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中药一》每日一练-2019天津医考执业药师(2019.10.8)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每日冲刺

《中药一》每日一练-2019天津医考执业药师(2019.10.8)

[1-3]

A.野葛 B.甘葛藤

C.北豆根 D.天花粉

E.山豆根

1.来自于植物越南槐,有豆腥气,味极苦的是

2.纵切面粗糙,纤维性强,黄白色,纹理不明显的是

3.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富粉性,横切面可见略呈放射状排列的**木质部小孔的是

[4-5]

A.龙胆科 B.葡萄科

C.蔷薇科 D.豆科

E.五加科

4.地榆的原植物属于

5.龙胆的原植物属于

[6-8]

A.玄参 B.苦参

C.当归 D.丹参

E.射干

6.块根呈类圆柱形,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焦糖气,味甘、微苦的是

7.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气微、味极苦的药材是

8.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脱落的是

[9-12]

A.萝藦科 B.莎草科

C.桔梗科 D.石竹科

E.玄参科

9.南沙参来源于

10.白薇来源于

11.胡黄连来源于

12.香附来源于

[13-16]

A.人参 B.附子

C.黄芪 D.当归

E.牛膝

13.内蒙古产的道地药材是

14.吉林产的道地药材是

15.四川产的道地药材是

16.甘肃产的道地药材是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答案EAD。解析:本组题考察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山豆根来自于植物越南槐,有豆腥气,味极苦;野葛纵切面粗糙,纤维性强,黄白色,纹理不明显;天花粉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富粉性,横切面可见略呈放射状排列的**木质部小孔。

[4-5]答案CA。解析:本组题考察药材原植物的科属。地榆原植物属蔷薇科,龙胆原植物属龙胆科。

[6-8]答案ABD。解析:本组题考察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玄参块根呈类圆柱形,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焦糖气,味甘、微苦;苦参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气微、味极苦;丹参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脱落。

[9-12]答案CAEB。解析:本组题考察药材原植物的科属。南沙参原植物属桔梗科,白薇原植物属萝藦科,胡黄连原植物属玄参科,香附原植物属莎草科。

[13-16]答案CABD。解析:本组题考察道地药材。黄芪为内蒙古所产道地药材,人参为吉林所产道地药材,附子为四川所产道地药材,当归为甘肃所产道地药材。

?

道地药材

中药的名词解释为:平和的药物。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

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等。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我国疆域辽阔,地处亚洲东部,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并有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及华南低纬度的热带,加之地貌复杂,江河湖泽、山陵丘壑、平原沃野及辽阔的海域,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尽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因而为各种药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矿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使各种中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

古代医药学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由此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道”本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与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在唐贞观年间,根据山川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道成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之后迭有增加,至唐睿宗景云年间达二十三道之多。至今韩国和日本扔沿用“道”的行政区划。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谓:“凡诸草本、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强调了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与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从《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起,众多的本草文献都记载了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资料。中国传统的道地药材按资源分布区域不同主要分为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江南药、西药、藏药等类。

川药指四川、重庆等地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产于重庆的黄连(石柱),四川的川芎(灌县)、附子(江油)、麦冬(绵阳)、白芷(遂宁)、川牛膝(天全)等。

广药指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产于广东的砂仁(阳春)、巴戟天(高要)、陈皮(新会),海南的槟榔等。

云药指滇南和滇北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产于云南的三七(文山)、茯苓(丽江)、诃子(临沧)、儿茶(西双版纳)、石斛(彝良)等。

贵药指以贵州为主产地的道地药材,如产于贵州的天麻(赫章)、杜仲(遵义)、吴茱萸(铜仁)、朱砂(万山)、艾片(罗甸)等。

怀药指河南境内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产于河南的焦作温县、沁阳、武陟、孟州的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为著名的“四大怀药”,此外尚有金银花(密县)、天南星(禹州)、天花粉(安阳)等。

浙药指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道地药材,如以“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包括白术(临安)、白芍(东阳)、浙贝母(鄞州)、杭白菊(桐乡)、延胡索(东阳)、玄参(磐安)、麦冬(慈溪)、温郁金(瑞安)等。

关药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产于吉林的人参(抚松)、平贝母(抚松)、鹿茸(双阳)、北五味子(集安)、东北的关龙胆和关防风等。

北药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产于山西的黄芪(雁北)、潞党参(潞安,注:今长治);山东的阿胶(东阿);河北的酸枣仁(邢台)、知母(易县)、祁白芷(安国)等。

江南药指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产于安徽的亳菊花(亳州)、滁菊花(滁州)、贡菊花(歙县)、牡丹皮(铜陵)、石斛(霍山)、木瓜(宣城);江苏的薄荷(太仓)、苍术(金坛);福建的泽泻(建瓯)、太子参(柘荣)、莲子(建宁);江西的枳壳(清江,注:今樟树);湖北的山麦冬(襄阳)、党参(南漳板桥镇)等。

西药指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产于甘肃的当归、秦皮;青海的秦艽(黄南);宁夏的枸杞子(中宁)等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

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贵东北人参;川芎在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三七,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成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外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道地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研究道地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创造特定的生产条件,对发展优质药材生产,开拓新的药源都是必要的。

当前,对道地药材的栽培研究,从道地药材栽培品种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的调查、道地药材生态型与生长环境关系的研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到道地药材植化的研究、道地药材的药理研究及野生变家种的生态研究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动物驯养工作也在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短缺药材的需求。当然,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须要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