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断(川续断)有哪些特征?
(周裕书、李隆云、罗登庸)
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别名川断、山萝卜等。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在陕西、云南、西藏也有分布。以根入药。根中含龙胆碱、三萜皂甙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及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味苦、性微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止崩漏功能。用于腰膝酸痛、风湿骨痛、骨折、跌打损伤、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遗精、尿频等。
一、形态特征
株高60—150cm,根条状,圆锥形,单条或数条并生,外皮淡褐色或黄褐色,近地面处具横走的地下茎。茎直立、多分枝,具棱和浅沟,茎上生细柔毛,棱上有疏刺毛。叶对生,根出叶(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往往作琴形分裂(羽状深裂),顶叶卵形,较大,侧裂3—5对,边缘有粗锯齿。茎生叶有短柄或无柄,多为3裂,中央裂片最大,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13cm,宽4—6cm,两侧裂片较小,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白色贴伏柔毛或刺毛。花期8_9月,枝顶抽生一头状花序,头状花序近球形,径约2—3cm,总苞片数枚,窄披针形,长约1.5cm,宽约3mm,绿色;每花外有1苞片,宽倒卵形,质较硬,外侧密生白色柔毛,先端突出尖利呈粗刺状,被白色短柔毛;花小,白色或淡**;副萼具4钝齿,密生柔毛,萼浅盘状,具4齿,略呈卵状三角形,齿间有数个小齿;花冠具4较深裂片,花冠管基部渐窄,被长柔毛;雄蕊4,伸出花冠之外;雌蕊1,花柱长于雄蕊,柱头短扦状而扁。果期9—10月,瘦果椭圆楔形,长约3—4mm,通常外被萼片,有四棱,淡褐色。
此外,另有一种同属的植物续断(Dipsacus japonica Miq.)在我国各地皆有分布,根也可以入药,但疗效不及川断。此种花冠红紫色,根出叶不作琴状分裂,与川续断有别(图14—155)。
图14—155 续断形态图
1.花枝 2.根二、生物学特性
川续断喜较凉爽和较潮湿的气候,四川宜在海拔1000m以上的山区栽培。
耐寒,忌高温,适宜于深厚、肥沃、疏松、不过于粘重的土壤栽种。如在低海拔地带栽培,初期生长虽较正常,但到最后一年,地上部分十分繁茂,当夏季气温高达35℃以上时,便茎叶萎垂,停止生长,并容易遭受旱害;如又逢多雨潮湿,地下部分还容易发病腐烂。川续断的药用部分是根,要使根生长粗壮良好,宜在山地油沙土、山地夹沙土或黑泡泥上栽培。这些土壤,质地为轻壤到中壤,pH6—7。油沙土和夹沙土的母质是各种古砂页岩风化物,黑泡泥的母质是石灰岩风化物;一般结构良好,比较疏松肥沃,土层较厚,保水能力强,适宜于川续断的生长,在干燥的地区或质地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上栽培川续断,不但生长不好,而且容易死亡。川续断容易发生根腐病,凡栽过的土壤最好隔2—3年再种。
