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移村历史
1.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移村中学杀人事件
命案
初一女生夜晚遇害
2007年12月9日夜10时许,天寒地冻,安徽省蒙城县王集乡移村集镇医院。
由于昼短夜长,许多病人和家属已经休息,医院内异常安静。突然,从医院门口由远而近传来大声呼喊:“医生,医生,快出来救人啊!”正在急诊室值班的一名医生快速跑出来,原来是名男青年在喊叫。男青年惊慌地领着医生快步走到医院门口。医生朝地上一看,吓了一跳,一名女孩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浑身是血。在男青年的帮助下,医生赶忙将女孩抬进急诊室,但经仔细检测,女孩已经死亡。医生随后发现女孩身上有多处刀伤,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恶性杀人案,赶紧拨打电话报警。
移村派出所所长张雪松带领民警迅速赶到医院,经走访调查得知,死者是辖区界沟村夏庄女孩许梦云,现年14岁,移村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许梦云在班里成绩不错,平时与同学相处得很好。
案件很快震惊当地。不一会儿,移村中学众多师生和死者家人亲戚赶到医院,在悲痛的同时,纷纷要求警方尽快破案,将凶手捉拿归案。
2.安徽蒙城的历史来历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
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
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
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
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
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
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
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
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
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
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泗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 *** 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 *** 。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 *** 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 *** 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
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2009年,现辖3街道办事处,14镇,3个乡,1个林场。 *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 庄周街道办事处 漆园街道办事处 *镇:坛城镇、双涧镇、小涧镇、三义镇、乐土镇、柳林镇、许町镇、大兴镇、岳坊镇、楚村镇、立仓镇、范集镇、马集镇、板桥集镇。
*乡:篱笆乡、王集乡、小辛集乡。 *林场:白杨林场。
2000年,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06749人,其中: 城关镇 90815 双涧镇 56001 小涧镇 56884 漆园镇 55778 坛城镇 36146 范集镇 38050 许町镇 43407 板桥集镇 66153 马集镇 39789 田桥镇 16413 岳坊镇 50579 柳林镇 34775 立仓镇 46385 常兴镇 36358 楚村镇 42833 乐土镇 47165 三义镇 60939 篱笆镇 52779 王集乡 40603 移村乡 23990 小辛集乡 41003 吕望乡 26121 罗集乡 40641 白杨未批镇 17108 庄周虚拟乡 46034 2004年底,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副县级)、小涧镇(副县级)、漆园镇、坛城镇、范集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田桥镇、岳坊镇、柳林镇、立仓镇、常兴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移村乡、小辛集乡、吕望乡、罗集乡;白杨林场。
2006年,经省政。
3.安徽蒙城的历史来历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
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
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
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
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
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
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
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
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
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
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泗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 *** 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 *** 。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 *** 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 *** 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
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2009年,现辖3街道办事处,14镇,3个乡,1个林场。 *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 庄周街道办事处 漆园街道办事处 *镇:坛城镇、双涧镇、小涧镇、三义镇、乐土镇、柳林镇、许町镇、大兴镇、岳坊镇、楚村镇、立仓镇、范集镇、马集镇、板桥集镇。
