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中国是如何失去了茶叶贸易的主导权?

与英国政府在广告宣传方面的积极主动相比,清政府则无所作为。清政府既不知道外国市场上发生的一切,对这些也不感兴趣,甚至在中国的茶叶出口数量下降之后,仍然缺乏积极应战的姿态,反倒有些幸灾乐祸,认为这恰是一个劝导人民弃末务本的好机会。

中国是如何失去了茶叶贸易的主导权?

闽浙总督卞宝第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至于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乘势利导,董劝并施,尤属刻不容缓"。

缺乏了政府的组织,中国的茶叶销售只停留在"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的阶段。

正是双方政府对待茶叶销售的不同态度,英国政府积极扶持与清政府的无为甚至盘剥茶农与茶商,造成中国茶叶销售始终是分散与个体的,不能形成强大的集团,多年以来垄断国际市场的中国茶叶在短时间内即被印度茶叶击败。

伴随着印度茶叶的兴起,中国也完全丧失了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将中国茶叶的失败归因于海外贸易被控制,但是两者仍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中国商人控制了茶叶的贸易网络,那么中国商人的行为多少也会像17世纪荷兰在香料群岛的情况一样,由于茶叶的种植难度远远高于香料,因此英国便很难从容地培育起一个新的茶叶生产基地。

正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完全由英国垄断,才使中国商人和中国政府完全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扶持政策,以至于英国从容地培养了一个中国的竞争对手,使中国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彻底消失,而贸易垄断权的丧失也就意味着生产控制权的最终消失。

中国从开始就放弃了对贸易的控制,于是欧洲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口商品。商人为了追逐利润,向本土输出各种可能赢利的产品,然而当商人输入的产品与本国产品形成冲突时,便会激起本国手工业者与商人的强烈反对。尽管从事中欧贸易的商人势力很大,也往往不得不向本国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低头,转而寻求新的贸易产品。

相反,中国没有一个商人集团能够控制这种跨国贸易,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在出口产品时只能被动地适应西方的需求,结果便是中国出口的产品由丝织品和瓷器转变成了茶叶和生丝,即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为土地、劳动密集型产品,完成了从一个制造业中心国家向边缘性的提供原材料的国家的转变。中国出口产品的转变与兴衰也印证了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

中国海商的失败不仅仅是中国海商的失败,而且是西方商人在全球贸易中确立主导权的胜利。西方商人在控制了中国的海外贸易之后,进一步向中国沿海与内陆延伸。中国的沿海贸易与内陆从事与海外贸易相关的商帮也纷纷衰落了。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取得五口通商的权利以后,上海等口岸向西方国家开放,导致了西方国家渗透到中国的沿海贸易中。此时,西方国家不但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同时更是依靠海盗行为夺取中国沿海贸易的份额。

这些国家的商人在沿海不断地拦截中国船只,同时控制了中国沿海的保险,这些保险公司并不向中国商船提供保险,这就使中国商船在与外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外国商人的海盗行为以及他们的竞争,中国从事沿海贸易的帆船数量锐减。

英国人哈特在他题为《来自中国》的报告中写道:"五十年前经营牛庄和华南各埠沿海航运的中国帆船,已经摧毁殆尽,华南的大部分贸易也同样转由外国船只运载,扬子江上不断增长的国内贸易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帆船。"据统计,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帆船总数不及鸦片战争前的1/4。

在海商和沿海商帮衰落以后,内地商帮因为受到外商的挤压,也纷纷衰落了。关于清代商帮的衰落,很多学者从制度等角度进行过探讨,却忽略了中国商人在与外国商人的竞争中缺乏保护。

清政府严格防止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形成集团,造成海外贸易衰落,进而被迫打开国门,使国内商人也不得不面临西方商人的竞争,而此时清政府并没有对本国商人实行及时的保护,造成本国商人的利润继续被外国商人侵夺,经营茶叶贸易的徽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徽商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宋朝,而徽商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商帮则是明朝实行开中法以后,徽商由于垄断了盐业贸易而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商帮。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盐业垄断制度,票盐法使徽商继续了其在盐业中的垄断地位。然而随着茶叶对外贸易额的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在徽商经营的比重也持续升高。