上海地区引种的植株,越冬后2月份开始生长,7月中旬开始开花,10—11月果熟。在引种的头三年,没有收到饱满成熟的种子,第四年收到少数种子,其结实率不足1%在上海地区,夏天高温季节开花的花序虽外表发育良好,却往往全部都是干瘪的种子;而较晚开放的侧生花序虽然外形较小,却能结出少量饱满的种子,一般每序约2—4粒,也有多达7—8粒的。这可能是夏季高温不利于川续断的授粉所致。种子千粒重约为7.5g左右。植株茎部有数条横走的根状茎,茎上有节,节下有根,节上丛生植株,可以用分蘖繁殖。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川续断可以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法。种子繁殖是用种子直播;分株繁殖(即分蘖繁殖)是在秋季挖采续断时,将粗根切下供药用,留下带有幼芽的根头及所附部分较细根,种株基部的地下茎应保留7—10cm。将其分割为数株,重新载种。分蘖苗的叶片应剪去一部分,留下叶柄和心叶,减少叶面积,使移栽后的幼苗在其根系的吸水功能还未完全恢复之前,减少蒸腾,提高成活率。准备好的种苗应当天定植,一时来不及栽植的应保湿贮存过夜,第二天再栽。移植的株行距为25—33×50cm。栽后应:随即浇水,以利发根。幼苗成活之后能自然露地越冬。种子繁殖法能获得较多繁殖材料,省工易行,符合较大面积生产要求,同时根比较均匀,品质亦佳,故采用最普遍。分株繁殖法所得种苗数量有限,分割种苗及栽培时费工较多,所产的根粗细又不一致,只在缺乏种苗时才偶而采用。
(二)采种
选择健壮植株,作为采种之用,采种时间为9—10月。川续断种子,在成熟后期最易自行脱落散失,所以采种应及时。视果球尚为绿色,种子已经充实,接近黄褐色时,即应将整个果球摘回,置于阴凉通风处,数日后晒干,抖出种子,扬去杂物,放置通风干燥处保存备用。
(三)整地
播种前应深翻土壤,将土地深挖30cm左右,整细土块。因川续断是根类药材,深耕才有利于根系生长。如有一定坡度,而土地区块又小,可以不必作畦,但如果土地区块较大,或地势较平,为了利于排水,减少病害和便于管理,则应作宽1.3m、沟宽27—30cm、深15—20cm的高畦。同时每亩施入3000—4000kg腐熟堆肥。干旱地区,作平畦。
(四)播种
播种前种子用40℃温水浸泡10小时左右,拂出后放纱布袋内或盆内,置温暖处催芽,每天用清水冲1—2遍,待芽萌动时即可播种。春秋两季都可播种。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较为低暖的地区,以秋播为宜,因为这时气候温暖,阴雨天多,土壤湿润,播种后发芽整齐;在高寒冰冻较早的地区,则以春播为宜。播时,先在畦上按35—40cm见方的窝行距开窝,窝深7—10cm,径大17—20cm,窝底宜平。每窝播种子7—8粒,每亩约需种子500g。播种后,施以人畜粪尿,每亩约800kg,上覆疏松细土,厚1—1.5cm,或不施人畜粪尿,只覆盖1—1.5cm厚的火灰或土杂肥粉。条播,宽120cm至135cm,行距20—35cm,深3cm,播入种子覆土镇压,每亩播种量约为2.3kg。
(五)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川续断播种后约15—20天左右出苗,苗高7—10cm时即可间苗,每窝留苗2—3株,条播者按株距15cm左右定苗。匀出的幼苗,除补植缺株外,亦可移栽。川续断种植易活,在阴天或雨后进行更好。天旱时,早晚凉爽时适当浇水防旱。
2.中耕除草
秋播者,当年冬季间苗后,进行一次中耕除草;这时幼苗细小,中耕宜浅,并注意不要损伤叶片。第二年3—4月中耕一次,这时幼苗已经长大,根出叶丛生铺盖地面,只能用小锄浅薅,也要尽量避免损伤叶片。此后植株发育旺盛,形成郁闭,杂草不易滋生,可以不再中耕。直至10—11月间,部分基生老叶呈现枯萎时,才在清除枯叶后中耕一次,入土仍须浅,以免损伤根部。第三年因秋季即将采收,只须在3—4月中耕除草一次。春播者,播种当年的5—6月,可结合间苗补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这时幼苗尚不甚大,杂草容易滋生;以后应于7—8月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10—11月进行第三次,第二年亦因秋季即将采收,只须于3—4月进行一次中耕除草。
分蘖繁殖的川续断,越冬返青后应进行松土和除草,一般到封垄之前应进行2—3次中耕除草。
3.施追肥
