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水稻稻瘟病怎么办?防治方法有什么

稻瘟病又称米热、火瘟和叩头瘟。水稻在整个生育期都易感稻瘟病,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前期,尤其是稻瘟病易感品种更易感病。稻瘟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是温度在20-30°之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根据发病部位和阶段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粒瘟。

水稻稻瘟病怎么办?防治方法有什么

苗瘟

它发生在水稻三叶期之前,主要危害水稻的芽和芽鞘。发病时,有害部分是水渍。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控制,水稻幼苗将变褐死亡。

叶瘟

从三叶期到抽穗期,它发生在叶片中(从分蘖期到拔节期,更容易感染叶瘟)。根据病斑的不同,叶瘟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

1)慢性叶瘟

病斑呈纺锤形,由内向外呈灰白色、棕色、**晕圈,病斑两端叶脉呈长褐色条带。

2)急性叶瘟

急性叶瘟的典型特征是带有水渍的深绿色斑点。斑点的形状通常为近圆形和不规则圆形,棉花和叶背上有灰色的霉菌层。

3)褐斑叶瘟

褐斑病叶瘟的典型症状是小褐斑,主要发生在水稻植株下部的老叶上,抗病品种也会出现,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4)白斑叶瘟

白斑叶瘟病斑呈白色,近圆形白斑。白斑叶瘟可转化为慢性叶瘟或急性叶瘟。

节瘟

结瘤通常发生在穗下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典型的病斑是在穗节处有褐色斑点,然后在节上方的节中扩展。最后,穗杆会失水、收缩和下垂,导致穗节极易断裂。稻瘟病株抽穗后出现白穗现象。

穗颈瘟

本病斑多发于耳颈,从主耳干至第一枝的分枝,呈褐色或深绿色水斑样斑点。链环扩张,导致水分流失和干缩降低。稻瘟病株穗颈抽穗后出现白穗。

粒瘟

谷粒爆粒经常发生在谷壳中。病斑呈椭圆形,灰白色,多伴有灰色霉菌层。稻瘟病是次年苗期病害的来源。

栽培中注意防止稻瘟病

1)如果在种植过程中过量或部分施用氮肥,很容易被细菌感染。生产中氮、磷、钾、有机肥和化肥应同时施用。

2)田间湿度高也容易诱发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应干燥足够的幼苗。

3)为防止前一年病种侵染,播种前应先用药物浸泡种子。

危害小麦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矮病、红矮病、全蚀病、赤霉病、叶斑病、稻瘟病等。虫害有小麦蚜虫、麦种蝇、吸浆虫、红蜘蛛、叶蝉、蛴螬、金针虫、蝼蛄、麦叶蜂、麦秆蝇等。

小麦的稻瘟病的症状:

褐点型病斑:多在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产生少量孢子。

叶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急性型病斑: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醉叶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白点型病斑: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

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发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水稻的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

2.种子包衣对苗期稻瘟病防效较好?

3.加强肥、水管理 科学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

4.及时处理病稻草,可将病稻草集中烧掉

5.40%富士1号(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或30%稻瘟灵乳油,每公顷900~1125克,加水喷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8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