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从唐朝服饰的特点中可看出什么问题(集思广益,请提供您的看法)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从唐朝服饰的特点中可看出什么问题(集思广益,请提供您的看法)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回答者:小李飞苗刀 - 助理 三级 4-10 13:40 开始于开元年间的胡服,翻领对襟窄袖锦边.一般的唐代妇女比较正式的女装一般由衫、裙、帔(披肩)三部分组成。女子穿衣的时候,习惯将衫的下摆束在裙腰里面,显得裙子很长,自胸部以下直到地面。再配上一条随风飘盈的披肩,显得身材修长,妩媚动人,别有一番风味。

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唐人们却非常青睐具有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的胡服。胡服短小利索,利于骑射。到唐代,战争虽然少了,但诸多的胡人大批迁到中原,胡服比先前更加流行。

文宗之后,比较肥大的女装样式开始兴起。人们开始舍得在衣袖和裙裾上使用大量的好面料,它们的长、宽都比初唐时多了1倍左右。贵族妇女身穿锦绣长裙,裙子用锦带系于胸部,宽大的下摆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内衣,而代之以一件薄薄的透明纱衣。脖子、胸、手臂大部分都露在外面,风流百态。

铜镜本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日用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铜镜的装饰艺术,特别是在形制和纹饰上的多样化,使得这一生活中的日用器又具备了观赏性。到了现代人们的手中,铜镜的实用性已经淡去或者说消失,变成了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鉴赏品。其功能作用从用以鉴赏人而转变为被人鉴赏。

 唐朝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使大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唐代铜镜不仅形制美观多样,纹饰图案也生动活泼,非常注重装饰美。同时题材也多样新颖,表现手法也异彩纷呈,别具一格。不仅具有准确的写实功底,也运用了工艺美术图案的表现技巧。这一时期不仅诗词书画闻名于世,一直传承影响到当代,其质地精良、制作精细、造型多样、富丽堂皇、纹饰绚丽多姿的铜镜至今也为收藏界所喜爱,特别是瑞兽葡萄镜,让人爱不释手。

 我们知道葡萄的原生地在黑海和东地中海沿岸一带及中亚西亚地区,先秦时期我国西域地区已开始种植葡萄。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将大宛葡萄品种引进了中原,内地种植葡萄的规模得以逐渐扩大。葡萄纹饰铜镜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到唐时葡萄纹饰的使用范围逐渐得到扩展,瑞兽纹饰与葡萄纹饰的组合纹饰也于这个时候出现在铜镜上。唐玄宗李隆基将每年的八月五日,也就是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规定王公大臣要献镜,而他也将金镜赐予四品以上的官员。因为有了唐统治者的需要,使得铜镜的铸造技术突飞猛进,各种工艺镜争奇斗艳,达到了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高峰,瑞兽葡萄镜就是这众多铜镜中的佼佼者。在尉氏馆藏唐代铜镜中有一面四瑞兽葡萄镜,其艺术感染力颇强。

 如图所示,该镜圆形,重410克,直径109毫米,厚10毫米。伏兽钮,一道双线高圈和一细线高圈将镜背分为内、中、外三区。内区四大瑞兽同向环绕在兽钮周围,葡萄的枝蔓丛中,其中一头为嘶嚎的狼,一头是咆哮的狮,还有两头雌雄麒麟,四兽同向环绕伏兽钮奔跑于葡萄底纹上,有趣的是雄性麒麟在奔跑中做呼叫状,而雌性麒麟则做回头状,四目相对、活灵活现。在每两大瑞兽之间,还有一小瑞兽,其中有两只在葡萄枝上攀援的猴子、一只从葡萄枝上垂下的松鼠、一只俯卧的玉兔,有趣的是它还背负着一只小兔。瑞兽的外围是肥厚润泽的叶瓣及硕果累累的葡萄串错纵交缠。中区在累累葡萄和枝蔓缠绕丛中,形态各异的飞禽和瑞兽两两相间,在飞禽中有展翅飞翔的、站立枝头翘首弄姿的、展翅欲飞的、昂首鸣叫的、俯首的、扭头的、俯卧的,还有一只鸣叫的蝉。瑞兽中有飞奔的马、追逐的兽、狂奔的兔,还有一位身着铠甲挥手追赶野兽的武士。外区为卷草花卉连续纹样。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不难看出此镜精美的纹饰中包含了中外的珍禽异兽,而葡萄也是舶来品,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充分反映了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和外交的影响,显示出大唐开放、兼容、大度、沉稳的形象。

 在葡萄纹饰间穿插禽鸟、动物和人类,这种组合具有很大的表意功能,它表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美,那些形态各异的瑞兽和禽鸟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特别是那四目相望、憨态可掬的麒麟使得整个画面妙趣横生。

 该镜的主题纹饰和表现技法,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在纹饰图案的布局上别具一格。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对称式的表现手法,还在中区巧妙地运用散点式来安置瑞兽和禽鸟,且满花式地使整个镜背布满了葡萄,显得那样的雍容华贵、美轮美奂,而又不喧宾夺主。

 此镜采用半浮雕铸造,不仅具有立体感,更具观赏性,这种形制在唐以前是不多见的,所以说这面四瑞兽葡萄镜,不但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应是一面断代的标准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