至鸦片战争前,徽商在盐业上平均利润总额达到100万~120万两白银,而茶叶出口的年均利润总额则达到了200万两。正是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促进了徽商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由于徽商很少直接从事海外贸易,只是通过广东的十三行和福建海商出口茶叶,因此当海商衰落时,并未对徽商形成直接的冲击。

但是这已经使中国茶叶贸易的利润出现了缺失,徽商茶叶贸易的衰落正是开始于其茶叶贸易的利润不断被外商剥夺。中国茶商贸易的完整利润链为:茶叶产地?县镇市场?港口?巴达维亚。当外商直接来到中国从事贸易时,中国海商的利润首先被剥夺。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沿海设立了很多商馆,获得了前往内地采购茶叶的权利。

由于西方商人在运输茶叶过程中享有很多优惠,而中国本国商人仍要缴纳很多厘金,这使中国茶叶商人在内陆茶叶贸易中也无法与西方商人竞争,因而徽商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其利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不断深入中国内陆贸易的过程中,如前文所述,英国也在积极扶持印度、锡兰的茶叶生产,并在19世纪30年代成功地实现了向英国的出口,此后,印度、锡兰茶叶出口数量不断增长,其速度超过了中国茶叶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而当印度、锡兰茶叶满足了西方的要求之后,西方国家便逐渐减少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数量。

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达到了历史最高峰221万担,1887年国外市场的急剧萎缩便造成了茶叶价格的急剧跌落,该年茶叶价格仅为1864~1866年的31.75%~42.75%。至1900年,中国茶叶出口仅为138万担,占国际茶叶出口量的30%,位列印度之后。茶叶贸易衰落之后,徽商的利润额大幅度下降,再也没有资本支持其他商品的长途贩运了,徽商的影响力便越来越小了。

此后,清王朝废除了票盐法,更使徽商丧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彻底衰落了。与徽商同执中国明清商帮之牛耳的晋商的衰落,同样与海外贸易丧失后与西方商人直接竞争关系密切。与徽商一样,晋商在清代最辉煌时期的成就,不是依靠其盐业的垄断,而是依靠茶叶贸易的发展取得的。

19世纪40年代,晋商出口的茶叶金额年均达到了500万~600万两白银,而盐业贸易额则仅为500万两白银左右。同时,晋商票号的发展也与海外贸易关系密切。正是在道光时期,晋商茶叶贸易额激增,单纯依靠镖局已经很难应付日益巨大的资金周转需求,票号才应运而生。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俄罗斯商人可以直接深入中国内地贸易,晋商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俄罗斯商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天津比全国低1/3税率的特别通商权,同时俄罗斯商人还可以不用缴纳厘金,从汉口沿长江将茶叶运至上海后,走海路到达天津,再走陆路到达恰克图,回到莫斯科。这些便利条件都是晋商所不具备的,故而俄罗斯商人贩运茶叶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晋商终于被排挤出了中俄茶叶贸易。

与茶叶贸易受到排挤的同时,晋商经营的票号也遇到了外国银行业的竞争。由于公款汇兑只占票号总汇兑额的4%左右,其余主要是针对工商业的,中国商帮的衰落自然影响到晋商的存款,而银行业本身存在网络效应,其萎缩必然带来进一步的萎缩。20世纪初北京的挤兑风波使山西票号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对当时山西主要的十四家票号账务的统计,除了大德川票号贷款比存款仅多一万两外,其他票号收回贷款支付存款是绰绰有余的。这说明晋商票号的经营没有问题,因此是商帮的衰落导致票号因无法收回贷款而倒闭。因此,伴随着其他商帮的衰败,晋商的票号也衰败了。

第一中国茶叶有限公司

中国茶叶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的成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经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公司。中国茶叶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R&D、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在福建、云南、广西、湖南、浙江等地设立了一批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原料基地。是中国茶行业的重要企业之一,是为健康和改变生活方式做出贡献的行业领导者。

第二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领先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有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皇茶茶文化俱乐部有限公司、大益快乐茶在线服务有限公司、云南恒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外知名的“大益”品牌。