*乡:篱笆乡、王集乡、小辛集乡。 *林场:白杨林场。
2000年,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06749人,其中: 城关镇 90815 双涧镇 56001 小涧镇 56884 漆园镇 55778 坛城镇 36146 范集镇 38050 许町镇 43407 板桥集镇 66153 马集镇 39789 田桥镇 16413 岳坊镇 50579 柳林镇 34775 立仓镇 46385 常兴镇 36358 楚村镇 42833 乐土镇 47165 三义镇 60939 篱笆镇 52779 王集乡 40603 移村乡 23990 小辛集乡 41003 吕望乡 26121 罗集乡 40641 白杨未批镇 17108 庄周虚拟乡 46034 2004年底,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副县级)、小涧镇(副县级)、漆园镇、坛城镇、范集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田桥镇、岳坊镇、柳林镇、立仓镇、常兴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移村乡、小辛集乡、吕望乡、罗集乡;白杨林场。
2006年,经省政。
4.谁能告诉我蒙城的历史蒙城,古称漆园,始建于殷商,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蒙城县,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
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尉迟寺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位于县城东北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部落遗存,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处黄淮海大平原腹地的蒙城,已经有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她每一处遗迹,无不烙上时代的足印,无不昭示着蒙城这块热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5.介绍一下庄子的故乡蒙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 城市概况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6′~33°29′与东经116°15′~116°49′之间。
县境略呈长方形,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2060平方千米(简册)/2091平方千米(当地 *** 网站)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
52%。总人口122万人(2004年)。
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县人民 *** 驻城关镇东城路16号,邮编:233500。
代码:341622。区号:0558。
拼音:Mengcheng Xian。蒙城县辖13个镇、2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疃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 小辛集乡 庄周办事处 漆园办事处 范集工业园区 蒙城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道家文化圣地,黄牛养殖享誉全国,素有“黄牛之都”的美誉。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蜚声海内外。 蒙城殷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
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刘海庙等名胜古迹。
尤其是近年发掘的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以及万佛塔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蒙城,自然条件优越,自然丰富。
全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山芋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黄豆、烤烟、薄荷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小麦商品粮、优质棉、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
畜牧养殖业优势明显,是全国优质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 特别是黄牛生产,年饲养量近百万头。
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优质煤储量4。6亿吨, 经国家批准年产150万吨的许疃煤矿已经建成并生产。
水陆交通便捷。涡河长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
“203”、“305”、“307”省道交汇于县城, 已经建成的南京-洛阳高速公路贯穿全县东西。 通讯设备先进,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
全县已开通广播电视专用光缆。 全县以粮食、油料、棉花、黄牛、瓜菜、烟草等为主的六大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粮棉总产量近年来分别保持在100万吨和2万吨左右。
交通区位 ditu公路: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蒙城县城,南洛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合徐高速公路交汇,县城距高速公路出口仅2公里。 水路:境内涡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全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
铁路:距京沪、京九铁路枢纽站蚌埠、阜阳两站80-90公里。 航空:距合肥、徐州机场200公里,阜阳机场80公里。
工业商业 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已拥有机械制造、烟酒食品、化工印刷、轻纺服装、建材造纸等行业。
微型车、冷冻机、家具、皮件、雪茄烟、庄子酒、专用面粉及“五洲牌”牛肉系列等产品,加工技术先进,已形成规模生产。牛群中国商贸城 商贸流通活跃。
