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种植业如何做好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浙江省给出官方指导!
根据浙江气象台信息,5月29日浙江入梅。在大多数年份,梅雨期一般持续20-25天。预计6月降水过程较多,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暴雨和大暴雨。那么,6月份种植业如何做好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浙江给出官方指导!
一、水稻
当前,浙江早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单季晚稻处于育苗移栽期,部分早播早栽的已进入分蘖期,汛期的持续降雨或强降雨易延误水稻栽插季节,同时造成田间缺苗倒苗、化肥流失、田间积水时间过长或水层过深阻碍水稻根系生长等问题,均不利水稻群体结构优化和个体健壮生长。
1、及时排水露苗。田间开好平水缺,防止积水过深;强降雨过后,要及时排浅田水。阴雨天可将水一次性排干;高温烈日要逐步缓排,保留适当水层。
2、及时查苗补苗。受暴雨影响,稻田或田间稻苗有可能严重受淹或被冲毁,在做好农业保险报损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做好稻田修整,及时补种。对因强降雨导致田间缺苗倒苗的,移栽田要及时进行匀苗扶正,清理苗上杂物和泥浆,并进行补苗。对未插的单季晚稻,要抢晴尽早插种,采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可减少梅雨天气肥料的流失。
3、因苗分类补肥。受淹后,稻田肥料流失较多,退水后3~5天左右,单季晚稻田结合分蘖肥,可每亩增施尿素3~5公斤或12.5~15公斤高浓度复合肥。以增强植株抗性,加快恢复生长。早稻结合穗肥可每亩追施尿素4至5公斤。
4、重视病虫草害防治。梅雨时节要及时抢晴做好化学除草,尤其是直播的单季晚稻田;梅汛期间早稻田田间群体较大、湿度较高,要高度重视纹枯病的防控。
二、油菜和旱粮
当前还有部分油菜和小麦未收获,要抓紧抢晴收获。成熟的玉米也要及时采收;春大豆处于鼓荚期,要开沟排除积水,温暖高湿的环境有助于大豆炭疽病的发生,影响大豆品质,要及时用咪鲜胺、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进行防治;夏大豆和甘薯处于播种期,雨天有助于出苗,但要及时排水防止淹水。
三、蔬菜
1.及时清沟排水。做好清沟理渠工作,保持沟渠畅通,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遇到暴雨田间积水严重时要用抽水机抢排,确保安全度汛。
2.及早采收近成熟瓜菜。抢收易受淹田地和不耐涝品种蔬菜,减少因灾损失。苋菜、毛毛菜等速生叶菜要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采收供应市场。
3.加强在田蔬菜管理。灾后及时扶理植株,摘除残枝病叶,喷施叶面肥,延长采收期;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避雨栽培,避免暴雨直接淋刷和田间积水,防止土壤湿度过大,有条件的可结合使用防虫网,以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
4.及时清洁田园。换茬后及时清园,并进行揭膜敞棚淋雨、灌水休耕、高温闷棚或土壤消毒等措施,减轻土壤连作障碍;植株残体与茭白秸秆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可因地制宜采取发酵堆肥、适量还田、旱地园地畦面覆盖等措施,减少病虫基数,并防止腐烂污染环境。
5.及时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是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软腐病、菌核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豆荚螟、豆野螟、蜗牛、黄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等。要针对不同品种、危害程度,选择安全对口药剂抢晴用药,并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搭配,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同时,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根外施肥和生长调节,促进作物恢复,如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芸苔素内酯等,以提高植株抗逆、抗病能力,延长采收期。
6.合理安排下茬生产。利用雨停间歇天气,分批分期播种毛毛菜、苋菜等耐热速生品种。尽早安排下茬蔬菜生产,松花菜、花椰菜、甘蓝等秋季蔬菜适期播种,采用大棚设施配套遮阳网覆盖育苗,秋豇豆、四季豆等露地直播的要加盖稻草或遮阳网等,以防雨水冲刷造成土壤板结,提高成苗率。
四、水果
1.梅雨季,做好杨梅等成熟水果采摘工作。下月是杨梅、蓝莓、早熟桃等水果成熟季节,也进入梅雨季,产业部门要加强对杨梅等露地水果的采摘、贮运各环节技术指导,指导果农掌握采收时间,抓住晴好天气,及时分级采摘。
