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子红色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水稻颖枯病又称谷粒病、稻谷枯病,仅侵染谷粒颖壳,发病早的可使稻株不能结实;发生迟的则影响谷粒灌浆充实,千粒重明显降低。该病抽穗时遇风雨穗与穗之间摩擦产生侵染的。现在已经出现病斑,用再好的药也不能把它治愈。该病重在预防,在抽穗前用稻瘟酰胺、咪鲜胺、富士一号、稻瘟灵等防治稻瘟病的药进行喷雾预防,都能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同时兼治穗颈瘟,效果较好。
水稻红壳、麻壳是什么原因?
不知道你水稻现在什么生育期,如果按照水稻常规栽培季节而言,现在水稻最迟都应该在拔节孕穗期了,大多数处于抽穗扬花期,甚至灌浆期了。所以你说水稻红叶病很有可能是水稻细菌条斑病危害引起,而不是大家普遍回答的水稻赤枯病为害。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土壤钾肥锌肥等供应不足,生长不良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通常发生于水稻分蘖期,一般田间发生普遍,植株矮小,分蘖少,下部老叶黄化,后形成不规则铁锈状斑点,一般从叶尖向基部蔓延,最后导致叶片赤褐色枯死,并从下向上蔓延为害,但心叶保持绿色,拔起植株,根系明显发褐或变黑腐烂,白根少。因此水稻赤枯病一般及时追施钾肥,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螯合锌加安泰生喷施两次,适时排水晾田,可以有效快速缓解正常。
但对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一般台风、暴雨或洪涝灾害后常常容易发生。叶片受害后为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变为黄褐色细条斑沿叶脉扩展,最后变为橙**,病斑上湿度大有露珠状蜜**菌脓,对光看,病斑半透明状,病斑融合后成为黄褐色或枯**板块,发病严重时,远看田间橙**。菌脓溢出后,可借助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摩擦等蔓延传播,深灌,漫灌、串灌及氮肥偏多田块均利于发生。所以对于此类一般是零星局部发生,温湿度适宜时,会快速蔓延整田为害。因此田间出现零星发病中心时,要及时喷药封锁发病区域,防止扩大蔓延。施药时应在露水干后进行,并先防治无病区,再防治发病田块,防止人为引起传播。
药剂可以亩用20%龙克菌100-125克,或2%宁南霉素250毫升,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均匀喷施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也可以选用多宁或春雷噻唑锌或噻森铜或噻霉酮等其它细菌性病害药剂防治,注意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即可。发生较重时要连防两到三次七天一次,同时药剂中加入安融乐同喷,可以提高防效。
是谷粒瘟,该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很难防治,在水稻破口前和齐穗期,各用三环唑预防一次,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发病初期,选用稻瘟酰胺、稻瘟灵、咪鲜胺、富士一号+有机硅+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间隔5-7天再喷一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9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