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工作原理
水稻插秧机由秧箱、分插秧机构、机架和浮体等组成,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作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农艺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
水稻插秧机组成1、秧箱
秧箱的主要功能是承载秧苗,并与送秧机构、分插秧机构配合,完成送秧和分秧作业。主要有箱体、箱架、秧门和秧刷等组成。在横向移箱机构作用下,使秧箱横向移动,从而使秧苗移向秧门,以配合取秧器有规律的取秧栽插。
2、分插秧机构
分插秧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主要エ作部件,由取秧器及其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成。取秧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定的轨迹从秧箱中分取-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置开始下-次循环动作。
3、机架
机架是插秧机各部件和机构安装的基础,要求刚性好、重量轻。按机架与船板连接方式可分为整体式和铰接式两种,整体式是用插深调节器调整插深后,把机架和船板锁定。铰接式是机架和船板仅靠插锁连接,在作业过程中插秧深度随泥脚深浅而变化。
4、行走装置
人カ插秧机以船板为承载浮体,支承机器的全部重量,-般不设行走装置,作业时由人カ牵引,使船板在泥面滑行。自走式机动插秧机的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轮、导向轮和陆地运输轮等。
水稻育苗技术
1、秧盘类型及数量:可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机插秧苗,实现钵苗机插,提高机插效果。2、播种期:一般早稻在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为20-30天。3、播种量:一般播种量按干种计算,120-150克/盘,单季常规稻机插秧播种量一般是100-120克/盘、杂交稻是70-100g/盘。
一、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技术
1、秧盘类型及数量
(1)首先要根据水稻的季节和插秧机类型选择适宜的秧盘,传统秧盘一般是平底毯状机插秧盘,这种插秧盘有一个缺点,就是伤秧和伤根严重,秧苗返青时间长。
(2)可以使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机插秧苗,钵形毯状秧盘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钵苗机插,提高机插效果。
2、播种期
(1)早稻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为20-30天左右,单季稻播种期要灵活一些,江、浙等省的单季稻机插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
(2)机插秧连作晚稻一定要根据早稻收获期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播种期要比常规手插秧推迟10-20天左右,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中旬,秧龄为15-18天左右。
(3)要根据实际情况(本人插秧机拥有量、栽插面积、机手熟练程度、工作效率等)确定适宜的移栽期,安排好栽插进度,可以分期分批浸种,严防秧龄超期移栽。
3、播种量
(1)目前我国各地的早稻机插秧大多数是常规稻,一般播种量要根据干种计算,大概是120-150克/盘。单季常规稻机插秧播种量一般是100-120克/盘、杂交稻70-100g/盘。连作晚稻中常规稻为120-150克/盘,杂交稻为80-100g/盘。
(2)播种量需要根据品种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等因素进行调节,对于发芽率高、千粒重轻的品种可适当降低播量,发芽率差、千粒重大的品种要适当增加播量。
二、秧苗期主要有哪些病害
1、恶苗病
(1)恶苗病在水稻秧苗期间发病,发病植株比健壮的植株细且高,叶鞘和叶片细长,叶色呈淡黄,根系发育不良。
(2)部分病株在移栽前出现死亡,出现白色或淡红色霉状物。
2、青枯病
(1)青枯病主要是由水稻生理性失水所致,在低温下对秧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的能力下降。
(2)如果遇到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就会导致秧苗生理失调而发病。
3、立枯病
(1)水稻立枯病是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病菌可以在土壤中进行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就会开始侵害秧苗。
(2)秧苗在缺水的条件下发病比较严重,该病一般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
(3)水稻旱育秧二叶期后,秧苗叶尖会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会成簇成片发生。
4、苗稻瘟
(1)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前开始发病,秧苗茎基部呈灰黑色,叶鞘和叶片呈淡红褐色,无明显病斑立枯而死。
(2)苗稻瘟是水稻真菌性病害,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它可以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一项最为直接高效的轻型简易栽培方式,近年来,较大范围推广运用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技术已经成熟,而育苗技术是机插关键技术之一,现提供以下技术措施供参考。
1.插秧机对秧苗的要求步行式或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要求的秧块规格为58.0厘米×28.0厘米×2.0~2.5厘米(长×宽×高),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每平方厘米成苗1~2株,苗高10.0~20.0厘米,秧苗整齐均匀,根部盘结,提起不散,可整体放入秧箱内。
2.常用育秧方式近年发展起来的机插育秧方式有硬盘育秧、软盘育秧、双膜育秧和其他育秧方式。硬盘育秧成本较高,因此适宜采用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方式。不管哪种育秧方式,均可采用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旱育秧苗易控制苗高,根系发达,盘结较好,秧龄弹性大,栽后缓苗期短,更有利于高产。
3.播种期的确定播种期应综合考虑茬口、秧龄、品种和本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与小麦茬口相配套的机插秧的秧龄一般为25天以内。因此,冬闲田和早茬口田的播种期与当地手插秧一致,在适栽期提前栽插。而麦(油)茬田则应根据前作收获时间倒推25天播种。
4.播种量的确定播种量主要由机械抓秧要求和秧苗素质决定,在满足抓秧的情况下,单位面积播量越低,则秧苗素质越高。按每平方厘米成苗1~2株,平均1.5株计算,则每个秧盘(58厘米×28厘米)需播80~90克,千粒重越低,则播量越小。
5.机插旱育秧技术要点
(1)精做秧床。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秧板田,按照秧田与本田1∶80~100准备秧田。播种前翻(旋)耕秧田,整平整细。然后开沟做秧床,秧床宽1.40米,沟宽0.40米,沟深0.15米。要求厢面平整,灌透底水。
(2)配制营养土。培育大田的秧苗每公顷需750千克营养土(供约240~270个秧盘用)。提前取肥沃菜园土或疏松稻田土浇入人畜粪尿,并在100千克中加2千克过磷酸钙堆沤,然后风干打碎过筛。播种前用壮秧剂拌土,但要注意壮秧剂的类型和用量,且必须先试验。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千克细土匀拌0.5~0.8千克旱秧壮秧剂。
(3)秧盘排放。对于软盘育秧,横排两行软盘,盘与盘的飞边重叠相交,盘底与床面紧贴,确保秧盘不变形,不翘边角。
(4)铺平底土。在秧盘上铺平底土,厚度为1.8~2.0厘米(约2.5千克营养土),铺好后,用木条刮平,厚度要均匀一致。铺土后用洒水壶浇湿底土。
(5)均匀播种。采用日浸夜露的办法使水稻种子达到破胸露白。播种时要按秧盘称种,做到匀播、分次播。
(6)覆土。用已备好的未加壮秧剂的营养土覆盖种子,盖种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边框上不应有泥,以防因串根而不利于起秧。
(7)苗期管理。播种后1周内管理的核心是水分的调控,要做到保持秧床的干湿适度。掌握的标准是:秧床的表土不发白不浇水,浇水时要采取措施使水滴雾化或细化,不能大水滴猛浇猛灌;每次浇水不能在盘面和盘周围形成积水,始终保持落谷部位的土壤湿润就行了。强调在这个时期,既不能让盘土干炸裂,也不能让盘上盘底有积水,使水气协调,以利扎根立针形成壮芽壮根壮苗。
(8)起秧移栽。软盘育秧可起盘后卷秧移栽。移栽时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保证不变形、不断裂、不伤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