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梢性味甘酸温,你知道马鞭梢的功效与作用吗?
马鞭梢性味甘酸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的功效。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疽、慢性支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
马鞭梢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药物具有一定的活血散瘀,截疟,利水消肿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热淋等疾病。这个药物也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在临床上对于利尿排毒有一些好处。
马鞭梢如何料理比较好吃
马鞭梢能做出怎样健康而又美味的菜式?
马鞭梢又叫接骨草、陆英,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的作用。马鞭梢除了可以现炒、凉拌,还常跟肉类炖食。先给小伙伴们分享“素炒马鞭梢”。
将新鲜的马鞭梢嫩叶摘洗干净,放入烧开的沸水中烫几秒钟,再投入清水中过凉,洗去苦味后,挤干水分切成段。另备几颗香葱,洗净后拍破,切成末。炒锅放入植物油,投入葱末煽炒出香味,下入马鞭梢,撒上食盐。炒熟入味后撒上味精,拌匀出锅即可。
“马鞭梢焖肉”
将新鲜的马鞭梢嫩叶摘洗干净,放入烧开的沸水中烫几秒钟,再投入清水中过凉,洗去苦味后,挤干水分切成段。素肉丝用清水泡发,挤干水分备用。炒锅放入植物油,烧热后下入素肉丝、食盐,烧熟后投入葱段、姜丝。文火焖置入味,淋入酱油、料酒,倒入马鞭梢拌匀,焖入味后撒入味精,出锅装入汤碗即可食用。
“马鞭梢炖肚条”
将新鲜的马鞭梢嫩叶摘洗干净,放入烧开的沸水中烫几秒钟,再投入清水中过凉,洗去苦味后,挤干水分切成段。生姜洗净后拍破切成丝,香葱洗净后拍破切成段。素肚条分两种,开袋即食的素肚条可以直接使用。素肚原料则需要改刀、放入食盐、淀粉、酱油腌制,用平底锅滑香。砂锅放入适量清水,烧开后放入素肚条,加入花椒粉、姜丝、葱段炖入味后放入马鞭梢一起烧入味。撒上味精,淋上香油或者生抽,即可出锅。
一、典籍摘要
1.《本草纲目》:“马鞭草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2.《本草备要》:“马鞭草味苦微寒。破血通经,杀虫消胀。治气血症瘕,痈疮阴肿(捣汁涂敷)。”
3.《本草便读》:“马鞭草肝胃两相宜,破血通淋消肿胀;苦寒偏禀劣,杀虫散热愈痈疽。”
4.《本草撮要》:“马鞭草味苦微寒,入足厥阴经.功专破血通经,杀虫消胀,治气血症瘕痈疮阴肿。”
5.《本草分经》:“马鞭草苦微寒,破血消胀杀虫,治症瘕疽毒。”
6.《本草蒙筌》:“马鞭草味甘、苦,气微寒。有小毒。主治下部瘑疮并金疮积血作疼,研末敷妙;通女人月水及血气成症结瘕,生捣煎良。去小腹卒痛难当,禁久疟发热不断。绞肠痧即效,缠喉痹极灵。杀诸般疰虫,消五种痞块。”
7.《本草易读》:“马鞭草辛,苦,微寒,无毒。破血通经,杀虫消胀。治气血症结,消痈毒阴肿。”
8.《本经逢原》:“马鞭草苦微寒,无毒。色赤入肝经血分,故治妇人血气腹胀,月经不匀。通经散瘕,治金疮行血活血。生捣汁饮治喉痹痈肿。”
9.《滇南本草》:“马鞭草气味苦,寒。无毒。主治妇人经水不通成劳,速煎此草服之愈。亦治痈疽毒冲心,服此神效。”
10.《雷公炮制药性解》:“马鞭草味苦甘,性寒有小毒,入肝脾二经。主活血通经,治金疮诸疮疖,取汁和酒服。”
11.《药鉴》:“马鞭草气寒,味甘苦,有小毒。主下部瘑疮,并金疮积血作疼,研末敷妙。通妇人月水,及血气成症结瘕,生捣煎良。利小腹卒痛难当,禁久疟发热不断。绞肠沙即效,缠喉痹极灵。杀诸般疳虫,消五肿痞块。”
12.《药性切用》:“马鞭草味苦微寒,破血通经,杀虫消胀。取苗、叶用。虚人忌之。”
13.《外科全生集》:“马鞭草苦,微寒,熬膏,空心酒服半杯,治症瘕,杀虫,通经活血,涂痈疖。煎汤熏洗阴肿,洗杨梅恶毒。”
14.《冯氏锦囊秘录》:“马鞭草味苦气寒无毒,为凉血祛湿热杀虫之药。下部湿热阴肿恶疮,煎汤先熏后洗,气到便爽,痈肿随减,实有神效。但脾胃虚弱者勿服。”
15.《医学入门》:“马鞭草马鞭草凉味苦辛,活血行血利女人,通经破癖消膨胀,男子阴囊肿可伸。《中药大辞典》:马鞭草苦,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
16.《名医别录》:“下部瘑疮。”
17.《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18.《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19.《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20.《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21.《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22.《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23.《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24.《中华本草》:“马鞭草苦;辛;微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25.《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鞭草苦,微寒。清热解毒,截疟杀虫,利尿消肿,通经散瘀。主治: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尿路感染,阴囊肿痛,月经不调,血瘀经闭,牙周炎,白喉,咽喉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疔疮肿毒。”
二、现代研究
1.成分:全草含马鞭草甙、5-羟基马鞭草甙;另含苦杏仁酶、鞣质;叶又含腺甙、、β-胡萝卜素。
2.药理:
1)本品针剂在控制疟疾症状和抑杀疟原虫方面效果较好,控制症状,宜在发作前2 3小时注射,它能使疟原虫变形。
2)马鞭草的水及醇提取物对家兔结膜囊滴入芥子油而引起的炎症有消炎作用。
3)本品水提取物给家兔作齿髓电刺激法实验证明有镇痛作用。醇性水溶液的镇痛作用更持久。
4)马鞭草甙对哺乳动物有持久的促进乳汁分泌作用。
5)马鞭草甙可促进家兔血凝,大剂量可使蛙的粘膜剥离,并引起痉挛。
6)抑菌:马鞭草全草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的31毫克/公升浓度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3.临床:治疗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丝虫病,防治传染性肝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3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