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白芷种植产量是农户关心的问题,白芷如何种植能高产?

白芍又被称为:香白芷、芬芳、泽芬等。白芍是一种具备较高功效与作用的中药材,备受行医者广泛运用,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中国内地别的地区都是有种植。白芍生长发育在海拔高度200-1500米中间,多见生长发育在森林花草树木、溪水界限、峡谷草坪里。那麼白芍对自然环境标准有什么规定?实际增产栽培技术是怎么开展?有关白芍增产栽培技术,及其精细管理等详细介绍以下。

白芷种植产量是农户关心的问题,白芷如何种植能高产?

一、自然环境标准的规定

白芍喜气侯柔和、自然通风、光照、潮湿。白芍不适合高温,但较耐低温。白芍成长发育的适合温度范围也很大。白芍种籽在控温标准下出苗率广泛较低,在变温标准下出苗率高、春梅。一般来说,10-30度的变温是最好是的。白芍小苗耐-7℃上下,温度在6-25℃中间白芍可成长发育优良。

白芍在生长发育全过程中喜热、喜湿(温湿度),生长发育全过程中的旱灾危害其主茎生长发育。假如栽种后发生少水,会危害出芽。出苗不能少水,非常容易导致“幼苗”身亡。在营养成分成长期,也必须 很多的水,但不可以很多浇灌,很多浇灌非常容易造成病症等根茎烂掉。

白芍根茎比较发达,规定生长发育在土壤层较肥大、地势平坦、土层松散、排水管道性好、透水性好、磷钾矿物质成分丰富多彩的微偏碱钙元素碎石土中。

不适感种于土壤层浓稠、料石太多、贫乏的土地资源,这将造成 绿色植物根茎遭受抑止、主茎的分裂、种籽尺寸的差别及其对生产量和质量的危害。

二、白芍的栽培技术

1、选址种植

白芍合适于土壤层肥大、排水管道顺畅、自然通风好、光照好且地势平坦、土壤层是多少沙的黄泥巴土壤。选址之后,深耕细作25-30cm,起垄做畦,1亩使用有机肥料3000-4500kg(农家院沤肥肥)。翻耙平整后,做畦总宽为1-1.2m,晒墒暴晒5-7天再栽种,可降低地底土壤层中的病菌。

2、适度栽种

白芍的播种期规定较高,一般合适秋天栽种,一般在9-10月。早播非常容易造成 主茎护穿。在第二年,非常容易使绿色植物盛开,根空,乃至烂掉。但也不可以播得太迟,播得太迟的幼苗发掘出后非常容易冷害。适度栽种是增产高品质的重要,为大丰收确立了优良的基本。白芍一般选用种籽繁育,栽种方法有穴播、播撒或穴播,可依据本人便捷开展,但必须 依据本地气侯自然环境标准开展,如晚间寒气重,能作小塑料大棚塑料薄膜遮盖,提升土壤温度,待苗发掘出高过1㎝上下时,解开就可以。

3、栽培技术

①补苗、移栽工作中:黄芷小苗产生迟缓,一般不用疏苗,可在第二年初春反春下床查询,当苗高宽比在6㎝上下时,就可进行补苗,将病苗、细微的弱苗、聚集的苗适度开展理清,按10-12cm的株间距,每孔留3株,产生“△”型,每角1株,总三角3株,为自然通风、光照发挥特长。

②培土翻土、清除野草:现蕾期与此同时,培土翻土、锄草融合开展,应消除沟内及边面野草。前期应彻底消除野草。白芍苗中后期叶子持续生长发育后,为维持边沿表层荫凉,有利于主茎生长发育,不会再开展锄草。因而,在早期应提升锄草工作中,避免边表野草太多,导致白芍主茎生长发育遇阻。

③施肥方式:白芍一般施肥3-4次,1-2次均在补苗培土时开展。1亩使用人粪和粪肥水混和后,1亩使用1500-2000KG。第三次施肥后,1亩使用人粪水2200-2800kg,尿素溶液2.5-3kg,依据土壤有机质,最大不超过3000kg的人粪尿。与此同时,撒上100-120KG干粪的细肥或130-150KG的绿色植物灰,上肥后立即松土。

不一样的农田肥效不一样,上肥前最好是先掌握土壤有机质。为了更好地使根茎粗大生长发育得到增产,当初少上肥,避免苗催长,提早盛开。第二年要多上肥,多施磷钾肥,推动主茎根处粗大,以利于增产大丰收。

④灌排方式:栽种后,依据土壤层旱灾状况,立即开展灌排,确保土壤层潮湿,使发芽率高、春梅。在成长期,如遇旱灾,应立即浇小量水,但要给予充足的水份提供,以达到植物的生长的用水量。每一次雨天后,要立即查验田里存水状况,采用排水管道对策,避免病虫害产生。植物花很易腐烂,这是由于长期被降水沤根相关。要勤查验,搞好浇灌、排涝工作中。

如何种植好中药材白芷,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白芷的种植技术:

一、整地

白芷宜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时的砂质壤土为好。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让其曝晒数日后,再耕翻一次。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堆肥25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作成高畦,将畦面接成龟背形,表土层要求疏松细碎。

二、种植时间

白芷对播种期要求较严。秋播为好,通常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播种。过早播种,白芷当年生长过旺,第2年多数植株抽在开花,使根部空心腐烂,不能药用;过迟,幼苗出土,易遭冻害。适时播种是白芷高产的关键。白芷采用种子繁殖,条播、穴播、撒播均可。在玉米秸秆还没收割之前播种,利用密集的秸秆形成荫蔽环境,在出苗后保护幼苗,起到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作用。

三、间苗和中耕除草

白芷幼苗生长缓慢,播种当年一般不疏苗,第二年早春返青后,苗高约6厘米时进行间苗,间去过密的瘦弱苗子。株距13-15厘米,每穴留3株,呈三角形错开,以利通风透光。定苗时应将生长过旺,叶柄呈青白色的大苗拔除,以防止提早抽苔开花。结合间苗和定苗同时进行中耕除草,苗期除草要用手薅或浅锄。当叶片逐渐长大,畦封垄荫闭以后不必再除草。

四、追肥

白芷耐肥,但一般春前少施或不施,以防苗期长势过旺,提前抽苔开花。春后营养生长开始旺盛,可追肥3-4次。肥料种类可选用人粪尿、腐熟饼肥、圈肥、尿素等。封垄前的一次可配施磷钾肥,促使根部粗壮。追肥次数和每次的施肥量可依据植株的长势而定,如快要封垄时植株的叶片颜色浅绿不太旺盛,可再追肥一次,或此时叶色浓绿,生长旺盛,可不再追肥了。施肥应注意当年宜少施,以防徒长,提前抽苔开化。第2年宜多,辅以磷钾肥,促使根部粗壮。

五、排灌

白芷播种后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生长期,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保证植株生长需要,雨水过多或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以防病害或烂根。

六、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

白芷病害发生较少,有时发生灰斑病和斑枯病。为减少病害的来源,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增强抗病能力。发生斑枯病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400~500倍液喷雾。白芷的虫害主要是苗期和花期危害,蚜虫、食心虫和黄凤蝶,常见叶片或花吃光,影响植株发育和果实的成熟,食心虫咬食种子,严重时可造成种子无收。可在幼虫活动期进行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