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暑假期间,即将升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找一些内容来预习,那么不如预习一下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 步骤: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 或3 × 4 = 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
一、口算
3×6= 4×5=
6×2= 3×2=
6×6= 3+5=
2×5= 4+3=
4×6= 5×1=
6+6= 2×2=
9-3×3= 5×5+6=
5+5×6= 27-4×2=
( )-6=42 ( )+9= 59
12-( )= 5 45 + ( )=100
50-(44+6)= 43-6-30=
20+(40-3)= 26-(13-7)=
二、在( )填上“>、<或=
71-37( )34
77-59( )48+12
55-17( )55-19
35( )48-19
28+15( )28-15
47-17( )55-17
三、( )最大能填几。
( )×5<24 36>( )×6
18>( )×3 16+( )<60
35 -( )>27 5个5>( )
四、列竖式计算。
17+45+26= 65-29+36=
100-37-17= 75+(53-28)=
100-(64+17)= 28+35-16=
27+25+36= 75-(51-22)=
39+(61-29)
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1、同学们在操场上跳绳,每3个人一组,分成了2组,一个有多少人在跳绳?
2、小松鼠摘松果,每个筐里放了5个松果,一共放了7筐,小松鼠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
3、有4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一共需要放几个苹果?
4、一件衣服需要5粒扣子,那么4件衣服要多少粒扣子?
5、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么一双手有几个手指?
6、同学们参加合唱比赛,每排站了5名同学,总共站了3排,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
7、小明一家三个人去公园去玩,一张门票是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门票钱?
8、一块橡皮5角,丫丫买了2块橡皮,一共花了多少钱?
10-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吃水果,每个小朋友吃了2个苹果,5个小朋友吃了多少个苹果?
11、小朋友们画五角星,每个人画了5颗五角星,6个小朋友共画了多少颗五角星?
12、一只青蛙4条腿,5只青蛙多少条腿?
13、花店里有郁金香,每枝6元,买了5枝需要多少钱?
14、一颗五角星有5个角,7个五角星有多少个角?
15、一个盘子里有5个杯子,9个盘子里有多少个杯子?
16、小朋友们折纸鹤,每人折了5只纸鹤,5个小朋友折了多少只纸鹤?
18、同学们去野营,一共有19名学生要宿营,每顶账篷最多信4个人,5顶账篷能住下吗?
19、5个小朋友分38块饼干,每人能分到8块吗?
20、一双筷子有2根,4双筷子有几根呢?
21、一头大象有4条腿,两头大象有几条腿?
22、一只青蛙有2只眼睛,7只青蛙有多少只眼睛?
23、一个人有2只手,4个人有几只手呢?那么9个人呢?
24、摆一个△需要3根小棒,摆两个△需要几根呢?
25、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几条腿?
26、小朋友们摆花片,每2个花片一组,一共摆了8组,一共多少个花片?
27、二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参加跳绳比赛,每3名一组,一共分了5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
29、6个2相加是多少?
30、2只小兔子去森林里采蘑菇,它们每人采了9个,这两只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67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