2.高温期,做好设施栽培水果通风工作。下月温度持续上升,天气晴好时,要及时对大棚揭膜通风,延长通风时间,防止棚内温湿度过高对水果为害。
3.高温干旱期,做好各类水果病虫防治工作。夏季高温干旱,是各类水果病虫高发期,做好各类水果的病虫监测和防治工作。同时注意水分供应,早晚温度低时,可根据果园条件进行全园浇水或喷水,保证夏季高温期间果树的水分供应。
五、中药材
1.开沟降渍,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理田间沟系或沟渠,疏通排水渠道,确保田沟系排水畅通,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缺氧沤根,促进中药材根系生长。
2.加强通风和遮阳管理。大棚栽培或室内越夏的中药材要及时做好通风降湿,和雨后骤晴天气的遮阳降温工作,防止中药材失水萎蔫死亡。
3.雨后天晴,及时叶面追肥。暴雨淋洗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植株生长不良等,要结合防病治虫,采用叶面追肥方式及时适量补施氮、磷、钾肥及其它复合微肥,补充植株养分以尽快恢复长势。可用0.2%水溶性微肥(富含镁铁锰锌硼钼铜等多种元素),或0.2%磷酸二氢钾等加氨基酸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促进中药材恢复生长。
4.及时抢收或改种。若中药材种植地块受淹、中药材受损,对尚有上市价值的受灾中药材,积极采收,减少损失。对受灾严重的中药材,根系已死亡的中药材要及时清理田园,及时安排好重新播种或改种工作。
5.切实注意中药材灾后病虫害预防控制。大雨过后,造成田间积水,或土壤含水量饱和,中药材长势衰弱,气温快速回升后,有利于中药材各种病虫害发生与流行。极易引发枯萎病、根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等病虫害。要针对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及时喷施杀菌、杀虫剂。抢晴天用药,选择安全、对口药剂防治,注意轮换用药,保障中药材安全生产。
六、花卉
1.清理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理大棚周边沟渠杂草和杂物,疏通排水渠道和大棚内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受涝地块及时抽水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缺氧沤根,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2.加强防雨、通风和遮荫等栽培管理。加强大棚通风降湿工作,降雨时大棚应及时关闭顶通风,雨止后及时打开顶通风,如启用内循环风机等通风设备,天气开始转晴好时用遮荫网短期遮荫,防止渍水后根系未恢复引起生理脱水造成永久萎蔫。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如非洲菊和鹤望兰应及时清理病叶和老叶,改善透光通风条件,百合切花采收后应及时收挖种球。
3.雨后天晴,及时叶面追肥。暴雨淋洗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植株生长不良等,应增施氮、磷、钾等肥料,并结合防病治虫,喷施农药时加入叶面肥。叶面追肥施氮、磷、钾肥及其它复合微肥,补充植株养分,如可用0.2%水溶性微肥(铁锰锌硼钼铜等多种元素),或0.2%磷酸二氢钾等加氨基酸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4.做好花卉灾后病虫害预防控制。持续降雨过后,天气转晴气温快速升高,有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与流行,极易引发各种病害,如菊花褐斑病、锈病,非洲菊白粉虱、斑潜蝇、根腐病,百合疫病、灰霉病,鹤望兰细菌性软腐病等,严重影响花卉生长。要针对不同花卉品种、病虫种类、受害程度及时喷施杀菌、杀虫剂。抢晴天午后用药,选择高效、安全、低毒药剂防治,注意轮换用药。
自贡荣县及其它一些地区,在水稻本田生长和发育进程中,常因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或栽培管理措施失当而出现生理障碍,使稻株异常,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下面着重介绍坐蔸、早穗、早衰等几种水稻常见生理障碍的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
一、中毒坐蔸
1.主要症状插秧后地上部落黄不转青,不分蘖,生长停滞;老叶先枯死,除新叶全缘外,其余叶片叶尖干枯,远看苗色黄中透红,稻丛簇立;根深褐色,掺有黑根和畸形根(一段黑一段白的虎尾状畸形根,根尖长出一束支根的狮尾状畸形根),白根甚少,软绵无弹性。
2.发生原因未腐熟有机肥用量过多,或绿肥翻耕过迟;土壤通透性差,糊烂、缺氧或长期积水,还原物质增加;有机肥分解时,产生还原性物质毒害根系,使秧苗生长停滞。
3.防治措施适时早翻耕,适量施用绿肥,不施未腐熟有机肥,提高翻耕质量,干耕湿沤,配施石灰、石膏,加速分解;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土壤通透性;除草、晒田,增温增氧,消除毒害。
