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小吃是什么
簸箕粄
1、簸箕粄 做法: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是长方形的铁板),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与油条相似。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仙人粄
2、仙人粄(也叫仙水冻) [2] 仙人粄,也叫仙水冻。是用盛产于赣南、闽西、粤东山区的一种“仙人草”熬制而成。由于只需用少量的“仙人草”就可以做出比“ 仙人粄
仙人草”重量多十几倍的板来。有如仙术般的神奇,因此,人们便将用这种“仙草”制成的食品称作“仙人粄”。制作原料:仙人草、水、土碱(丙药)、淀粉、白糖或蜂蜜。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干仙人草熬地瓜粉,另一种用青色鲜嫩仙人草熬米浆制成。客家地区大都用第一种方法制作。儿时,我常看母亲制作仙人冻。每至五、六月间,正是仙人草茂盛的季节,母亲便到山坡沟谷采回仙草,然后将鲜嫩的仙草洗净晒干,捆成一束束长条状贮藏起来。制作时,即取出一束,略加切断,以清水洗干净,添适量食用碱,放在锅中熬成汤汁,以洁净的纱布过滤去渣,复将去掉草渣的仙人草汁倒入锅中,按比例缓缓注入已经稀释的地瓜粉,用勺子搅拌成浆糊状,起锅后,倒入备好的搪瓷盆中,俟冷却后,即成仙人冻了。然后用刀于容器中将仙人冻划成若干小块,以醴泉浸泡之。既使其更加清凉,又便于延长储存时间。吃时,取一小块仙人冻置于碗内,打碎,加白糖(或蜂蜜),再洒上几滴薄荷水即可。入口清清的,滑滑的,软软的,凉凉的,凉爽透心。有股“仙”味在心头。
萝卜粄
3、萝卜粄材料:粘米粉300克、白萝卜1条、香菇4朵、虾米25克、瘦肉50克、 萝卜丸
盐(少许)、鸡精(少许)、油 做法:①、先把粘米粉用水调成桨加一点点盐(不能多,因为炒材料的时候还要加一点盐)②、白萝卜切细丝(或是剁小沫也可以)、香菇跟瘦肉剁成沫、虾皮洗干净炒干备用③、锅里放油烧热,放瘦肉跟香菇炒熟,再放进虾皮跟白萝卜翻炒一会加上盐④、把3里面炒好的材料倒进米粉桨里搅匀。⑤、把调好的材料倒进蒸盘里(蒸十分钟就可以了)小贴士:蒸好的萝卜粄也可以放凉后再切成小块用煎锅稍为煎下,更香更好吃。
芋子粄
4、芋子粄制作过程:①、选好上等芋卵,洗净,蒸熟,去皮,趁热捣成泥状。②、芋卵泥中拌入木薯粉、水等,和匀,使芋卵泥具有一定韧度。③、抓一小撮揉成图中元宝状,入滚水中烫熟取出,加入各种配料即可。
黄粄
5、黄粄黄粄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首先要选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树枝、干稻草等),把这些干柴草烧成灰,并在灰中加入一些杨梅叶子(调色用)和少许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黄粄吃后过冷),然后,把 草木灰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时,将约占1/3的糯米和约占2/3的籼米淘净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浆。再将米浆倒在锅中用文火煮,注 意在煮米浆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而不致烧糊,从而制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粄团,将粄团取出放在铜盆中,再把粄团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粄团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黄灿灿、香嫩嫩的黄 粄便制成了。