三号巴。马茶业有限公司。

8.马茶业起源于百年前在东南亚赫赫有名的“新集”茶店。是一家以经营安溪铁观音为主,集基地种植、新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茶链企业。8.马茶业提供各类茶产品,其中自产铁观音为核心茶,明星产品为赛珍珠铁观音系列;同时经营绿茶、红茶、白茶、普洱、大红袍、花茶,以及茶具、茶食品。8.马茶业是铁观音制茶的专家。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铁观音制茶技艺的不断提升。创始人之一王文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公司秉承方正家族三百年植茶、制茶、卖茶的深厚根基,以世代相传的勾兑、烘焙等精湛技艺为核心,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巩固和延续产品品质。

第四名湖南君山银珍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君山银珍茶业有限公司是由湖南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岳阳市供销社、君山公园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现代科技企业。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集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整合君山茶叶资源,取得君山公园茶场独家经营权,拥有15万多亩“君山”名茶生产基地;“君山”名茶示范店300多家;1000多家加盟店;超过10000个营业网点;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一个市级茶叶研究所;一军山阴镇艺术团;2012年,公司高举复兴黄茶产业的大旗,计划在岳阳市君山区旅游路南端投资1.58亿元,建设占地100亩的“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

第五名北京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

创立于1887年的吴裕泰是中国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1887年(光绪十三年),吴裕泰茶栈正式挂牌开放,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当时,吴裕泰茶栈主要从事仓储、运输和批发销售。“吴裕泰”是北京市著名商标,“吴裕泰牌茶”是北京市名牌产品。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奖,先后获得中国著名商业企业、全国商业质量管理奖、中国商业信用企业证书、中国特许优秀企业管理创新奖、全国百城无假货店、全国优秀食品龙头企业、北京市模仿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第六名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著名的名优茶生产企业。目前,全国定点茶园和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近40万亩,年产名优绿茶3600吨。历经十余年风雨,竹叶青已成为集茶园种植经营、初产、精制加工、产品研发、茶文化观光、进口贸易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其营销网络已遍布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一线城市,并远销日本、北非、欧美等海外市场。它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第七名漳州天府茶业有限公司

我们是中国传统茶产品的领先企业,从事各种茶产品的销售和营销以及产品概念、口味和包装设计的开发。我们的主要产品是茶叶、茶食品和茶具,我们通过自有和第三方零售点和专卖点的全国网络销售这些产品。就独家销售本公司产品的自有及第三方零售门市及独家门市数目而言,本公司在中国所有中国传统茶产品公司中拥有最大的销售网络,而本公司的天府品牌是中国消费者中品牌认知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

北京张一元茶业有限公司秉承“诚信为本”的古训,以“黄金品质,百年承诺”为经营理念,以“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弘扬民族饮品”为目标。1994年,福建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张一元茉莉花茶是用上等的原料和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以其“汤清、味浓、入口香、回味无穷”的特点,赢得了海内外茶客的欢迎,使老字号张一元名扬海内外。

第九湖南白沙溪茶厂有限公司

湖南白沙溪茶厂有限公司,前身为湖南白沙溪茶厂(国营),1939年继承演变。湖南砖茶厂,由留洋农学学士彭显泽子蒙其创办,由湖南省建设厅指定,至今已有70多年的悠久历史。近百年来,白沙溪历尽艰辛,秉承“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宗旨,发扬“团结、务实、诚信、创新”的精神,秉承“资源成就责任,能力成就实力”的企业使命,奉行“精诚携手,共赢”的经营理念,传承、开拓、创新、发展,逐步走上科技含量。

第10名安徽六安瓜片茶叶有限公司

安徽六安瓜片茶业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和省级扶持龙头企业。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以打造中国茶业知名品牌为己任,采用刘辉的高标准、高要求精制名茶。现有员工200余人,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涉及茶叶R&D、生产销售、基地建设、旅游、茶文化传播等相关产业。公司将以六安瓜片的传承与发展为目标,全力恢复六安瓜片历史名茶地位,全面提升六安瓜片的品牌竞争力。力争让消费者感受到六安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先后获得“中国名优农产品”、“郭斌礼品茶供应商”、“博览会指定生产商”、“中国茶业百强企业”、“中华老字号”、“名优保护”等荣誉称号。现已通过有机茶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和自主出口经营权,保证了公司各类产品的质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3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