秋播者,每年每次中耕除草,均应结合施用追肥。第一年施用一次,每亩用人畜粪尿1000kg左右,促使幼苗生长。第二年施用二次。第一次亦结合中耕除草在春季进行,每亩施用人畜粪尿1000kg左右;如有条件,可于追施人畜粪尿之前,每亩用腐熟堆肥1000kg左右,拌过磷酸钙20kg,开窝施于株旁,施后覆土,使根生长更壮。第二次在10—11月进行,每亩可用火灰1000kg,或以腐熟的土杂肥1500—2000kg,于中耕除草之前,匀撒畦面,中耕除草时混入表土。第三年施用一次,亦在春季进行,每亩施用人畜粪尿1200kg左右。春播者,亦在每年每次中耕除草时追肥。第一年追肥三次,第一、二次,可用人畜粪尿,每次每亩施1000kg左右;第三次与秋播第二年第二次相同。第二年施用一次,与秋播第三年春季施肥相同。分蘖繁殖者,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在3—4月间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稀人粪尿约1500—2000kg以促进发苗。在8—9月间再追施一次人畜粪尿,数量同第一次。若有条件,可同时追施适量磷钾肥,以促进根膨大。夏天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植株在抽茎开花之前,除需要留种的植株外,其余的应及早除去,以利根的生长。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在夏秋高温多雨时常发生,病株根部腐烂,植株枯萎。防治方法:除选择海拔较高的凉爽地区栽培外,应注意播种不宜过密,留苗不宜过多,并经常使土壤排水良好。如果发生严重,必要时可以提前一年采收,以免继续蔓延,造成更大损失。
2.蚜虫
在夏秋两季为害幼嫩花茎,使植株生长不良,结籽不充实,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
3.红蜘蛛
在叶背吸食汁液,轻则红叶,重则落叶,如火烧状。天气干旱,温度离时,有利于红蜘蛛发生。防治方法:(1)铲除杂草和清园,减少虫源;(2)苗期用0.2—0.3度波美的石硫合剂,或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
4.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黄地老虎(A.segetum Schiffermüller)
幼虫咬断幼苗根茎部。防治方法参见人参地下害虫防治。
5.华北蝼蛄(Gryllofalpa unispina Saussure)和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
成虫和若虫咬断幼苗并在土中作隧道,被害处常呈麻丝状。防治方法参见人参地下害虫防治。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通常秋播者第三年收获,春播者第二年收获。采挖时间应在秋季霜冻前,不能过早或过迟。过早,根未长足;过迟,叉萌发新叶,消耗养分,干后根部萎缩枯瘦,品质不佳。如土地多,劳动力少,又无病害,可以多留一年再挖,则根更肥壮,品质更好,产量亦更高。采挖时,割去茎秆及叶片,将全根挖起,除去泥土,从根头上摘下根子,运回加工。所余根头,如种苗缺少,可用以分株,就近选地栽培。
(二)留种
续断播种当年不结籽,须在当年秋季采挖时,留一块待来年结籽或于采收时选健壮的根,栽前切去下部,供药用,根上部带根头作栽子用,待伤口晾干后再栽。4月下旬在畦上按行距33cm、株距16cm开穴深15cm,放入种栽,芽向上覆土7cm。生长第二年9月中下旬,种子陆续成熟,侧枝上后熟,种子成熟就收获晒干脱粒,要及时采收,防止脱落。结籽后若栽子老化(木质化)不能药用,其上所生的支根,晒干可供药用。
(三)加工
1.直接干燥法
将鲜根用火烘炕或日晒,到半干时,集中堆置,用麻袋或破棉絮盖上,使它发汗变软,再烘烤或晒至全干,然后撞去泥土及须根。如果不经发汗,则根枯硬,内呈黄白色,不合规格。
2.烫(或蒸)后干燥法
将鲜根置沸水或蒸笼中,蒸或烫至根稍软时取出,堆置屋角,用稻草覆盖,任其发酵,至稻草上发生水珠时,再摊开晒干,或烤至全干,撞净须根泥土即成。
上述两种加工方法,从根断面须呈黑绿色的习惯要求来看,以采用烫或蒸后干燥法较为可靠。川续断干根产量,一年生者每亩约产50kg,二年生者每亩约产100—150kg。折干率15—20%。
1、补气——蜜黄芪、人参
2、补血——川芎、当归、白芍、生地