国家级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省级柳林黄牛市场和农机市场及一批商品批发市场,为工业生产、销售和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提供了方便。 投资2亿元占地400亩的牛群中国商贸城一期已经建成并运营。
niuqun 蒙城,工商俱兴,初具规模。经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蒙城已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化工印刷、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主要工业产品有雪茄烟、白酒、棉布棉纱、毛巾被单、面粉、家具、猪肉和牛肉制品、日用化工、印刷制品、水泥建材和皮件制品等三十多类。 特别是黄牛、小麦、棉花、木材等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全县拥有以五洲食业公司、东升食品公司、天都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的肉类加工产业链;以华洋纺织公司、经纬染织公司、永发毛巾被单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纺织加工产业链。
蒙城不仅拥有国家级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还拥有皖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牛群中国商贸城、省级柳林黄牛市场、楚村粉丝市场、篱笆花生市场、马店蔬菜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 仅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就达30亿元。
农业发展 蒙城是我国 *** 早期引用外资治理区和黄淮海开发区,先后被国家列为小麦商品粮、优质棉、出口棉和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国家肉牛育肥、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是全国平原绿化示范县。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成绩斐然,正在由传统型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型农业转变。
全县已建成年饲养量75万头的优质黄牛、40万只的波尔山羊、130万头二元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建设30万亩优质棉、40万亩的优质花生、50万亩各类瓜菜10万亩薄荷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地。 全县现有林业用地45万亩,其中有林地40万亩,全县现有各类林木75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5。
9%。县乡公路、河流两侧绿化率达95%以上,全县成片造林36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140万亩。
城镇绿化覆盖面达36%,人均公共绿地达5。9平方米。
该县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治水和外资、黄淮海等项目的实施,全县现有各类涵闸110。
6.隋文帝时开过元勋伍建章是否真有其人公元570年庚寅岁,与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同仕北周武帝宇文邕,官至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宫殿警卫)。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辛丑岁,废周宇文衍自立,诏任伍建章为尚书省,指挥兵府郎将及其都尉为隋文帝扫清了内外叛乱,安定了隋朝天下。为修改律法,又诏任内史省,与裴政、高颖等共拟律书二十八卷千二百条,称之为《新律》,安内外两宫,制文武百官,立三省六部。
因杨广弑父杀兄乱宫自立,伍建章忠心数谏无效,便借祭奠文帝之机,冒死再谏,不仅不果,反遭其辱。伍建章知隋必亡,含愤碰柱身亡,孝忠先帝。
同僚裴政隐词曰:“鹏撞金阶去,天地皆悲泣,可汉屋欲坠,谁再化险隘”。
阜阳不错哦!基本概况 阜阳市 市名:阜阳市(英语简称:FUYANG ,汉语拼音:fùyáng) 。简称:阜,别称:颍州。
地理坐标:市中心位于东经114°52′~116°30′,北纬32°24′~33°55′之间
省份:安徽省(Anhui Province)
辖区: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1个县级市
政府:阜阳市政府位于颍州区清河东路
面积:全市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约占安徽省的7%。
人口:2007年全市总人口974.3万,约占安徽省的15%,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
电话区号:0558(+86)
邮政编码:236000
牌照:皖K
方言:中原官话(郑曹片)
市花:月季
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阜阳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曾是管仲、鲍叔牙、稽康的故里,宋代大诗人晏殊、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为官,并留下了“未觉杭颍谁雌雄”等千年传唱的诗篇。目前,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面积9775平方公里,人口974.3万,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先后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命名为“全球500佳”。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市辖区:
颍州区 面积 496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236001。区人民政府驻一道河路。
颍东区 面积 685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236058。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阜阳行政区划
颍泉区 面积 648平方千米,人口66万。邮政编码236045。区人民政府驻界首路。
县:
临泉县 面积1818平方千米,人口201万。邮政编码236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太和县 面积1882平方千米,人口156.3万。邮政编码236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阜南县 面积1929平方千米,人口155.3万。邮政编码236300。县人民政府驻鹿城镇。