苎叶粄
6、苎叶粄(也叫粗叶粄、清明粄)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绿常青。苎叶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乡亲和游子的喜爱。 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制作 腌面腌粉
方法是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和井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常吃苎叶粄,能耐饥渴、长力气,除皮肤疾患,强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
味窖粄
7、味窖粄味窖粄是客家最大众化的食物,用大米磨成浆后与少量土碱水拌匀,用开水冲浆,盛入小碗蒸熟。蒸成碗面四周膨胀,中间凹成窝形,以甜酱油(红味)佐食,故称味窖粄。梅县街头常有油煎味窖 粄,是客家特有的传统风味食品。
糍粑
8、糍粑 农历十月初,秋收之后,农闲时的客家人便开始做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录录烧”,这正是新鲜、热腾腾的刚做好的糍粑的写照。一个个白白软软的糍粑里头包裹着炒熟的花生、芝麻和新鲜的白糖,吃起来口感绵软香甜,在品尝糍粑的同时,或许你也能感受到客家人纯朴的情怀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算盘子
9、算盘子这是一道客家传统小吃,既能做菜,又能当主食。别小看这道菜,要做到既弹又爽滑,热吃、冷吃各有各的味道并非易事。算盘子是以木薯与芋头淀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制作的技术难点在于搅拌材料时温度的把握。在烹制时以香油、葱、蒜蓉炒香,注意在起锅时调味。
编辑本段肉类举例
1、烊豆腐(也叫酿豆腐)
烊豆腐不仅是逢年过节的一道主菜,尤其每年春节的团圆饭,烊豆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客家人的一道特色小吃。烊豆腐制作也简单,首先选好馅料,主要是半肥半瘦的猪肉、配以香菇、葱头剁成馅。把豆腐切成四方小块,中间用筷子挖个小洞,将馅置入。锅里撒上猪油,生起灶火,将豆腐放进锅里,火不宜 大,直待呈金**,而后放上盐、酱油、味精等调料,即可就食。后来也用苦瓜横切成一圈一圈,中间的挖去置入馅。 逢年过节,山村弥漫着烊豆腐的清香,家家户户的餐桌都有那道传统的菜。从前,没钱买大块肉的人家,去市场买上半斤几两肉制作烊豆腐,凑了那分热闹,也算是过节。如今,烊豆腐堂而皇之地摆上了餐桌,成了客家人待客的一道好菜。
过年粄
1、过年粄(年糕或称糖糕)制作过程:①、大米泡水后晾干,碾成粉末,晒干备用。②、用干净盆器盛取适量大米粉末,微热油锅中加白糖熬成稠状,倒入粉末,用筷子迅速搅动使热量四处扩散,加入红塘、开水和捣碎的花生、陈皮等,最终搅至糊状。③、取一铜盘,洗净擦干,表面涂上一层花生油,将米糊倒入,上蒸锅蒸熟后,表面撒上事先炸过的芝麻即可食用。有些蒸制年糕的高手能把年糕蒸至晶莹剔透,犹如琥珀,花生、杏仁一类干果完全烂熟其中。食用时配以茗茶,味道更佳。
炸角子
2、炸角子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少不了要做角子,其做法先把芝麻、花生、白糖、椰蓉搌成干馅放在碗里备用,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鸡蛋、白糖、猪油加入少许水不断搅拌,再用面杖压成饺子皮样(与北方包饺子相似),把干馅放入面皮捏成饺子样放入油锅炸熟捞起,待冷却后装入坛里避免受潮密封起来,待节日时启用。油果和麻花的是事先把搅拌好的米粉捏成长稚形、条形和圆形,其油炸做法和装坛过程与角子相同。