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20 23:12:05
北宋时期南北农作物品种得到交流,北方的粟、麦、豆等传到南方,南方的优良稻种传到北方;越南引入的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淮流域。耕地面积扩大,梯田、圩田、沙田大量开辟。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和南方人民共同劳动,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超过北方,水稻成为南宋第一位的粮食作物,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稻米生产居全国首位,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的种植已扩展到长江流域。
教科书摘下来的,希望能帮得到你~
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作物品种是占城稻。答案解析:占城稻其种来自占城国 (今属越南) 而得名。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
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北宋初年首先传入中国福建地区。根据中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扩展资料占城稻的发展:
占城稻和晚稻合成为双季稻,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单季稻每亩产量要比双季稻的一季高,但总量比双季稻低好多。反映了中国稻作缺席制度的多样性。占城稻的出现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增加粮食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占城稻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5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