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中药材的分类

中药分类方法

中药材的分类

中草药的种类很多,根据近年的初步统计,总数约在八千种左右,常用中草药亦有700种左右。如此繁多的种类必须按照一定的系统,分门别类,才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药物分类的方法是根据人们对于药物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发展的。例如中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把当时常用的365种药物按照毒性强弱和用药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寿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是防病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愈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这种分类方法简单而粗糙,其中有些药物的分类也不一定恰当。但当时,可能在避免因用错药物而中毒的问题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编《本草经集注》时,增药365种,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类,每类又各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根据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开端,但仍较粗糙。直到明代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相近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连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了很大作用。现代记载中草药的教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种:

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2.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甙类的中草药等。

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莨科等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究竟以采用哪一种分类方法比较适宜,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目的和要求。例如按药物功能分类,有利于学习和研究中草药的作用和用途,按药用部分分类便于学习和比较各类药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因而有利于药材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按有效成分分类有利于学习和研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化学鉴定。采用按药材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的方法,这是由于同科属的中草药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化学成分和医疗应用等方面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不但便于学习和研究这些共同点,也便于比较它们的特异点,以揭示其规律性,这样,既有利于中草药的鉴定也有利于从同科属动植物中寻找含有相同或类似成分的动植物,以扩大药物资源。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进一步学习本门课程,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考生常反映此课不好学。下面谈谈如何学习及考试的要求,供大家参考。药物是入中并治疗与保健人体健康的商品。它的真伪优劣是关系到人民防病、治病的疗效。如果真伪不辨,以假乱真,不但不能治病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因此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为广大患者服好务。当前世界范围兴起回归自然的潮流,中药的应用受到更广泛的欢迎。我国即将进入“WTO”,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广泛,假如假冒伪劣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不但害了病患者也有损于我国的声誉。所以本课虽然难于掌握也要下决心学好。第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药鉴定学是应用学科,必须掌握鉴定中药材的理论与技能。学习本课只背出是记不住的,必须要实践,才能记住理论,才能学会鉴定药材的本领。药材的性状一定要对照药材标本来学,不然学不好。只说考试这一方面吧,如X型题,列出药材的多项特征,有的对,有的错。如认不准一定答错题。显微鉴定也要看显微镜,并对照教材上的图来记,否则死背,也记不住。理化鉴别也要在有条件下做一下。有的考生反映中药鉴定难学,实际上是难记。理论联系实际去学,其实并不难学。第二,掌握规律: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药材(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如根类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等等。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前面概述,就谈到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同时还可以参考复习思考题,来帮助你学习。第三,分清主次:本教材共收入药材三百多种,重点药材放在各章节最前面,并附有图。非重点药材,放在重点药材后面,只收文字,未收图(因教材篇幅所限)。重点药材是最常用的药材,或者是易混乱的药材,在鉴定上常出问题的药材,如常见伪品、混淆品、地区用药等等。在复习时可先学好重点药材,有时间和精力再学非重点药材。如果学不好重点药材,这门课的考试则难于过关。一、历史:鉴定药材等一定要参考历史,中药收载于古代本草中,经过历代不断继承、修改、增加药味与内容。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学习中药必须了解本草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材首先收载于那一种七草,这必须要背下来。并了解从首载本草到至今的药材其来源品种是否一致,要掌握规律,将首载本草加以归类。如常用中药或本教材重点药材最多的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药材归纳一下。其余的少数药材再依次分类列出,如《唐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等。有的药材未收历史项目,即是说它未被列于古代本草中。二、来源:来源是决定药材品种的。药材的来源,包括工;科名、植物学名(拉丁名)、药用部分三项,本课不要求记拉丁学名,只记中文植物学名。三、植物形态:对照科名,每一科有植共同特征,也有不同特征,如是草本、木本、藤本。花的特征,果实的特征(果实的种类)。这是重点。四、产地:产地有的是地道药材、有的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所以一定要记住产区。五、产地加工:要记住采收期。加工方法,一般是去泥土(根、根茎类),再晒干,要特别记住特殊的加工方法,为蒸、煮、烘干、去皮,等。六、性状鉴别:对照实物记忆,如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外表特征、气、味等。七、显微鉴别:横断面对照图学习。一类药材有该类药材的特征。再记住其特殊性,如有否异型维管束,它的位置存在于何部分。有否分泌组织,分泌组织是何种类型,如乳管、油管、油细胞、油室等等。粉末特征,要分清导管的纹理如孔纹、具缘纹、网纹、梯纹等。一定要记住有无草酸、钙结晶,结晶的类型,如方晶、柱晶、簇晶、砂晶等,把以上的导管类型、草酸钙结晶的类型总结归类加以记忆。粉末中是否有碳酸钙结晶即钟乳体。粉末中有否石细胞、纤维等。九、功效:因与中药学重复可一并记忆,但提到的药理作用,应记住。十、附注:主要记住有那些伪品、混淆品等情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1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