3、烧麦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便叫“烧麦”。主料:猪肉馅 辅料:云吞皮、鸡蛋、青豆、洋葱调料:香油、酱油、盐、胡椒粉、淀粉、料酒、姜末烹制方法:①、将洋葱切成小粒放在盆中用淀粉拌匀;②、将猪肉馅、香油、酱油、盐、鸡精、胡椒粉、料酒、姜末、鸡蛋打上劲后和洋葱粒拌匀;③、用云吞皮做皮包成烧麦,顶上放一个青豌豆,上蒸锅蒸8-10分钟即可。特点:浓香软糯,老少皆宜。烧麦皮的制作土豆一劈两半,放锅里煮熟,迅速捞出沥水去皮,放进面和生粉均匀混合的盆里,边用器具碾压土豆边用筷子搅拌,等不烫手时,用手把没碾碎的土豆捏碎,把面活成均匀的面团,放在盆内用干净的布盖上,待用。
艾粄的做法一
材料: 生粉500g、糯米粉500g、新鲜艾草嫩芽500克、糖适量、炒花生仁200g、炒芝麻200g。
做法:
1、首先准备好生粉、糯米粉、新鲜的艾草嫩芽和白砂糖、水。把生粉和糯米粉按1:1的比例混合到一个干净的大盘子里混匀备用。
2、煮一锅水,待水沸腾时将新鲜的艾叶倒入锅内,不要盖盖,继续煮至水开,即可捞出,沥干水分。待艾叶冷却后,拧干多余的水分,放置在砧板上,用刀背将艾叶剁碎后装盘备用(不要用刀刃剁,剁出来口感不好)。
3、将处理好的艾草、糯米粉、生粉、糖(糖加适量,按个人口味增减)混合到一个大盘子里,往米粉里慢慢加水,少量多次,边揉面团边加水,将米粉与艾叶充分混匀,直至面团成型(面团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以不粘手为宜)。
4、将炒制的花生仁、芝麻研磨成粗粉。
5、将研磨好的花生仁、芝麻与适量白砂糖混匀作为备用馅料。
6、将香蕉叶洗净,裁成小块,平摊在蒸笼上。蕉叶是用来盛放艾粄,以至于不相互粘黏的。
7、取一小团如乒乓球大小面团,揉捏成饼状(不要太薄,否则会漏馅),倒入两茶匙的馅料,像包包子一样,把馅料包起来。
8、把裹好馅料的艾粄贴着香蕉叶放与蒸笼里蒸25至30分钟就可以了。
艾粄的做法二材料: 糯米粉2000g、眉豆1500kg、艾草500g、油适量、盐适量、白砂糖适量。
做法:
1、新鲜的艾草要摘最嫩的部分。
2、用水泡以下,洗干净。
3、放入锅里,用水煮开,然后换冷水泡,泡一天一夜,中间要多换几次水。
4、捞起,挤干水分。
5、切碎,备用。
6、眉豆先煲好,晾干水,加少许的油,白砂糖,盐,炒干水分,乾乾的豆沙即可。
7、炒好的豆沙馅,备用。
8、在盆里倒入糯米粉备用,做皮用的。
9、锅里放适量的冷水,糯米粉,白砂糖和艾草充分搅匀。
10、所有材料搅拌均匀之后,开火煮。
11、煮的时候要不停的搅拌,糯米粉起泡泡不粘锅就可以了。
12、放入糯米粉中,趁热和面。
13、搓到不粘手即可,不可以太硬,不好包。
14、皮的大小由自己掌控,先做成小杯形状。
15、豆沙馅揉成团。
16、塞到皮里面,慢慢包起来,不要撑破皮了。
17、把封口捏实。
18、做好的放在盘子待蒸。
19、把新鲜的蕉叶洗干净,撕成片,大小适合,在上面涂一层油,排好放在架子上面。
20、柴火蒸起来。
21、20分钟起锅。
艾粄的做法三材料: 艾草200克、白砂糖50克、糯米饭150克。
做法:
1、摘回来的艾草清洗干净,把比较老的硬杆摘掉。
2、放入清水盆内多清洗几遍。
3、洗净的艾草沥干水分。
4、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
5、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煮10分钟。
6、煮好的艾叶放入搅拌机内搅拌烂。
7、搅拌好的艾叶放入适量糯米粉和白砂糖。
8、和成糯米团。
9、取其中一块糯米团用手团成圆形,然后再按扁。
10、平底锅倒入适量油把做好的艾饼放入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艾粄的做法四材料: 糯米粉1000g、粘米粉500g、白萝卜1200g、腊肉350g、腐竹200g、蒜梗250g、艾草350g、油适量、盐适量、胡椒粉适量、苏打粉2g、白糖80g、面粉少量。
做法:
1、热锅,放多点油入锅烧热。
