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宝顶攀登攻略雪宝顶攀登攻略
1.雪宝顶登山攻略
是。
保定,海拔5588米,是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的技术峰,岷山主峰。
保定之所以被称为技术山峰,是因为其攀登地形复杂,需要经历陡坡、碎石坡、雪坡、雪檐等地形才能登顶,并伴有落石、雪崩的危险。
丁雪和年宝玉属于一种复杂的爬坡路况。在攀登过程中,这两座山要经过狭窄的山脊、碎石坡等路段,同时还要面临落石和雪崩的危险。
雪顶有以下两个危险路段:骆驼背和黑色走廊。骆驼它的背是一个驼峰形的脊。山脊不窄,两边都是陡峭的悬崖。大部分队伍选择修路通过,年宝玉也有这个路段。因为两边都是悬崖,大家过的时候都会有心理压力。黑色走廊到达山脊前是陡峭的砾石坡,坡度30~40。
2.前往雪上山顶
可以坐龙脊雪山山顶。
原漫画神张三坐在庙山崖上。
解锁三个山物体和地方,打开雪山。金银花树干上的冰晶;面谷左下传送点下方的祭坛;星穴的最低层。在山里解锁这三样东西,就可以通过瞬移点打开雪山。
055-79000游戏中的雪山完全是由边任务推动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任务和探索才能到达山顶。
3.雪宝顶大雪山
四川的四大河流是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省会成都。辖成都、自贡、绵阳等18个地级市,阿坝藏族、羌族、甘孜藏族、凉山彝族等3个自治州,都江堰、邛崃等14个县级市,123个县3个自治县。面积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329万。主要由丘陵地形和高原山地组成,分为四川盆地、西北高原和西南山地三部分。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属于长江水系,包括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著名河流,西昌邛海以湖泊闻名。属于亚湿润季风气候,西南山区属于湿润半湿润高原气候。有丰富的农业、林业、矿产和水力资源。工业是中国大陆以电子、机械、冶金、化工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攀枝花钢铁、四川油气田、自贡盐化工、泸州酿酒业全国知名。川西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富饶”之称。天府之国自古以来。水稻、油菜、甘蔗、蚕桑、茶叶、油桐、生猪、中药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四川名的由来
四川因一里子奎丝路而得名。唐隶属建南路、山南东路、山南西路;设置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依次为淅川路和下西路,然后淅川路分为宜州路和利州路,下西路分为子洲路和夔州路,统称四川。同时,四川支所的成立是四川s名,随后益州路改为成都府路,子洲路改为铜川府路,利州路又分为利州东、利州路。元四川省、四川省和川西道;明四川省,后改为四川政治部;改变四川省;建国之初民国时期,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之后四川省合并恢复。省名至今未改。
四川的地形和地貌大致可分为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部,横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区、四川盆地等多个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贡嘎山是西部横断山脉的最高点,海拔7556米。最低点在南部泸州市合江县的长江岸边,海拔约220米。以龙门山-大凉山线为界,东临四川盆地及其边缘山区,西接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区。
(1)四川盆地的底部区域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周围都是海拔1000-4000米的高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是川西平原,由成都平原和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可分为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山两个地貌亚区。光附近的华蓥山主峰安市海拔1704米,是盆地最高峰。
(2)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为主,约占山地面积的96%。这一带的主要山脉有:东北边缘的米仓山和大巴山;东南边缘的巫山、齐瑶山、大娄山;西北和西南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山。盆地西南边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和盆地西北边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地区最高峰是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这一带丘陵和平原很少,散布在群山之中,平原在当地俗称坝子。著名的有广元坝子、天泉坝子,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3)川西南
川西南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地貌为中山峡。全区94%的面积是山地,大部分是南北走向或两山夹一谷。山区海拔3000米左右,部分山峰超过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和金平山。最高峰是石棉、九龙、康定三县交界处的一座无名峰,海拔5793米。本区东部大凉山为山地地貌。山顶海拔3500-4000米,北有大风峰,南有黄茅岭。该区中部的安宁河流域是一片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4)川西北高原
这个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分为丘陵高原和高平原。丘陵相间,山谷宽而圆,排列稀疏,沼泽分布广泛。分布在若尔盖、红原和阿坝的高原沼泽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沼泽。川西的山西北高,东南低。按切割深度可分为高山平原区和高山峡谷区。山脉主要在岷山、巴颜喀拉、木尼芒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最高峰,也是举世闻名的高峰。
4.雪宝顶旅游
保定雪山是指雪宝顶,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位于四川省松潘县。
丁雪是岷山的主峰,经度103.40度,纬度32.50度
山顶上有一个传送锚等待玩家解锁,山顶也是圣物新副本的入口,自然会吸引玩家前往。
然而,它并没有通过爬山和其他常规方式去雪山山顶似乎不太现实,而且经常被送回来。很多玩家对此也感到有些疑惑。
其实偶像旁边有一条路,但是被暴风雪堵住了。你需要完成一个任务才能上去。
这个任务几乎是原神1.2版本中最重要的任务:——山中之物。
玩家在阻挡道路的风场消失之前,通过山里的东西解冻三块封印,然后就可以爬到山顶了。
如果玩家不不要直接做任务和尝试画图,他们可以Idon’我到不了山顶。
5.登上雪山山顶
一锅鲤鱼白菜汤
清洗鲤鱼。我们只需要中间的肉。
锅里放植物油,加热,我们稍微炒一下鲤鱼。炒好后加入姜片、盐、开水。
