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并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我国的水稻生产历史悠久,是人们重要的主食之一,对其虫害的防治十分必要。本文针对水稻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当前状况下,我国水稻最为常见的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水稻稻曲病、水稻自叶枯病以及水稻螟虫等。本文主要介绍这几种虫害的发病特点以及危害症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防止措施。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0.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尤其在水稻种植、培育上取得了突破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伤害,研究如何防治病虫害很有必要。要想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必须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将之落实到实处。即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对水稻病虫害、周围环境以及有益生物进行充分的综合考虑,并将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找出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各种防止措施,做好“预防为主”工作。同时,还需要统筹兼顾,做好综合防治工作,要尽量减小病虫害对水稻的伤害,同时在这一过程之中还应当提高其经济效益,做到高效率、高安全性。
1.稻瘟病
稻瘟病为学名,民间一般将之称作为“鬼掐颈”,它是到目前为止对水稻伤害最大的虫害病之一。
1.1 发病特点
稻瘟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三个部位,分别是苗、叶以及穗颈。下面我们对发生在这三个部位的瘟病进行分别阐述。①苗瘟:一般情况下,当水稻的苗遭受到稻瘟病的侵害时,病苗的基部发生颜色变化,主要变为黑褐色;与病苗基部不同的是,其上部往往呈现出褐色或者淡红褐色,并且处于枯死状态。当周围相对较为潮湿时,则病苗的表面上往往会附着一定的霉层,且颜色大多为灰绿色。②叶瘟:当水稻的叶受到稻瘟病的侵害时,其颜色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最外层往往表现为**,中央主要呈灰白色,在其最内部的部分主要呈现出褐色。而且此时叶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特点,为纺锤形。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③穗颈瘟:当水稻的穗颈遭到稻瘟病的侵害时,在病体部分呈现出褐色或者墨绿色。而且穗颈所受稻瘟病时间的长短所表现出来的病状也存在着差异,当发病早时,穗颈大多形成“全白穗”;而如果发病相对较迟,往往水稻所结出的果实不充实,而且大多呈现出吊颈的状态。
1.2 防治措施
①一般情况下,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而且水稻的抗病能力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当水稻所受到的瘟病存在较大的差异时,菌群的生理小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此时,不同品种水稻的抗病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进行对于水稻品种的选择时,不能过于单一,应当根据市场的行情,及时进行更新,选择抗病能力相对较高的优良品种。②从市场上购回种子后,应当对种子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消毒方法为调制出1%浓度的石灰水,将种子放入其中浸泡,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强氯精对种子进行消毒。③药剂浸秧。首先要配置浸泡药液,配置方法主要如下:首先,调制出浓度为2%的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然后按照药剂50g:水25kg的比例进行调配;其次,洗净秧苗之后,将之放入配置好的药液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确定,不过一般在30s左右较为适宜,浸泡之后将其取出进行堆闷,堆闷30min之后再进行摘插。④喷药防治。如果发现水稻的叶已经发病,应当立即找出其发病的中心,并及时运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l000-1500倍液进行喷液。水稻往往存在着一个孕穗破口期,在这一特殊时期,无论相应的田块是否已经发病,都应当对其进行积极的防治,防治方法主要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进行防治。
2.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在民间被称作为花脚杆,与稻瘟病并列,同样是最为常见、对水稻危害较大的虫害病之一。
2.1 发病特点
当水稻遭受纹枯病侵害时,水稻表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病斑,且病斑的颜色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病斑的中部呈现出灰白色,而其边缘主要为暗褐色。一般情况下,几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大斑块,大斑块的形状一般是云纹状。当周围环境较为潮湿时,病部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菌丝体,而且它一般为蛛丝状,呈灰白色。
2.2 防治措施
①要从本质出发,从根本上对菌源进行有效的清除,然后再将“浪渣”打捞出去。②对水稻进行施肥灌溉时,不能盲目,应当根据相关指导进行有效的施肥,保证其合理性以及准确性。③及时喷药:应对此种虫害病可以选取多种药剂,主要有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井冈霉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将之按照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gg~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进行喷雾。
3.稻飞虱
稻飞虱在民间被称作为“蜢子”,对水稻的伤害程度较大,主要存在两种稻飞虱,分别是白背稻飞虱以及褐色稻飞虱,前者出现在水稻的前期,后者出现在后期。
3.1 危害症状
当水稻田受到稻飞虱的侵害时,稻叶往往会发黄,并且伴随着分蘖减少的状况。一般情况下,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当危害程度较高时,水稻从基部呈现出黑褐色,然后逐渐枯死。
3.2 防治措施
首先,应当对稻田中的稻飞虱数量有所了解,当数量达到50头/百丛以上时,就可以对稻田进行用药,此时最为适宜。一般情况下,可选择的药剂主要有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4.水稻稻曲病
4.1 发病症状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块状物。
4.2 防治措施
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5.水稻自叶枯病
5.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
5.2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进行培育,品种主要有嘉育280,皖稻61号,赣早籼40号,中优早81号等。
6.水稻螟虫
6.1 危害症状
这种害虫往往将幼虫蛀入水稻内进行取食,当水稻受到伤害时,往往表现出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以及白穗的症状。
6.2 防治方法
这种虫害较为适宜选择农业防治的方法,当然,这也需要运用药剂防治进行辅助。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齐泥割稻的方法,去除杂草。然后运用25%杀虫双粉剂15.0-22.5kg/hm2拌细土撒施。
7.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水稻稻曲病、水稻自叶枯病以及水稻螟虫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志,李桂华,辛亚丽,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67-169.
