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为何松赞干布宁可发动战争

为何松赞干布宁可发动战争

为何松赞干布宁可发动战争

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到大唐换代,唐王朝出现了三种怪异的政治模式:

1、皇帝对太子持打压态度,甚至太子的位置并不固定,像李承乾、李瑛、李忠、李贤……

2、重用宦官、权臣,典型人物鱼朝恩和李林甫;

3、藩镇割据,如安禄山。

这三点远比吐蕃带给唐朝的威胁来得更大,造成的破坏力也更明显。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两人对吐蕃造成了哪些影响,又是否对唐王朝造成了足够的威胁。

首先从经济层面上来谈,当时吐蕃王朝出于奴隶制经济时期,手工艺上并不怎么发达,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依靠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对外销售的主要产品也是优良马匹、牦牛、沙金、鹿茸、皮毛以及藏药材等。

松赞干布父亲的时代,吐蕃王朝才有了驯养野生牦牛、野狼和野马的技术,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的工匠、农作物、生产工具、生产经验等等,无疑对于吐蕃就是青铜时代向黄金时代的进阶了。对于吐蕃而言,和亲就是打开了贸易的大门,这是一条从唐到拉萨的“丝绸之路”,它使得吐蕃可以坐上当时在整个世界都属于顶尖强国的唐王朝发展的顺风车。

从政治层面来谈谈,吐蕃和唐王朝和亲的好处。

松赞干布继位的时候,吐蕃刚被他父亲统一不久,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旧贵族的心就有点微妙了。于是,一场苏毗和羊同两个大部落领导的“复国”运动便在松赞干布登基后打响了。去掉内忧,吐蕃还有许多的外敌,像突厥、吐谷浑、大食国、南诏、大唐……这时候,他和唐王朝和亲,是两利的结果。

唐高宗继位时,松赞干布便对唐王朝发出过宣言:“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比如王玄策当年出使印度,遭遇了印度五国中最强盛的中印度的抢劫时,吐蕃便协助他出兵平定了该国,还俘虏了其国王。

至于吐蕃对唐王朝的威胁,其实就算没有公主的原因,他也可以从其它国家获得技术,或者派人去唐朝学习,所以公主和亲带去技术只是客观原因。吐蕃的威胁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唐王朝内部的动乱,像武则天建立武周朝、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时,吐蕃都有参与进这些动乱中。

当年王忠嗣将军建立西部防线时,数次直击吐蕃的主力军,次次大胜而归,只是后来因为他被奸相李林甫所害,才导致防线被突破。所以,唐王朝就如同逆水行舟,它最具威胁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它自身是否不断进取。

作为一枚中药学习者,对中药是相当的有兴趣的,五黄是指五种黄姓的中药材,当然也可以用来指其它的五种东西。中药五黄是什么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不定你曾经用过它的哦!

1、良药苦口利于病黄连

俗语有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这味药其中的滋味。而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

(1)黄连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属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2)含有黄连成分的经典药物是:

黄连上清片:该中成药中,黄连为君药。主要作用是清热通便,散风止痛。本药最适合胃火过旺的人服用,但主要是针对风火上攻之症,即: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药效主要强调一个“上”字。

另外,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因胃火过旺所致的便秘患者,也可适当服用本药。

(3)含黄连成分的降火药,是否可以长期服用

含有“黄连”的药物基本都不建议长期服用。如黄连上清片,成分多为苦寒药,因此,在给顾客推荐下火药时,不建议给脾胃较为虚弱的老年或儿童推荐本药。

除了黄连之外,还含有大黄、黄芩等泻火之药,因此,除了脾胃虚弱(具体表为平时易腹泻)的人不能服用之外,还应避免长期服用该药,以防苦寒而伤阴。

小编提醒:双黄连口服液虽然药名出现“黄连”二字,但是该药并不含黄连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

2、李时珍的救命药黄芩

说起黄芩,就不得不说起一个关于李时珍的民间传说。相传在李时珍16岁时,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在尝遍柴胡、麦冬、荆芥等清热解表药却依然无法缓解他的症状。正当李时珍全家百愁莫展之际,一位远道而来的道士在给小时珍把脉之后说道: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此后,小时珍按照道士的用药建议,服药之后果然立竿见影。

从此,也让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精深之处,也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推崇备加。

(1)黄芩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属清热燥湿药。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2)含有黄芩的经典药物是:

答: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主要成分为黄芩、虎杖、穿心莲、功劳木。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主要成分为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小编提醒:龙胆泻肝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口苦、头晕、湿热效果奇特,但是因其所含成分“木通”,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过多服用可直接损害人体肾脏,因此,需注意控制此药的用量。

3、泻肾火黄柏

《本草求真》道“黄柏大泻肾火,及清膀胱湿邪”。中医认为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黄柏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属清热燥湿药,善治下焦之症(何为下焦?文章下方有讲解哦),大泻肾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_,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与黄连大体相似,但含量较黄连低。

(2)含有黄柏的经典药物是:

知柏地黄丸。本药的特点主要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加了知母、黄柏这两味药。知母苦寒,善滋阴。黄柏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善治肝胆及肠道湿热。两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之效。

(3)黄柏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病症:

中药黄柏的主要功效为清热、祛湿,善治下焦(何为下焦?文章下方有讲解哦)。故临床应用上多用于治疗湿热之症,如湿热下注所致的黄疸、湿疹、带下阴痒等。

4、黄芪补气汤防病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黄芪为补药之长。

(1)黄芪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黄芪为补气良药。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等症。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有些人天气变化时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2)黄芪可以泡水喝,适合哪些人群:

答:黄芪泡水非常适合于气血不足的老年人,可在黄芪中加入少量枸杞子。这是最简便的补气方法,对气血不足的老年人来说效果非常不错。

(3)一个关于黄芪的民间传说

相传,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

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qí)”,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0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