二、冷害坐蔸
1.主要症状稻丛簇立不发,细长软弱,淡绿带黄;新老叶尖干枯,严重时叶尖有不规则褐色斑点,并从叶尖向叶基沿边缘枯焦,脚叶发黄;稻根褐色、软绵,新根少,白根少而细;昼夜温差大时,稻根出现“节节白”或“节节黄”。
2.发生原因插秧太早、或插后遇寒潮低温侵袭(日平均气温低于15℃),出现寒害型坐蔸;丘陵山区的冷水田、烂泥田、山阴田因土温、水温过低,肥料分解慢,容易引起冷害型坐蔸。
3.防治措施培育壮秧,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插秧;返青后浅灌勤晒,增温增氧,促使发根分蘖;土垅田开“环山沟”,冷浸田开“避水沟”,排除冷水、泉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温。
三、泡土坐蔸
1.主要症状土壤浮烂、土层过深的烂田,插后秧苗下陷;稻苗簇立,返青慢,分蘖迟,株丛矮小,形成坐蔸;叶片发黄,地下拔节,根位上移,不发新根,老根变黄褐色,黑根增多。
2.发生原因地下水位高或田底有冷泉涌出的烂糊田、冷水田,耕层浮烂,田脚深,土壤通气性差,还原性强,插后秧苗深陷,根系中毒,生长不良;新改水田表土浮松,插后秧苗随泥土沉实下陷。
3.防治措施烂糊田、冷水田应降低地下水位,或开沟引出冷泉水,使土壤落干沉实,改善通透性;最好年前冬耕晒垡,使土壤充分风化,并增施磷钾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新改水田应提早耙耖,待土壤沉实,水沉淀清澈后再插秧,或耖田时每亩施用5~7.5kg石膏加速土粒下沉。
四、缺磷坐蔸
1.主要症状生长缓慢,迟迟不分蘖,叶片直立,叶片短,叶鞘长,稻丛矮小,呈簇状,叶色暗绿或灰绿;严重时,叶片沿纵脉稍呈纵状卷缩,远看暗绿中带灰紫或蓝紫色;根系生长细弱,黄褐色、软绵少弹性,或根系发黑。
2.发生原因施肥单一,重氮轻磷,或稻田土壤有效磷低于1mg/kg干土;低温或冷浸田根系活力差,吸磷能力弱;土壤还原性物质危害,抑制磷素吸收;绿肥分解中,磷被生理固定。
3.防治措施增施磷肥,以蘸秧根或塞秧窝方式集中、近根施用,常能获得理想效果,亩施水溶性磷肥15~25kg;排水除草、晒田,提高土温,改善土壤通透性,消除还原性物质,使根系增加吸磷量;施用石灰、石膏等间接性肥料。
五、缺钾坐蔸
1.主要症状株型矮小,生长停滞,分蘖很少;叶片有不定型的赤褐色斑点,叶位越低越多,最后连成条斑,故通称赤枯病,远看似火烧;稻根老化腐朽,细根容易脱落,新根少,呈黄褐色至暗赤褐色,后变黑发臭腐烂;病株极易拔起;重病田常与胡麻叶斑病并发。
2.发生原因土壤有效钾含量低于50mg/kg干土,重氮轻钾,氮钾比例失调,钾氮比越低,病越重;中毒坐蔸和冷害坐蔸稻根生长差,减少钾素吸收,常与之伴随并发。
3.防治措施基施、追施钾肥,亩施氯化钾或硫酸钾5~15kg,缺钾严重田和杂交稻多施,缺钾较轻田和常规稻较少施;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砂田掺泥,泥田掺砂,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浅水勤灌,提高水温,增氧通气;发病田立即排水,增施磷钾肥,并进行中耕、晒田。
六、缺锌坐蔸
1.主要症状基部叶尖干枯,随后下部叶出现褐色锈斑块;出叶慢,新出叶变小,心叶卷曲、失绿白化,老叶叶脉发脆易断,叶老化快;植株变矮,只有正常的一半,分蘖少而迟;根细短,发根力弱,如与中毒坐蔸并发,变黑褐色。
2.发生原因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10mg/kg干土;土壤pH偏高,在碱性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降低;尿素水解增加了碳酸根浓度,抑制稻苗对锌的吸收;大量施用石灰,锌被碳酸钙颗粒表面固定。
3.防治措施增施锌肥,亩用0.5~1kg氧化锌蘸秧根,或亩用1.5~2.5kg硫酸锌打耙面;缺锌土壤,氮肥施用氯化铵、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磷肥与锌肥配合施用,改善磷、锌平衡,提高对磷、锌的吸收利用。
七、早穗
1.主要症状水稻主茎在秧田期间,幼穗已开始分化或形成,插秧后过早抽穗。表现为主茎缩短,叶片数减少,稻穗变小,抽穗期长,成熟不一致。
2.发生原因秧龄过长是导致早穗的主要原因;播种过密,或缺肥缺水,或育秧期气温偏高,则早穗现象加重。
3.防治措施根据品种特性,决定播种期和秧龄,做到壮苗适龄移栽;秧田适当稀播,保证移栽时秧苗个体生长不受限制。
八、早衰
1.主要症状早衰多在水稻乳熟期后出现,叶色初呈桔黄或棕红,尔后逐渐枯黄,叶片尖端污白色枯死,叶薄而弯曲,远看一片枯焦,未老先衰。
2.发生原因品种抗逆力差,通常矮秆品种上位叶较薄,易失水早衰;一季中稻高温热风,再生稻低温降温的不良影响;后期断水过早,脱肥;土壤缺氧,还原性强,致使根早衰。
3.防治措施选用抗逆力强,不易早衰的矮秆良种;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后期断水过早;中稻遇高温灌深水降温,再生稻遇低温灌深水保温;后期湿润灌溉,解决水气矛盾。
(通联:四川省荣县科学技术局 643100)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