颍上县 面积1859平方千米,人口160万。邮政编码236200。县人民政府驻慎城镇。
县级市:
界首市 面积667.3平方千米,人口73万。邮政编码236500。市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 [编辑本段]交通区位 铁路
阜阳交通优势 阜阳区位交通便捷。京九铁路纵贯境内,与漯阜、青阜、阜淮铁路一起,使阜阳成为五路交汇、八线引入的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阜阳北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也是亚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编组站之一,为单向三级四场;漯阜线引入阜阳编组站的联络线路已列入规划。阜阳客站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形成5台9线格局,在全国地市级车站中首屈一指;原客站的货运功能移至阜阳南站,原址扩建阜阳货运南站,在铁路东新建阜淮铁路货运外绕线。阜阳―六安铁路即将开工,是国家规划的阜(阳)鹰(潭)汕(头)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九线正进行电气化改造,漯阜线、阜淮线即将进行电气化改造。铁路连接东西南北,形成了阜阳这个中国铁路新枢纽。阜阳被誉为大京九枢纽城市,年客流量约800万人次,是中国四大民工输出源头。经阜阳枢纽发运的货物,可直接通过天津港、连云港、上海港出海,也可直抵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
航空
阜阳机场距阜阳市约3公里。按4D级建设拥有国际先进的导航通信设施,可全天候使用,能起降波音757,麦道90等类型飞机。现已开通到上海、合肥、广州等地的航线。往返阜阳、广州两地的航班自09年四月开通以来上座率一直良好,最高时满座,已引起了南航有关方面的注意。另据阜阳民航局计划,阜阳直飞北京的航线也在计划之中。
公路
公路以阜阳为中心,105国道和省道为骨架,辐射全市城乡、通往毗邻省市的公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南洛高速(界首-阜阳-蚌埠段)高速公路顺利通车,与已经竣工的(合(肥)阜(阳)驻(马店))(合肥-阜阳段)高速公路形成“十”字型布局。规划中的商(丘)景(德镇)高速公路阜阳-亳州段已经通车,阜阳-六安段近期将恢复施工。在城区西部建设界阜蚌与合阜驻高速公路连接线。规划建设阜阳-新蔡高速。
水运
水运十分便捷,淮河、颍河等十多条航道可下长江、入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现在正整治建设颍河、泉河及颍上船闸,使颍河达到Ⅳ级航道。现有阜阳港城区作业区规划迁建至颍河闸下游,在颍河闸下游新建三十里铺作业区。 [编辑本段]综合经济 阜阳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同时也是安徽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新兴的煤炭能源基地。
农业
阜阳地处黄淮海平原,在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交界处,地势平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适宜各类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繁育,盛产小麦、水稻、红薯、棉花、玉米、大豆和水果、蔬菜、薄荷、中药材等,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基地和山羊板皮重点产地。农业科技含量逐年提高,现已初步形成食品、中药材、蔬菜、传统工艺品、水产品、林产品、水果、名特优新稀农副产品系列的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太和县薄荷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贡椿远销海内外。颍上县水产养殖、立体种植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阜南县会龙镇的辣椒行销全国。阜阳作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秸秆养牛大市,正逐步形成良种繁育、黄牛养殖、饲草饲料、疫病防治、肉类加工、皮制品加工等下多个链条组成的黄牛系列开发体系。阜阳农剩余劳动力200万人,还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之一。
矿产
阜阳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蕴藏也十分丰富。处于淮北与淮南“金三角”板块地带的阜阳,地下不但有煤而且储量也不在小数。资料显示,阜阳市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100亿吨,可采储量80多亿吨,而且皆为5700大卡左右的优质煤炭。谢桥矿是一座设计能力800万吨煤炭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由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生产的。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股份制煤炭企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520户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也是全国34家重点煤炭企业之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家计委所是属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和安徽新集煤电集团公司,是公司的三家股东。2006年10月,由新集集团投资的颍上刘庄矿又喜出新煤。年产800万吨的刘庄煤矿有两个第一,有被誉为国内第一对数字化的矿井,有高度为90.8米的“亚洲第一井塔”。年产500万吨的口孜煤矿预计将于2009年投产,年产300万吨的罗园煤矿顺利进入项目实施阶段,据预测,到2010年,阜阳煤炭年生产能力将达3000万吨,占安徽省煤炭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在2007年在颍东区口子镇与杨楼镇 发现大量煤矿 现在已经可以出煤N吨.由淮煤矿直接管理,
电力
阜阳煤炭资源的全面开发,带动了火力发电的全面发展。2×60万千瓦的阜阳电厂一期已建成发电,阜阳电厂二期项目正在实施,再加上刘庄坑口电厂和口孜坑口电厂以及颍上县煤电一体化基地,发电总能力将达到480万千瓦,届时阜阳市电力装机容量将占全省五分之一。阜阳煤电煤化工业“五矿四电一基地”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其中“十一五”计划投资150亿元,预计到“十一五”末,新增工业增加值达90亿元。由于具有后发优势,全市煤电煤化工业将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路子。阜阳市拟在“十一五”期间开发建设一批煤炭气化、热电工程,未来将在颍泉周棚、颍东口孜、颍上刘庄一线形成沿颍河的煤电煤化工业集群,成为撑起阜阳市“工业大厦”的基石。2006年8月,武汉凯迪及中盈长江国际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00亿元的阜阳凯迪煤化工公司成立。该公司投资的系列化工项目,主要致力于煤炭深度开发利用、环保和煤化工等项目。目前,80万吨煤制大颗粒尿素、100万吨MTP、200万吨建材、2畛30万千瓦发电厂等项目正在实施中。
