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介绍一味中草药辛温解表类之四-香薷
注:香薷属于辛温发汗的药物,主要用于感受暑邪并且有表实的症候,在暑湿感冒中具有和中利水作用,用于风邪水肿,尤其是湿邪水肿的病人更为适合。
按语:香薷性微温,味辛。归肺、胃经。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功效。用于解表发汗,不宜久煎,用于利水退肿须浓煎。临床用于:
1.治感冒风寒:取本品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与厚朴、扁豆等合用,如香薷散。
2.治水肿,取本品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与白术等合用,治疗脾虚湿盛的水肿病,如薷术丸。
3.治吐泻腹痛、脾胃不适等症,可与厚朴、苍术等合用。
4. 有报道本品可用治寒湿伤中的胃肠型感冒、肾炎水肿等。
5. 用药体会:香薷具有辛温发汗功效,是夏季常用药物,尤其是夏季暑湿感冒兼有风寒表证更为实用。香薷具有贯穿上下之功效,治疗湿气最佳,肺得以则清化而泄热自下。香薷治疗伤暑以利小便。历代医家把香薷列为治疗暑病的要药,夏季乘凉过度,暑热过食冷饮,导致阳气被阴邪逼迫,导致头痛恶寒发热,烦躁口渴和吐血。这个时候用香薷、干姜以发散阳气,散水和脾化湿。达到治疗目的;若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导致的中暑出现大渴大热,汗出如雨,出现烦躁喘促,或者吐泻者属于劳倦内伤之证。就不适宜用香薷了,必须应用人参白虎汤以泻火益元。如果应用香薷就会导致汗出,伤其元气。香薷是夏季的解表药,故有“冬用麻黄,夏用香薷”之说。香薷气味芳香,质地轻扬,上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能通达三焦。输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香薷可以通阳气,可以温阳化湿,无如四肢厥冷,并不是加以干姜、附子、吴茱萸就能治疗,必须加以香薷效果才能解决,加以香薷可以开鬼门,使肺气开泄,清肃下降,通达小便,使水肿自消,香薷达表通阳,又能利水。香薷配合倒扣草、益母草、生姜皮治疗肾病综合征导致的水肿有较好的疗效。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表虚有汗,阴伤者忌用。
药理研究:香薷挥发油有发汗退热作用,可刺激肠蠕动,有利尿、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和抑制真菌等作用。
板蓝根又名:大蓝根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①《本草述》: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凉。
归经《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
众多古籍都显示,板蓝根 是凉性甚至是寒性的,怎么可能是温性的呢?
说到补,那更不可能了,它的主要作用还是清热,解毒为主.
中医一般用它治疗风热感冒.现在西医用他治疗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热性疾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