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中药“黄柏”,具体有哪些药用价值?

黄柏取自黄皮树或者黄檗树的树皮,其颜色金黄,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此物的非凡之处,非常容易区分辨别。黄柏苦燥寒泻之功极为有效,湿热邪气见之往往烟消云散。尤其是对于人体下焦部位之湿热邪气,服之多能奏效。

中药“黄柏”,具体有哪些药用价值?

传统中医里面认为黄柏其味苦寒,善入下焦膀胱、肾二经,有?泻肾中伏火、退体内虚热?的良效。此物对于缓解常见的湿热流注于下焦的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黄柏可以缓解湿热蕴结于肠胃引起的痢疾。

夏季湿热容易蕴结于肠胃,从而引发人们出现便溏、痢疾等情况,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便中带血、血痢不止等症。

而黄柏入肠胃可燥泄肠胃之湿热,有效缓解湿热痢疾之症。古人单用黄柏煎汤内服即可缓解此症,或同黄连、白头翁、赤芍等药材同用,止泻止痢之效更佳。

2、黄柏可以缓解湿热蕴结于膀胱引起的淋症。

夏季炎热而易出汗,汗多小便则少,小便少则湿热很容易蕴结于膀胱之内,从而引发膀胱部位的出现结石淋症等疾病。

而黄柏的苦寒之性极为通利,入膀胱则能起到很好的通畅小便以除湿热的作用。像湿热淋症引起的小腹部位挛急疼痛、小便涩痛不畅等,以黄柏入药,再佐以车前草、知母、金钱草、木通、滑石等药材同用,服之小便即可倾泻而出。

3、黄柏可以缓解湿热下注于足膝引起的肿痛。

湿热蕴结于内,久而不散者往往容易下注于足膝部位,从而引起下肢出现红肿疼痛、行动不便等情况。

此时则可用黄柏配伍苍术等以增其清热燥湿之效,然后再辅以牛膝引药性下行,以缓解足膝部位的湿热之症。若是兼有湿热疮肿之症者,还可以加入栀子、金银花、连翘等药材同用,其清热燥湿解毒的效果更佳。

4、黄柏可以缓解肾中伏火,清退虚热。

中医认为黄柏善清下焦湿热而能泻肾中伏火、救肾中之水以清退虚热,对于生活之中颇为常见的阴虚易热盗汗之症,黄柏服之可见良效。

比如中医里面常用黄柏同知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等药材同用,可以明显缓解阴虚易热、盗汗不止等情况。

而若是肾中之火过盛,膀胱湿热蕴结引起的梦中精遗、精滑,小便黄浊等症状,中医里面则是用黄柏同珍珠、蛤蚧研磨成细粉,制作成丸,用酒冲服,能起止遗之效。

黄柏由于过于苦寒,所以用量一般不大,多在10g以内。若是为了清利湿热,直接用生黄柏入药即可,而若是为了泻肾中伏火,则可用盐炙黄柏以增其效。

柳枝的中药价值

种植枸杞这种中药材有较高经济价值。

枸杞既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又是一种营养滋补品,最适于与灵芝搭配服用。在卫生部公布的63种药食两用的名单中,名列榜首。 作为传统中药,枸杞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的功效,与灵芝搭配可防止百病。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枸杞的果实检测出含有丰富的天然胡萝卜素、维生素C、枸杞蛋白多糖、甜菜碱、亚油酸以及铁、磷、钙等营养成分,有补虚安神、明目祛风、滋肾润肺以及护肝抗肿瘤等作用。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物质,故有明目之功,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并且,枸杞子从诗经“集于苞杞”时起,便用于医药,迄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晋朝葛洪单用枸杞子捣汁滴目,治疗眼科疾患的故事。枸杞子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分类: 医疗健康 >> 中医

问题描述:

尽量全面

解析:

总的来说,柳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结合了中药与西药的价值;柳树通身是“宝”,其皮、根、枝、叶、蕊均可入药,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就用柳叶熬膏治疗疔疮痛肿。三国时的“神医”华佗用柳枝治疗骨折。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柳的药用价值作了详细记载。世界各国的外科手术刀,都模仿柳叶形状制成,国际上通称“柳叶刀”;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发现咀嚼柳叶可止痛,就用柳叶以减轻妇女分娩时的疼痛,还用于医治关节痛。现代医学早已证实,柳树体内含有天然的柳酸(即水杨酸)和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而后者是国际上公认的解热止痛良药,几百年来久用不衰。近年医学界透露,在对癌肿化疗时,配服柳根液能使白细胞回升。柳叶的碘含量高于海带,是治疗单性甲状腺肿良药。柳对水银气体很敏感,故被称为“监测汞气的标兵”。它还具有吸附灰尘、减低噪音、调节温度等作用,是美化、绿化、净化的名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8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