工商业
阜阳工业门类齐全,开发区企业呈现勃勃生机。经过多年发展,阜阳已形成食品、纺织、机械、化工、医药、能源等门类齐全的支柱产业,孕育了金种子集团、安徽昊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文王酿酒有限公司、华源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阜阳商贸市场繁荣,是中原商品集散地。目前,阜阳商贸市场呈南出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新局面,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拥有阜阳商厦、国贸商城、百货大楼、千百意购物中心等多家大型零售商场,以及皖西北商贸城、瑶海大市场、元丰大市场、顺昌商城等一批综合性市场各类专业市场80多家,集贸市场500多个。临泉县庙岔皮毛市场、太和县皮条孙绳网市场、颍上县南照阜阳成为辐射面积十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千万,对豫、鲁、苏、皖边缘地带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原地区商品集散地。
投资环境
阜阳投资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阜阳经济发展软环境日趋完善。在不断强化自身,改造“硬”环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建设宽松的“软”环境,广揽合作伙伴,诚招天下贤士。阜阳市大胆借鉴和采用沿海、沿边、特区出台的优惠政策,被誉为“内陆特区”,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和信息的文件。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治理经济环境,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敞开式办公、阳光式操作、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树立了政府行政服务新形象。近几年来,阜阳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水、电、气、路、桥为重点的基础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邮政电信业飞速发展,电话、多媒体通讯、网络服务等业务覆盖城乡,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位居全省胶列。金融保险业日渐活跃,机构遍布全市。宾馆酒店布局合理,富丽堂皇,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海关、商检、口岸的建成,为阜阳融入世界构筑了新的平台。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环境,使阜阳得天时、占地利,有着发展的大好机遇。阜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拓进取,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优化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的经济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招商资优惠政策,治理经济环境,为海内外客商来阜投资创造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
如今阜阳正以新的姿态,积极营造皖西北乃至豫鲁苏皖边缘地区的交通营运中心、商贸中心、加工业中心、农副产品供应中心、物资储备中心,使阜阳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汇点,辐射周边地区的皖西北中心城市。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阜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阜阳位于中原文化区的边缘,在中原文化对周围地区辐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这里长期属于楚国,楚文化成了当时主流文化。先秦时代百家争鸣,咋说横流,阜阳大地上生成了诸多文化现象,并孕育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主张和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阜阳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翻开历史的画卷不难看出,古代的阜阳战事连连,硝烟不断,战争的洗礼,使阜阳留下了戎马文化的烙印。一部阜阳名人史那几乎就是一部灿烂的戎马文化史。阜阳文化既有热情、奔放、浪漫、飘逸的一面,又有冷峻、深沉、朴实、厚重的一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阜阳文化将更加茁壮成长,成为中华文化园林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编辑本段]建置沿革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同样经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商代为都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领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为阜阳地区下辖一个县,称亳县。一九八六年始改县为市,称亳州市,仍归属阜阳地区。
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随着封建政权更迭,而隶属不一,形成了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