开始用大火做饭。烹饪时,加入切好的冬瓜,继续炖至完全炖烂,再加入青菜。
6.大雪锅山登顶攻略
是
攀登雪山的注意事项
1.毕竟爬雪山还是很危险的。我们应该改进我们的准备工作,尽我们所能。
2.攀登冰川和雪坡时要特别小心。冰川上的裂缝很多,对人威胁最大的是冰瀑和山麓边缘的裂缝,尤其是被积雪覆盖的隐蔽裂缝。
3.通过裂缝时,几个人要分组作业,用绳子互相联系。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0~12m。
4.前面开道的人要时刻探测虚实。后面的人一定要跟着前面人的脚印走,这样比较安全。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 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河流。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干流自卡盖拉(Kagara)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0km,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支流还流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约287万km2,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以上。入海口处年平均径流量810亿m3。
“尼罗河”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拉丁语“尼罗”(nil)意思是“不可能”。因为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认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罗河。二是认为“尼罗河”一词是由古埃及法老(国王)尼罗斯(nilus)的名字演化来的。
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沛的土壤。在这些肥沃的 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而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埃及就在这里创造出辉煌的埃及文化。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
苏丹的尼穆莱(Nimule)以上为上游河段,长1730km,自上而下分别称为卡盖拉河、维多利亚尼罗(Victoria Nile)河和艾伯特尼罗(Albert Nile)河。从尼穆莱至喀土穆(Khartoum)为尼罗河中游,长1930km,称为白尼罗(White Nile)河,其中马拉卡勒(Malakal)以上又称杰贝勒(Bahr El Jebel)河,最大的支流青尼罗(B1uc Nile)河在喀土穆下游汇入。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后称为尼罗(Nile)河,属下游河段,长约3000km。尼罗河穿过撒哈拉沙漠,在开罗以北进入河口三角洲,在三角洲上分成东、西两支注入地中海。
埃及之母 尼罗河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以南,非洲东部的高原之上,弯弯曲曲,浩浩荡荡,由南向北奔腾而去。尼罗河贯穿非洲东北部,流经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流入地中海。全长674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流域面积为2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非洲大陆面积的1/10。
尼罗河有两个源头,一个发源于2621米的热带中非山区,叫白尼罗河。白尼罗河流经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庞大的湖区,穿过乌干达的丛林,经苏丹北上。尼罗河的另一个源头在海拔2000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地。叫青尼罗河。青尼罗河全长680公里,它穿过塔纳湖,然后急转直下,形成一泻千里的水流,这就是非洲著名的第二大瀑布--梯斯塞特瀑布。呼啸的青尼罗河冲入苏丹平原后与平静的白尼罗河相会,才是大家所熟悉的尼罗河。
早在6000多年以前,埃及人的祖先就在尼罗河两岸繁衍生息。埃及流传着“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尼罗河确实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沿岸就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70多座,犹如一篇篇浩繁的“史书”,在这里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6700多公里尼罗河创造了金字塔,创造了古埃及,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尼罗河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全长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阿拉伯语意为“大河”。“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苏丹人民赞美尼罗河的谚语。
尼罗河有很长的河段流经沙漠,河水水量在那里只有损失而无补给。由于河流的上源为热带多雨区域,那里有巨大的流量,虽然在沙漠沿途因蒸发、渗漏而失去大量径流,尼罗河仍然能维持一条长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罗河这种不是由当地的径流汇聚而成,只是单纯流过的河,称为客河。当地的气候条件对这些“客河”的形成没有积极的作用,只有消极的影响。
左图中经纬线交汇点附近是开罗。
尼罗河最下游分成许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积约240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埃及丹达拉附近的尼罗河
尼罗河最上游是卡盖拉河,它源于东非高原布隆迪境内,下游注入维多利亚湖。湖水经欧文瀑布流入基奥加湖,出湖后名维多利亚尼罗河,又经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罗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罗河。白尼罗河顺东非高原侧坡北流,河谷深狭,多急滩瀑布。自博尔向北,白尼罗河流入平浅的沼泽盆地,水流缓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纸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罗河向北流出盆地后,先后会合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无支流。白尼罗河两岸平坦,偶有基岩出露。白、青两尼罗河合流处的周围是吉齐拉平原。合流点以下的河段名尼罗河。尼罗河在喀士穆以北流经沉积岩区。河谷是平底的浅峡谷。瓦迪哈勒法附近的谷地宽仅201米,由此至阿斯旺一段的河谷都很狭窄。阿斯旺以下,河谷展宽,至纳贾哈马迪一带约16公里。河道傍近东岸,河谷平原多在河西。喀士穆至阿斯旺之间有6处瀑布,它们都是由于组成河谷东侧高原的基底结晶岩西延至谷中而造成的。两岸谷壁不对称,东壁高陡,西壁低缓。