2、待油烧热后放入腐竹入锅炸,用锅铲不停地翻腐竹,让其均匀上色。待腐竹炸至表面金黄即可。
3、炸好的腐竹沥油,再用水泡一个小时。
4、泡好的腐竹切成1cm长的块,切好待用。
5、蒜梗就是蒜苗摘去绿色叶子部份剩下的茎梗。
6、蒜梗洗好切成丁。
7、腊肉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去皮,再切成和腐竹一样大小的肉丁。
8、艾草洗净,沥水。
9、锅里煮水,水开后放艾草入锅,加入2g苏打粉,煮好的艾草捞起沥水。
10、萝卜去皮,刨成丝。
11、热油锅,把萝卜丝放入锅里炒,放入少量的盐,炒至萝卜出水,然后把萝卜盛出,萝卜水倒了。
12、再热油锅,把腊肉放入锅里炒,炒至腊肉出油出香,放入腐竹,再炒一会。
13、放入蒜粒,炒匀。
14、然后放入萝卜丝、胡椒粉、盐,炒匀,盖上盖子焖四五分钟。
15、焖好后装盆,待温度降至三、四十度再用来包。这样馅料就准备好了。
16、把艾草放入料理机,再加入少量的开水,打成蓉。
17、把糯米粉、粘米粉混合均匀,再把打好的艾草蓉倒入盆里。
18、再放入适量的开水、70g白糖、3g盐,用手揉成面团,揉好的颜色非常漂亮,带有抹茶那种绿色。
19、准备少量面粉,在手上抹上面粉,取一块糯米团,搓成圆形,再把它做成一个小碗的形状。
20、放入炒好的馅料。
21、把两边的皮合在一起,捏紧收口。
22、蒸架上刷上一层油,把包好好的萝卜粄摆上蒸架。
23、锅里煮水,水开后入锅蒸20分钟。
艾粄的做法五材料: 糯米粉3000g、生粉1000g、艾草适量、油300ml片、糖适量、炒花生适量、炒芝麻适量、白糖适量、清水适量、垫叶适量。
做法:
1、干艾草,采摘之后晒乾,然后择去茎梗,只留下叶子,用时提前一天泡清水里,中途更换2~3次水,非常繁琐的工序。
2、泡过水的艾草放开水锅里煮。
3、煮十来分钟捞起挤干水,像一团棉絮似的艾草剁烂。
4、大锅里放水、片糖熬糖水。
5、片糖熬融化 加入剁烂的艾草。
6、放花生油,需要很多油,这样艾草做出来口感好。
7、这么一大锅 放了足有半斤油。
8、加入炒过磨成粉的芝麻一起熬。
9、熬好的艾草芝麻糖酱,煮开就算熬好了。
10、熬好艾草糖浆准备揉粉,糯米饭和生粉的比例大约3:1。
11、将艾草糖水分次倒入糯米饭里,边揉边看情况添加糖水。
12、煮开的糖浆水很烫的,趁热揉面。
13、不停的揉、揉啊揉,揉的越久越有韧性口感越劲道。
14、揉好的生坯粉团,放锅里蒸5分钟。分次蒸 也太多了,
15、准备混合好的馅料:炒过的花生、芝麻、糖。
16、揉好后要尽快分小团包馅拓印。
17、蒸过的粉团趁热揉,冷了就揉不动了,揉均匀,同样多揉更有韧性。
18、揉好粉团,随手抓一小团,按扁放一勺花生芝麻馅。
19、包起来。
20、拓印工具,必需的。
21、一个个的拓印。
22、拓印。
23、拓印好的印粄,我们也叫艾粄,艾叶做的印粄。
24、野生的一种树叶,2面洗净,锅里煮点热水,倒入油,然后用那个油汤水泡着树叶,用泡过油水的树叶垫印粄,不会粘叶。
25、开水下锅蒸15分钟,出锅。
艾粄的做法六材料: 新鲜苎叶适量、水磨糯米粉600克、红糖少许、瑶柱适量、虾米适量、蒜头10瓣。
做法:
1、前几天到乡下去玩,在路边找到了几株很嫩的苎麻,本想摘多些的,可惜只看见这几株。艾草、鸡屎藤倒是见到很多。于是就摘了它的叶子拿回家做苎叶粄。
2、把苎叶水洗干净、锅里煮开水煮软苎叶,然后捞起挤干水分。再用刀把苎叶剁的碎碎的,或者用搅拌机打也可以。
3、泡软瑶柱和虾米。
4、瑶柱和虾米切碎、萝卜干切丝、红葱头也要切碎。
5、把瑶柱虾米还有萝卜乾,蒜头一起下锅炒香。如果萝卜干太咸,可以切丝后用清水抓洗几遍。把咸味洗掉。
6、这次找到的苎麻太少了,所以糯米粉团颜色较淡。和糯米粉团的方法:剁碎的苎叶掺和在烫过的糯米粉中,粉团是甜的,包的馅的味道是咸的。
7、把粉团分成小块,包上炒过的馅。
8、包好的苎叶粄。
9、上锅蒸20分钟左右就差不多出锅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1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