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可以养什么鱼
1、鲤鱼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
2、草鱼
草鱼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3、泥鳅
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
4、鲫鱼
鲫鱼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腴。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
5、鲢鱼
鲢鱼为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和草鱼一样,生长季节,大都在江河支流和湖泊中肥育。
稻田养鱼的操作要点
养殖方法
苗种放养
放养种类有鲤鱼、草鱼、非鲫、鲫鱼、胡子鲇、泥鳅等。冬闲田水较深,也可养鲢鱼、鳙鱼。可单养或混养。一般稻田水浅,混养时种类不宜过多,以鲤或草鱼为主,搭配鲫或胡子鲇等。鱼种放养量随稻鱼结合方式、鱼的种类和投饵与否等而有较大变化。例如以夏花培育鱼种时,每公顷放鱼种15000~30 000尾;饲养食用鱼时,每公顷放鱼种2250~6000尾; 投饵者取高限,粗放养殖取低限; 用大沟溜稻田养鱼,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利用冬闲田培育"夏花",每公顷放鱼苗30万~60万尾,放养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饲养管理
稻田养鱼除摄食田中的天然饵料外,为提高鱼产量,还需适当投饵。一般在插秧后20~30天开始投饵,如放养1龄鱼种且密度较大时,放养后即投饵。将饵料投在鱼溜或鱼沟内,每天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一次,投饵量视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而定。此外,也可施少量粪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饵料。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以免引起水稻贪青倒伏,影响稻谷产量。
日常管理主要是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 发现田埂上的鼠洞和黄鳝洞,应随时堵塞。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加深水位,以照顾鱼类的需要。一般秧苗分蘖期浅灌,稻田中保持3~6厘米的水层,水稻孕穗后需水量大,同时鱼种也已长大,水层保持8~12厘米或更深些。水稻收割后如继续养鱼,水位应再加深。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速度要慢。
1、稻田工程建设
(1)鱼函(鱼溜)的建设:鱼函约占总面积5-8%,可建在田中央或田边或田角,开挖成方形或圆形鱼函,鱼函深80厘米,与鱼沟中心相通,可在栽秧前30-40天挖鱼函,挖成后每隔10天再整埋一次,连续整理3-4次,鱼函成形较好。
(2)鱼沟的建设:占总面积的3-5%。根据田块大小、形状开挖成“一”字形、“十”字形、‘井’字形或“田”字形,沟宽40-60厘米,深30-40厘米,使纵沟、横沟、围沟连通。中心鱼沟顺长田边,在田中心开一条沟;围边鱼沟,离田埂1.5米处开挖。
(3)加固田埂,加高加宽,在插秧前加高、加固田埂,经加固的田埂一般高80-120厘米,宽60-80厘米,并锤打结实以防大雨时垮埂或水漫出田埂逃鱼。
(4)开好注、排水口、安装拦鱼栅:进排水口应开挖在稻田相对应的两角田埂上,使水流畅通。排水口的大小.应根据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时进水量的大小而定,以安全不逃鱼为准。进、排水口安装好拦鱼栅,防止逃鱼和野杂鱼等敌害进入养鱼稻田。拦鱼栅可用铁丝、竹篾等材料做,拦鱼栅长度为排水口的3倍,使之成弧形,高度要超过田埂10-20厘米,底部插入硬泥土30厘米。
2、养殖种类的选择、鱼种放养规格、放养量等的确定
(1)稻田养鱼:每亩可放体重50克的鲤鱼种150尾,体重50克的草鱼70尾或放养寸片鱼种600-800尾,放养比例,鲤鱼60%-80%、草鱼20%、鲫鱼10%。一般经8个月的养殖,可收获成鱼100公斤或大规格鱼种80公斤左右。
(2)稻田养青虾:通常每亩放规格1.5厘米以上的虾种1.5-2万尾,或抱卵亲虾0.3-0.5公斤,并可适当放养少量鲢鳙鱼夏花,以充分利用稻田水域空间和调节水质。
(3)稻田养蟹:计划亩产商品蟹20公斤以上的,每亩放规格为80-120只/公斤的蟹种4-5公斤;计划亩产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放上述规格的蟹种6-7公斤。也可实行鱼蟹混养,每亩放规格为80-120只/公斤的蟹种2.5-3公厅,大规格鱼种10-15公斤。
3、水质调控管理
养鱼稻田水位水质的管理,既要服务于鱼类的生长需要,又要服从于水稻生长要求干干湿湿的环境。因而在水质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位。4、5月放养之初,为提高水温,沟内水深保持在0.6-0.8米即可。随着气温升高,鱼类长大,7月份水深可到1米,8、9月,可将水位提升到最大。二是根据天气水质变化调整水位。通常4-6月份,每15-2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1/4。7-9月份高温季节,每周换水l-2次,每次换水1/3,以后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三是根据水稻烤田治虫要求调控水位。当水稻需晒田时,将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即可,晒田时间要短,晒田结束随即将水位加至原来水位。若水稻要喷药治虫,应尽量叶面喷洒,并根据情况更换新鲜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4、科学投喂管理
日投饵量应视水温、水质、季节而定,一般日投饵量占池鱼体重的3-5%或占池虾、蟹体重的5-8%。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的饵料种类由养殖品种决定。河蟹、青虾为杂食性水生经济动物.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皆喜欢吃,尤喜食动物性饵料,且有贪食的习性。因此,在河蟹、青虾饵料的组合与统筹上,应坚持“荤素搭配,精育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的同时,还应多喂些水草、菜叶、南瓜等青饲料,辅以小杂鱼、螺丝等动物性饵料,实行科学投饵,使之吃饱吃好,促进生长。
5、日常管理
稻田养殖的日常管理,要求严格认真,坚持不懈,每天坚持早晚各巡田一次,注意查看水位变化情况、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和防逃设施完好程度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79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