能起到灭菌作用。
此外,小茴香还可用于止痉挛、祛风、催奶、抗菌、利尿、祛痰等。
小茴香既是药材,也食烹饪佐料,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具有多种功效的小茴香食疗方及代茶饮方。
小茴香粉:可治疗妇女痛经,也可用于疝气腹痛。
·· 做 法 ··
将10~15克小茴香炒焦、研粉
在月经前3天冲服
每日3次
猪肚小茴香汤:可补益肝肾、健脾理气和中
·· 做 法 ··
将猪肚洗净
把30克炒小茴香用纱布包好
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同煮
放少量食盐调味
以猪肚熟烂为度
分若干次食用及喝汤
小茴香蛋饼:可缓解腱鞘炎
·· 做 法 ··
将15克小茴香
4.5克食盐共同炒焦
研成细末
再与2个去壳的青壳鸭蛋同煎为饼
每晚临睡前以米酒配蛋饼同食
连服4天为一疗程
小茴香黄酒:可理气散寒
·· 做 法 ··
用300克黄酒煎沸
冲泡20克小茴香 ( 炒黄、研粗末 )
放温后去渣,酌量饮用
注意:阴虚火旺者禁服小茴香;因为该药性温,若胃、肾多火,得热即胀,以及精滑梦遗者,使用时应谨慎;若小肠、膀胱及胃腑之证属于热者,用小茴香可能会加重病情;癫痫患者或怀孕早期禁止食用小茴香;儿童慎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0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