3、气滞——香附、砂仁
4、气逆——陈皮、苏子、杏仁、乌药
5、理肝气——青皮、木香
6、泻肺气——前胡、枳壳
7、降肾气——沉香
8、开心气——石菖蒲
9、治疝气——小茴香
10、破血——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
11、凉血——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
12、止血——地榆、槐花、茜根
13、散血——田七
14、活血——玄胡
15、化瘀血——藕节、小蓟
17、调经血——栀子、丹皮
18、消血块——瓦楞子
19、补心血——丹参
20、除湿——苍术
21、散满——厚朴
22、面肿——白附
23、足肿——防己、薏苡仁
24、消面食——麦芽
25、消肉食——山楂
26、消果食——山楂
27、杀虫——雷丸、鹤虱、阿魏、胡粉、槟榔、川楝子、枳实、使君子
28、热痰——黄芩、瓜蒌、竹茹、川贝
29、湿痰——半夏
30、风痰——枳实、礞石
31、解郁——郁金、香附、黑栀
32、解暑——香薷、扁豆、滑石
33、滋补——熟地、紫河车、龟板、阿胶、沙参、玉竹、天冬、麦冬
34、降火——丹皮、玄参、童便
35、泻心火——黄连、犀角
36、泻肺火——黄芩、桑白
37、泻肝火——龙胆、青黛、羚羊角、芦荟
38、泻肾火——知母、黄柏
39、泻胃火——大青叶、大黄、石膏、天花粉
40、泻三焦之火——栀子
41、泻小肠之火——赤茯苓、木通
42、祛寒——附子、炮姜、吴萸、肉桂
43、暖胃——丁香、白豆蔻、胡椒、砂仁
44、呕吐因风——半夏、生姜、霍香、陈皮
45、呕吐因寒——丁香、砂仁、川椒
46、呕吐因热——竹茹、芦根
47、风泻——葛根
48、热泻——木通、赤茯
49、虚泻——升麻
50、清泻——肉豆蔻、赤石脂
51、小便不利——木通、车前、猪苓、泽泻、赤茯、白茯
52、大便不通——当归、郁李仁、火麻仁、皂角润之滑之,大黄、朴硝、葶苈攻之决之,苁蓉、锁阳、四物、六味滋之润之
53、后头痛——藁本、羌活
54、两侧头痛——柴胡、川芎
55、前额头痛——升麻、白芷
56、润燥——二地、二冬、牛乳、甘蔗
57、呃逆——橘皮、竹茹、柿蒂、丁香
58、治疟——首乌、乌梅、常山、草果
59、涩精——牡蛎、龙骨、莲须、芡实、金樱、枣皮
60、腰痛——杜仲、牛膝、故纸、胡桃
61、祛风祛湿补壮筋骨——海桐皮、五加皮、石楠叶、桑寄生、白鲜皮、川断、巴戟、秦艽、威灵仙、片仔癀、虎骨、干漆
62、皮痒——苍耳子、地肤子、浮萍
63、泻热解毒——银花、甘草、连翘、牛蒡子、射干、贯仲、蒲公英、茨菇
64、通淋——石韦、扁蓄、青黛、瞿麦、海金沙
65、腹痛——芍药、甘草
66、滞痛——青皮、白芍、陈皮、枳实、槟榔、木香、腹皮、腹子、乳香、没药
67、寒痛——吴萸、良姜、玄胡、肉桂
68、热痛——大黄、枳实
69、行水——芫花、大戟、甘遂、牵牛、商陆、防己
70、燥嗽——百合、紫菀、冬花、沙参、桔梗、川贝、栝楼
71、痰嗽——陈皮、半夏
72、久咳——五味子、**壳
73、寒咳——百部、肉桂、附子、炮姜
74、喉痛——山豆根、牛蒡子、生甘草、桔梗、僵蚕、射干
75、牙痛因风——皂角、细辛
76、牙痛因虫——藜芦
77、牙痛因寒——荜茇
78、牙痛因火——黄柏、青黛
79、口臭——香薷
80、鼻渊——辛荑、苍耳子
81、瘿瘤——蒲公英、地丁、昆布、海藻、浙贝母、夏枯草
82、吐风痰——瓜蒂
83、开关——皂角、细辛
84、健脾——白术、党参、茯苓、淮山药、芡实、龙眼肉
85、缩尿——益智仁、桑螵蛸
86、暖丹田——破故纸、大茴香、葫芦巴
87、安胎——黄芩、白术、阿胶、艾叶
88、瘀血作痛——蒲黄、灵脂
89、产后血晕——荆芥、泽兰
90、补精——鹿茸
91、补肾——覆盆子、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黄精、狗脊
92、养心——枣仁、柏仁、辰砂、茯神、远志
在辨证的基础上,可根据情况加用上述中药,效果更佳。
若想方便,也可选成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4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