[2] 邓珍,郭水连.水稻稻瘟病与气候条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2):135-136.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多,水稻中后期要防治什么虫害?
小题1:B 小题2:A |
小题1:遥感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直接、及时获取信息,因此实时监测灾情应该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所以预报水稻病虫灾情应该用地理信息技术,因此选择B选项。 小题2:?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总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生产力水平低于日本,所以单产也低于处于现代农业阶段的日本,日本丘陵山地多,国土面积狭小,耕地比重小,所以种植面积最小,但农业技术水平高,所以单产高。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在恒河平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广泛种植,所以面积最大,因此选择A。 |
水稻种植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稻的开花决定了水稻的产量,但是在这个时候,病虫害很容易发生,所以一定要做好田间管理,控制病虫害,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中后期如何管理水稻?
一、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类型
1.立枯丝核菌是水稻生长中后期最常见的病害。现在,从分蘖后期到抽穗期的水稻比较多,这种病的侵染部位逐渐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扩散到其他部位。当水稻的根、茎上出现深绿色涝斑,或水稻的叶片枯萎时,则可判断水稻有纹枯病,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传染性极强。稻瘟病可以通过空气广泛传播,属于一种流行性水稻病害,因为一旦出现这种病害,就会造成水稻产量的降低,甚至粮食收不到,给种植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3.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近两年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常发生于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影响较大。如苗期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分蘖期,分蘖受侵染,分蘖增多,病株丛生,高节处有倒伏的须根和分枝。苗期和分蘖期,大部分不能抽穗。虽然部分主茎仍可抽穗,但多数被穗覆盖,结实率降低。
4.二化螟又称三化螟,是水稻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南方此类害虫的主要类型有二化螟和二化螟。这种害虫主要发生在水稻刚抽穗至齐穗期。害虫进入水稻茎秆内部吸收茎秆营养,破坏茎秆的编织结构,导致稻穗枯萎、白穗、空穗,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害虫之一。
5.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螟。幼虫吃苞片中的叶肉,离开表皮,形成不同长度的白斑。如果后期受损,主要是旗叶以下的两个营养叶,会严重影响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养分积累和运输,导致籽粒不足、过度干燥、减产。
6.稻飞虱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尤其是近两年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种昆虫群落隐藏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具有明显的危害中心。严重时会形成“窝”,以后逐渐扩大成块,最坏的情况是整个田地荒芜干枯,造成严重损失。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二、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1.重视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各部门和农户都要高度重视。把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作为农业工作重中之重,严格落实“牵头、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合理制定工作方案。倡导大力开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水稻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同时,要增强水稻病虫害防治意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大规模田间调查,摸清当地病虫害情况、秧苗生长情况、品种等相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将苗多、感病品种多、重叶瘟、偏施氮肥的田列为穗颈稻瘟病重点防治对象,重点抓好水稻细菌性病害防治对象,加强水稻病虫害统一防治。
2.加强预测监测、及时处理、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是防治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必要措施。各地植保站、乡镇农技推广站将抽调专职测量员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组织农户及时进行统一防治,达到防治目标,把握关键时期指导防治。当当地大部分水稻已进入抽穗期至灌浆期,即产量提高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时,农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重点对重点病虫害和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和防治,确保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3.合理选择药物,及时杀灭病虫害相关农业技术部门应帮助农户选择相应的农药,并保证防治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般可用75%三环唑、40%富士1号或5.7%苯甲酰胺防治穗颈瘟。对三化螟,25%阿维菌素三唑磷、25%三唑磷、46%特布卡、48%毒死蜱等。可用于控制。对稻飞虱,可用10%吡虫啉、25%吡蚜酮和2.5%氯氰菊酯防治。20%井冈霉素可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籽粒饱满,上述药剂交替使用。
4.水稻病虫害防治趋势无人机应用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传统施药方式相比,无人机施药效率更高,施药效果更好,施药人员安全性更高,是未来植保发展的新方向。推广生物农药、减量控害防治技术。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既能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平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7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