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多雨区,水量丰富而又稳定。但在流出高原,进入盆地后,由于地势极其平坦,水流异常缓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滞了水流前进,在低纬干燥地区的阳光照射下蒸发强烈,从而损耗了巨额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罗河在与青尼罗河会合处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890立方米,大约是青尼罗河的一半。尼罗河下游 水量主要来自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罗河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罗河支流,它于5月开始涨水,最高水位出现在11月,此时索巴特河水位高于白尼罗河,顶托后者而使其倒灌,从而加强了白尼罗河上游水量的蒸发。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上游处于热带山地多雨区,水源丰富。由于降水有强烈鲜明的季节性,河水流量的年内变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开始涨水,接着即迅猛持续上涨,至9月初达到高峰。在此期间,它也会使白尼罗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后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约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位置偏北,雨量更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积小,所以流量变化更大。冬季断流,河床成为一连串小湖泊。
尼罗河干流的洪水于6月到喀士穆,9月达到最高水位。开罗于10月出现最大洪峰。总计尼罗河的全部水量有60%来自青尼罗河,32%来自白尼罗河,8%来自阿特巴拉河。洪水期青尼罗河占68%,阿特巴拉河占22%,白尼罗河占10%;枯水期白尼罗河占83%,青尼罗河占17%。
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英国探险家约翰·亨宁·斯皮克1862年7月28日发现了尼罗河在维多利亚湖的“源头”,当时计算河流全长为5588公里,后发现最远的源头是布隆迪东非湖区中的卡盖拉河的发源地。该河北流,经过坦桑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从西边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尼罗河干流就源起该湖,称维多利亚尼罗河。河流穿过基奥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后称艾伯特尼罗河,该河与索巴特河汇合后,称白尼罗河。另一条源出中央埃塞俄比亚高地的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士穆汇合,然后在达迈尔以北接纳最后一条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称尼罗河。尼罗河由此向西北绕了 在亚斯文的尼罗河景观一个S形,经过三个瀑布后注入纳塞尔水库。河水出水库经埃及首都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后,分成若干支流,最后注入地中海东端。
左边为尼罗河的卫星。图左上绿色扇形部分是尼罗河三角洲,中部大片长条状深蓝色部分是红海,红海左侧蜿蜒曲折的线条就是尼罗河。图中河流中上部有一段不规则宽阔处为纳赛尔水库,著名的阿斯旺水坝就在那里。
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在苏丹北部通常5月即开始涨水,8月达到最高水位,以后水位逐渐下降,1至5月为低水位。虽然洪水是有规律发生的,但是水量及涨潮的时间变化很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这两条河的水源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季节性暴雨。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其余的水来自东非高原湖。洪水到来时,会淹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规律和利用两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来,尼罗河河谷一直是棉田连绵、稻花飘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夹持中,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廓,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为了可以全年进行灌溉,人们于19世纪在尼罗河上修建了几座拦河坝。1970年阿斯旺水坝建成,1959年至1970年,耗时11年,耗资10亿美元,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阿斯旺高坝。阿斯旺高坝控制了尼罗河每年的洪水,保护了居民和农作物,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力。阿斯旺高坝位于埃及阿斯旺市附近。是一种填石坝。坝高111米,顶长3830米,体积4430万立方米,所形成的水库(纳赛尔水库)容量为1689亿立方米。水库建成后增加灌溉面积32万多公顷,并把28万公顷的洪泛区改造成常年灌溉区。埃及和苏丹协议将尼罗河水(年总量约740亿立方米)由两国分亨,其中555亿归埃及。为建水库,迁移了阿布辛拜勒古庙,人口迁移达14万。形成了新农业区。高坝给埃及带来了巨大利益。历史上首次由人控制住了尼罗河水每年的洪水,使千万亩农田得到灌溉,改善了上下游通航能力,发电量高达21兆瓦,水库水深90米,平均宽22公里,库区养渔业的发展可以补偿大坝对地中海沿岸捕鱼区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大坝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是尼罗河两岸农田肥力逐渐降低所造成的农作物减产,这是因为肥沃的淤泥都留在了水库中。现在埃及每年使用100万吨化肥,仍不足以代替原先每年由河水带来的4000万吨河泥。尼罗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这一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突出的代表就是古埃及。
提到古埃及的文化遗产,人们首先会想到尼罗河畔耸立的金字塔、尼罗河盛产的纸草、行驶在尼罗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测的木乃伊。它们标志着古埃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同时记载并发扬着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纸草是种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茎呈三角形,高约五米,近根部直径六至八厘米。使用时先将纸草茎的外皮剥去,用小刀顺生长方向切割成长条,并横竖互放,用木槌击打,使草汁渗出,干燥后,这些长条就永久地粘在一起,最后用浮石擦亮,即可使用,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书写载体—纸莎草纸,比我国蔡伦的纸还早一千多年,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文献 。但由于纸草不适宜折叠,不能做成书本,因此须将许多纸草片粘成长条,并于写字后卷成一卷,就成了卷轴。
