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野猪的养殖技术
野猪养殖技术: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一个野猪品种,基因稳定。公母猪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它不同于家猪,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开发前景极为乐观。 一、经济价值 特种野猪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优点,又克服了野生母野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下不易成活和难以发展等缺点,使之能正常饲养繁殖。特种野猪肉香味很浓,具有“野味”的特色,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后腿肉的脂肪只有家猪的50%,含有17种氨基酸、亚油酸、亚油酸(C18-2)含量比家猪高2.5倍。亚油酸是目前科学界认为唯一的人体最重要和必须的脂肪酸。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品摄收而获得的一种脂肪酸。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意义(也是治疗冠心病的特效 脂肪酸)。并有野味、保健、经济三大优势。特种野猪作为猪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以及解决目前家猪生产跌入低谷需转换替代新品种的好机遇,作为外向型和旅游经济产品,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有关科研单位的专家鉴定,特种野猪肉内,含有较高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作为一种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于动酸,可作为一种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于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硬化性疾病的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变,特种野猪肉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保健食品, 经常吃特种野猪肉能降低血脂,可以防治动脉硬化,销售势头很好,目前供不应求。如在发展推广后饲养批量不大时可将特种野猪的腿加工成“野猪”火腿打入国内外市场。其他分割下的胴体部分进行真空包装加工成野猪风味腊肉条(50克一包),价可售到5元,折合成公斤价为100元/kg效益非凡。 二、生物学特征 特种野猪仔猪产下时身上有条纹,长大时猪毛呈黑色或褐红色、耳小、尾比家猪短,嘴较家猪长,毛密,蹄黑色,性较温驯;但公猪行动比家猪敏捷。同等体积比家猪重10%,瘦肉率比家猪高出53.5%。经专家用剪切力与家猪比较证实其肉比家猪肉鲜嫩(剪切力只有家猪的50-61%)。“野猪”的背膘薄、板油厂(只有家猪的六分之一),吃生食,头和腹部较小,日饲量仅为家猪的三分之一,合群性强、耐粗食、抗病能力比家猪强。年产仔2.25-2.5胎,每胎8-16只。 三、饲养技术 1、圈舍设计:分里窝室与外窝室。里窝室是供“野猪”饮食和睡觉场所,面积约为长3.5米,宽2.5米;外窝室是供运动和晒太阳、饮水的场所。设饮水槽,面积为里窝式的1.5倍。里外窝多均用水泥沙浆铺成,但不可太光滑,保持圈舍干燥和清洁卫生。 “野猪”与家猪圈舍不同之处就是要在离外窝式1.2米处砌一条通道,以使种公猪进入任何已发情母猪的圈舍配种,尔后通过道返回原室饲养。 2、饲料配方: 玉米粉20%,麦麸33%,豆渣或少许大豆8-10% 三七糖22%,骨粉0.5%,氨基酸(每头每天)15-40克 碘盐0.5千克,青饲料15% 3、疾病防治: ①猪瘟的防治:抗瘟病的防治:抗猪瘟血清每次5ml肌注,每天两次,连注3-4天。还可采用大剂量(50头份)猪瘟免化弱毒疫苗一次皮下肌注。 ②猪肺疫病的防治:先用青霉素180万X2肌注(75公斤以上体重),再注射氧氟沙星5mlX2,每天两次,连注三天,效果极好, ③猪丹毒病的防治:该病又称“打火印”,治疗方法上可按每公斤体重4万单位青霉素深部肌注,每日两次,连用3-5天,并配合用浓肥皂水擦猪身,擦成肥皂泡罩住猪身的状态,有奇效。 养殖野猪的常见误区 特种野猪是近年在养殖行业不景气的大气候下持续走俏的一个新品种。它主食青草、玉米秆、红薯等青 绿饲料,成本极低,仅家猪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质特别鲜嫩香醇、瘦肉率高达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绿色滋补食品,在市场极为畅销,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应求。一只野猪年产仔约20头,可获利0.5—0.9万元,效益是家猪的十几倍。另外由于它长期生存于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猪强,养殖较保险。因此,养殖野猪已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首选品种。但在我们多年养殖野猪过程中,发现一些没有接受正规场家培训的养殖户普通存在以下养殖误区: 一、断奶过早 许多农户在养殖野猪时,为使其早配种及让仔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乳。但野猪乳腺不发达、泌乳量小、放乳时间短,如过早断奶容易导致仔猪个体小、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胃肠功能较差、易出现疾病。根据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多年的饲养观察,野猪仔应以45天断乳为好。 二、饲料不合理 野猪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占70%,食量少,一天仅需喂两餐。