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条件
1、地理位置
灞桥区地处东经108°59′-109°16′,北纬34°10′-34°27′间,南北长为30.8公里,东西宽为26.5公里,海拔高度为358.9米—1421.7米。区政府所在地纺织城,距西安市12.5公里,东与临潼区、蓝田县接壤,西与雁塔、新城、未央区相连,南与长安区为邻,北以渭河为界与高陵县隔水相望。全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包括洪庆、红旗、狄寨、十里铺、席王、新筑、新合、灞桥、纺织城等。
2、气候条件
规划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区,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降雨量635mm,日照时间为2026~271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2~13.3℃,极端最高气温为41.7℃,绝对最低气温为-20.6℃。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3650~4325℃,年无霜期202~208天。年初霜日期为11月1日以后,终霜期为4月1日以后。风向频率(静风频率)为30%左右,平均风速为2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全年适于旅游的天数为290天,其中最佳的旅游时节为3月中旬至6月底、8月初至11月中旬,约210天。
3、地质地貌
灞桥区以渭河冲积平原为主,具有山、坡、川、滩、塬的多样性地貌特征,包括三个类型区,其中北部为渭河冲积平原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区,东南部为台塬区。
白鹿塬区域地质构造属于渭河断陷形成的阶梯式下降复式地堑,阶地台塬沟堑内以砂孵石、砾石及土状堆积物为主,并有丰厚的新生代沉积。台塬上区地形平缓,地势北高南低,以农业用地为主,地形由南向北依次递减至沟沿,沟顶海拔600m~750m,沟底海拔160m~600m之间,长度约3公里,坡度约30°左右,地面切割成的沟谷长度约为1000~2000m/km2。土壤类型以黄垩土、白垩土、褐色土以及少量的红色土,有机质丰富,保墒性能好,但是透气性差。 1、矿产资源
区内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8种矿产,构成矿床2处,矿点10处,矿化点6处。其中,金矿化石英脉宽约1.5米,出露长10米,含金量2.2克/吨;石墨矿体1500米长,200—250米宽,平均厚度111.47米,储量9325.9万吨,矿物产量640.1万吨,属大型石墨矿床;铸型沙矿断续出露达1000多米,可采厚度2—4米;建筑材料用粘土矿,分布面积约98.2平方公里,蕴藏量4亿多立方米;另外,肪石英、花岗岩、泥岩、细沙岩、方解石、云母等矿体也均有一定开发价值。区内地热开发面积60平方公里,已打出热水井10多眼;白鹿塬矿泉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有用矿物质含量高,有益元素含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动植物资源
区内鲸鱼沟(亦称荆峪沟)为当地自然名胜,沟首自蓝田县安岱场村,沟尾至灞桥区高桥乡,总长度约15公里。此地沟壑纷歧、溪流曲折、翠竹丛生、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塬上植物以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以及蔬菜、瓜果、药材等经济作物。沟坡上部的坡阶地生长着枣子、石榴、杏子等;沟坡下部为成片生长的竹林和竹树混合林,间生核桃、杏树等杂果林和次生林;支沟内生长有酸枣、刺槐、灌木等次生林及花草。沟坡的林木茂盛,植被覆盖状况良好。
沟坡内的动物资源主要有麋鹿、野兔、野猪、野牛、野鸡、喜鹊、黑头鹤、麻雀等。
3、文化旅游资源
陕西是黄河文明和汉语文化发祥的中心地域,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大省。作为名城故都西安的人文明珠灞桥,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与周秦汉唐文化的兴存区。“周秦故里”、“大汉雄风”、“盛唐气象”三大历史时段中的各种历史人文景观,悠然形成体验中华文明与人文历史的“华夏旅路”,其旅路从“蓝田猿人遗址”到“西安半坡博物馆”,自然涵盖灞桥区。久负盛名的灞河与灞桥地带,既有自然形成的优美的生态景观,又有历史形成的幽雅的人文景观,恰与故都西安相衔接而呼应。区内有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龙山文化米家崖遗址和隋汉灞河古渡遗址、汉文帝灞陵、黄巢练兵遗址,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以及白鹿塬、鲸鱼沟、洪庆山竹翠林青,构成集中而丰富的审美文化资源、产业文化资源与经济文化资源。
4、水资源
“八水绕长安,灞桥据其三”,区内灞、浐、渭三河交汇常流,流长60公里,流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其中,渭河在区内流长约10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灞河在境内流长约34公里,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浐河在区内流长约11公里,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区内浐、灞、渭三水是西安市水源地之一,年过境客水总量达64.02亿立方米,加上1.8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储量,累计65.8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5、其他资源
区内电力资源充足,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灞桥区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办229个行政村,8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9万人,其中农户67687户,农业人口27.5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6.2%,2008年全区农村劳动力1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9%,男女劳动力比例为1:0.95。
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8亿元,同比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7.5亿元,同比增长26.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52.3%,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9亿元,同比增长24.9%;实际利用外资2898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12元,同比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18元,同比增长27.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8‰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7%。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随着都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其消费结构开始从生活必需品阶段向耐用型和休闲娱乐型消费品阶段转型,对农业功能的要求也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灞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开发建设,不仅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多样化需求,而且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仅2008年,全区旅游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次,白鹿塬核心区域达到50多万人次。随着区内旅游环线的有效衔接和重点旅游景点的深度挖掘与精心打造,客源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游客规模将会大幅度增长,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灞桥区是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肉、蛋、奶、蔬菜等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近年来,区内生产的肉、蛋、奶、菜、果等鲜活特色农产品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仍然难以满足都市人的消费需求,以樱桃、葡萄等特色果品生产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灞桥区樱桃挂果面积1.45万亩,年产樱桃6500多吨,樱桃鲜果产值达到10400万元。全区樱桃旅游总收入达3012.5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7.2%。其中接待游客人数逾5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农家乐销售总收入1062.5万元,同比增长23.5%。 根据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灞桥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总面积达到139平方公里,主城区已拓展至产灞河两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平川地区农业用地日益减少,灞桥区农业发展布局东移已成定局。区内东部的新合、新筑东部、狄寨塬、洪庆山和灞陵坡等坡塬地区将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为此,灞桥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方向,按照“优化种植业、规范养殖业、提升加工业、活跃流通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财政支农、农村小额信贷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好。
1、薪资高,西安庆安畜牧设备有限公司应届毕业生工资在每月3000-3500元,还有500元生活补贴,正式员工每月6000-8000元,根据工作时间会有增加。
2、福利好,西安庆安畜牧设备有限公司颁发全勤奖、季度补贴、绩效奖,提前竣工奖,法定节假日工资三倍,每月有带薪休假,缴纳五险二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72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