埃及出土的一艘约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长近50米,设备完好,可见当初航海技术与规模。而较轻型的船则用芦苇捆绑而成。别小看这种芦苇船,现代人复制的芦苇船已经证明,这种船可以横渡大西洋。这些无疑为古埃及的社会繁荣与文明走向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还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坐落在东非干旱大地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犷,与旁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
相传,女神伊兹斯与丈夫相亲相爱,一日,丈夫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泪水落入尼罗河水中,致使河水猛涨,造成泛滥。每年到了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为此举行盛大欢庆活动,称为“落泪夜”。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尼罗河深深的感情。
尼罗河——埃及的摇篮
稳定持久的尼罗河文明即古埃及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位于亚非大陆交界地区,在于苏美尔人的贸易交往中,深受激励,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 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希腊多德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在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使古埃及的历史比 较单纯。从约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三十一个王朝。其间虽然经历过内部动 乱和短暂的外族入侵,但总的来说政治状况比较稳定。
古埃及的文字最初是一种单纯象形文字,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今见古埃及及文字多刻于金字塔、方尖碑、庙宇墙壁和棺椁等一些神圣的地方。埃及盛产的一种植物—纸草,其茎干部切成薄的长条压平晒干,可以用作书写。这种纸草文书有少数流传至今。
字母的出现,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间。把声音变成字母这一巨大的进步,是古埃及人完成的。这些字母由埃及人传给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境内)的腓尼基人。作为亚洲文化和欧洲文化中介的腓尼基人,把这些字母演变成真正的音标文字,传到古希腊。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元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形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又经过一些改进后传遍四方。字母是古埃及人留给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文化遗产。
古埃及对天文学和数学所作出的贡献,足以和两河文明相媲美。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一年确定为365天。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其渊源来自于此。古埃及人很早就采用了十进制记数法,他们仍然没有“零”的概念。他们的算术主要是加减法,乘除法化成加减法做。埃及算术最具特色的是,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在几何学方面,埃及人已知道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却没有圆周率的概念。他们还能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以及立方体、箱体和柱体的体积。
埃及的医学成就比美索不达米亚突出。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经过特殊处理的风干尸体),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制作木乃伊增长了埃及人的解剖知识,因而使他们的内外科相当发达。他们的医术分工很细,据说每个医生只治一种病。
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来世(特别是国王的来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古埃及的木乃伊和金字塔(坟墓),都与这种宗教信仰有关。埃及人崇拜太阳神,特别在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埃及兴起了崇拜太阳神的一神运动。太阳神拉(Ra),后来又叫阿蒙(Ammon)-拉。是埃及的最高神,法老(国王)则被视为太阳神的化身。因此,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没有神圣的法老与世俗的法老之区别。法老既然作为神王,其权力也就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因而埃及也就没有什么严密的法律制度。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绝对控制,也是埃及文明的显著特征。
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在国家控制下的埃及劳工最著名的集体劳动成果。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底座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至于塔端成为尖顶,形似汉字的“金”字,故中文译为金字塔。在欧洲各国语言里,通常称之为“庇拉米斯”(如英文为pyramid),据说在古埃及文中,“庇拉米斯”是“高”的意思。 埃及境内现有金字塔七、八十座,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尼罗河下游西岸,吉萨一带的金字塔,此地离埃及首都开罗只有十多公里。其中最大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约公元前2590—公元前2568年在位)的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
除金字塔之外,埃及的神庙、殿堂等建筑也颇为宏伟壮观。相形之下,埃及的人物雕像显得呆板冷漠,埃及的木乃伊文化令外人难以理解。总之,埃及文化的特点是神王合一,追求永恒,显得比较单一、稳定而保守。相对而言,埃及百姓的生活平庸而满足。与此相映的是,埃及工匠制造奢侈品的技术举世公认。埃及人最早发明了美容品,发展了制造美容品的技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2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