而有些农户养野猪时全部喂全价饲料,使野猪长得太肥,导致不发情。虽然采取增加运动量、限饲等方法后可正常发情,但时间一般要推迟几个月,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饲料,增加了成本。 三、不注重防疫 许多养殖户不重视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规范、不科学。科学的免疫应该是根据当地的疫情而制订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 另外,一些养殖户卫生防疫观念淡薄,养殖场随意让闲人参观,且极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实消毒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根本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并在养殖场门口、生产区门口与猪舍门口设立三重消毒池,人员进出都必需消毒和换工作服,经营13年来从未发生一次疫情,可见防疫的有效性。 四、不注重猪舍卫生和环境消毒 猪的排泄物较多,容易造成细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猪舍卫生,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绝疾病的传染。但目前大部分的养殖场卫生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多,据报道一只苍蝇即可携带600万个细菌,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影响养殖效益。 五、不注重技术学习和技术培训 野猪虽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猪强,但仍有许多基本知识必需掌握。目前一些养殖户在引种时没有经过正规场家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另外,在养殖时又不注重技术学习,不能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饲料量、饮水量、活动情况、大小便的变化,使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技术、管理的差异,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也相差许多。
希望采纳
猪养殖这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野猪抗病力强、瘦肉率高、肉品质好、养殖成本更低,效益更好,发展前景广阔,都比 家猪 要更胜一筹。由于市场紧俏,2006年的野猪市场价格由2005年的每公斤30元上涨到40多元, 上海 等地更是达到56元/公斤的高价。农户养殖一组野猪 种猪 ,一般利润可达10万元以上,所以目前许多家猪养殖场纷纷转产养野猪,也成为许多投资者、养殖户的首选项目。现将其 养殖技术 介绍如下: 一、合理建场: 野猪场舍最好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便于排水。原有家猪舍加高并稍加改造也可养殖。新建野猪圈舍一般由内窝室与运动场组成,要求水泥铺地,要求采光和通风。内窝室供野猪睡觉、采食,长约3米,宽约2.5米,圈舍加棚,建成一般 猪舍 样式,建一高一低两个自动饮水装置,供小猪和大猪饮水,上盖顶棚。运动场不盖顶棚,供野猪 排便 、运动和晒太阳,长约3米,宽约2.5米,靠围墙处设一排粪沟,围墙用水泥抹面, 建筑高度 为1.7米~1.8米。野猪母猪舍应在内窝室加建一仔猪保 温补 料室。在内窝室与运动场之间留一条1米宽的通道,以利于野猪自由出入,栏门一般留在内窝室的前面。 二、科学选种 特种野猪 根据杂交方式的不同,其所含纯种野猪的血缘有100%、75%、50%、25%等多种不同纯度,根据饲养情况和市场反馈,养殖时应选择75%纯度的特种野猪为最好,如果纯度更高其生产速度极慢、产仔数少、难饲养,而如纯度更低如50%、25%的特种野猪则外形、抗病力、耐粗饲、瘦肉率、营养成份等方面 与家猪相差无几,没有饲养的价值。同时,由于杂交、选育的方式不一样,同是75%的特种野猪种猪其抗病力、产仔数等也相差很大,如一般的特种野猪其胎产仔数一般在6~8头,而福建省招宝农庄历经10年选育的高产系特种野猪胎产仔数一般在12~14头,最高可达17头,是一般野猪的2.5倍。同样是养野猪,效益可能差几倍。养殖户一定要把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场家作为首要任务,特别要警惕许多不法场家以劣充优。 三、配种技术 野猪适宜的配种时间为出生后5月龄—6月龄,体重40千克~60千克。母野猪发情时,一般采取初产母猪配早、经产母猪配晚的原则。野猪发情时, 外生殖器 明显红肿,当外生殖器由红色变为暗紫色,由肿胀变为稍皱缩,或用手摁住母猪臀部,母猪站立不动时,为最好的配种时间。配种时,公母野猪配种时间约需10~20分钟左右。根据饲养经验,最好采取复配方式,即间隔6小时~8小时后再重复 交配 一次。这样可明显提高母猪的受胎率。配种时,一般多采用将野母猪赶入公野猪舍的方式,这样由于公野猪不用熟悉新的环境,容易配种更快、更成功。待确认交配成功后,将母野猪赶回其猪舍。过20天后,再观察母野猪是否还发情,一般母野猪发情周期为16~18天,如不发情,证明野猪已交配成功。 特种野猪食量较少,一般一天喂2~3次,喜生食,食性杂,各种杂草、菜叶、植物根茎、作物秸秆等都可作为野猪的饲料。野猪特别喜食青绿饲料,如 红薯 藤叶、青刈玉米、 马铃薯 、树叶、自种牧草等,可占日粮的50%以上,配合少量精饲料即可养出健壮的野猪。精饲料一般由玉米、 高粱 、 大麦 、稻谷、 甘薯 等谷类籽等 能量饲料 和 豆饼 、 花生饼 、 棉籽饼 、骨 肉粉 、 鱼粉 等 蛋白质饲料 以及一些 维生素 、 氨基酸 、矿物质与 微量元素 等营养物质添加剂组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3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