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目前,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文峰塔: 文峰公园 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方,即巽方。《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乾角”。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记载: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疏去:“风既相随,无物不顺”。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该塔一些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阴阳鱼图案。这对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宝贵资料。总之,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水塔。
奎星楼: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角楼。据传晴日登楼可望霍山,故旧县志又称“望霍楼”,俗称“三篷塔”。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建敌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 奎星楼 ,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凤,六角制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制铃)。凤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性质。奎星楼三层均室,但互不贯通。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奎”、“壁”、“斗”均属二十八宿星座。“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首宿,因其“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春秋元命苞》更认为汉字起源也与奎星有关,说苍颉“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历代名画记》说:“奎有芒角,下主辞章”。由于古籍中常把奎星与文字、文章联系在一起,所以历代文人都崇拜奎星,各地为之建楼奉祀,以祈祷本地文人辈出,文风昌盛。
颍州西湖:颍州西湖为国家AAA级风景区,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 西湖的水 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从宁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苏轼、宋代中书侍郎吕公著等七大名人知颍州,为古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留下了113首著名诗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诗人的诗篇共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之冠。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现仅存“会老堂”等建筑。新的西湖在阜阳城西15公里处,周长11.5公里,湖面约5.74平方公里,水深 1-2米,是在原三十里河的基础上兴修而成的。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盈岸,芳菲夹道,花木扶疏。主要景占有:碑林公园,建有碑林长廊、碑林八卦阵,荟萃了当代名书画家真迹五百余幅。百龙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绝。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隐闲堂,是拜祭欧阳修、苏轼之处。清涟阁,系仿古建筑,五层楼阁。九曲桥,由颍州西湖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非常巧妙。鱼宫,为两个鲤鱼伏,内有现代化的电动声像装置,如入仙境。另有游艇、游船、老虎等,更是让人留连忘返。按照总体规划,颍州西湖将建设成为既有古人文景观的风景名胜,又有现代化游乐设施的重要景区,也是皖西北最有游览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在2009年举办 樱花节 桃花节 阜阳庙街客栈网友协会QQ群:2477409(阜阳群)论坛送门票
生态乐园: 生态园 阜阳生态园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坐落在阜城西北城乡结合部,古颍州西湖遗址,欧阳修“会老堂”北侧,系农业结构调整,改造治理泉河洼地而建。景区占地1107亩,一期工程2001年7月动工,2002年5月1日开园;二期工程2003年3月开始扩建,2004年5月1日对外开放。
生态园由十四部分组成。东南部有果树种植示范区主要有葡萄园、梨园、桃园、石榴园、樱桃园、柿园、苹果园、枣园、斑竹园和桂花树、香樟、琵琶树、银杏等稀有树种;中部为水上乐园和垂钓中心,养有日本锦鲤、斑点叉尾鲢、银鲫等珍稀鱼类;北部为动物园有斑马、天鹅、海鸥、孔雀、火烈鸟、鸳鸯、猕猴、骆驼、牦牛、梅花鹿、鸵鸟、黑熊、棕熊、金刚鹦鹉等80余种名贵动物;中北部为文化园、高尔夫球练习场、农业科技示范园;西北部为五牛园和盆景园;西部为热带植物园区,引进20多个国家和地区珍贵树木,其中佛肚树、加拿利海枣、盘根榕树等最为名贵,美丽异木棉为阿根廷国花;西南部为恐龙园,主要展示霸王龙、暴龙、长颈龙等;南部为休闲中心,设有棋牌室、茶楼、餐饮等与水上音乐茶座隔湖而望;中南部为大型游乐园,是游客活动的好天地。
迪沟生态乐园: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颍上东北部的汤店镇,地处济河、西淝河交汇处,东临凤台,北与利辛相接 壤,204省道纵穿南北。主要景点竹音寺、五百罗汉堂、生态园。五百罗汉堂非常完整,且全部由香樟木整雕而成,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竹音寺与五百罗汉堂合璧一处,构成了完整的佛教文化场所,是一处综合性的旅游赏光目的地。生态园内湖岛山园错落有致,天鹅湖碧波荡漾,鱼跃鸟鸣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微风吹拂,鸟那多姿,别有一番神韵。
八里河风景区:国家AAAA级八里河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水,东濒颍河,北距颍城8公 里,西迄阜阳58公里,东南距合肥170多公里。该风景区是在多年建设的基础上,1991年特大洪水后充分利用低湖沼泽洼地,综合治理而成的,1996年对外开放,主园区“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占地3600亩,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交通便捷,设施齐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5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