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

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意,“子”为“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鹿角,中药名。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药材鹿角的鉴别

 药材性状

 1、马鹿角: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棱,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窝状孔。气微,味微咸。

 2、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纵向排成?苦瓜棱?,顶部灰白色或灰**,有光泽。

 3、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有光泽。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类白色。

 饮片性状

 为卷曲状或平坦薄片,表面棕**或灰褐色,中部有细蜂窝状小孔,周边白色或灰白色,质细密,柔韧,气微腥,味微咸。鹿角粉呈粉末状,浅**或棕**。气微腥,味微咸。

中药材鹿角的选方

 ①治奶发,诸痈疽发背: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补缺时后方》)

 ②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锉)一两,当归(锉)一两。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洪氏集验方》)

 ④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集验方》)

 ⑥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黄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产乳集验方》)

 ⑦治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日二。(《纲目》)

 ⑧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鹿角二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盐汤送下。(《济生方》鹿角丸)

 ⑨治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钱。(《妇人良方》)

 ⑩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渐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11.治溺血久不止,脉细数者:鹿角八两(烧灰),秋石一两(煅灰)。共为末,蜜丸,乌梅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秋石丸)

中药材鹿角的功效

 鹿角温肾、益精,强筋骨,可以行血消肿。主要治疗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带下、尿频、阴疽疮疡、乳痈、跌打瘀肿、筋骨疼痛等症状.

 对乳腺增生的影响

 小鼠体内注射鹿花盘或鹿花盘多肽,对雌二醇引起的小鼠乳腺增生有抑制作用;马鹿鹿角提取物皮下注射或灌胃对己烯雌酚引起的乳腺增生的大鼠血中催乳素身高有抑制作用。

 抗骨质疏松作用

 鹿角胶钙颗粒灌胃,可以降低为甲酸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和股骨钙、磷含量,增加大鼠股骨骨密度。

 抗炎作用

 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TA)50mg/kg腹腔注射给于大鼠,可见大鼠肝和脑组织中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明显抑制。体外实验亦证明具有对MAO抑制活性。鹿角提取物40mg/kg,可使氟烷轻度麻醉狗心搏出量明显增加。

 内服外敷均可。一般用量为5~15克;水煎服或研末服;外用磨汁涂或锉末敷。

 鹿角胶粥

 鹿角胶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

 先煮粳米作粥,待沸后放入鹿角胶、生姜同煮为稀粥。

 每日1~2次,3~5日为1疗程。

 补肾阳,益精血。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腰痛,妇女子宫虚冷、不孕、崩漏、带下等。

 禁忌:阴虚火旺,口干舌燥,尿黄便秘或感冒发热者忌服。适宜于冬季服用。

 参芪胶艾粥

 黄芪、党参各15克,鹿角胶、艾叶各6-10克,升麻3克,当归、砂糖各10克,粳米100克。

 将党参、黄芪、艾叶、升麻、当归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鹿角胶、砂糖煮粥。

 上、下午温热服食。

 补气摄血。适用于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淋漓不断,量多色淡红,质稀薄,小腹空坠,神疲懒言,面色咣白。

 禁忌:阴虚火旺所致恶露不绝者忌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3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