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山地车轴距多少骑行最舒适?

1,广谱说“最舒适”,看长途变速旅行车的轴距。2,轴距,业内没统一规定,因品牌的“车架几何”设计与车型的市场定位而定,即便同一个品牌的同一类型山地车,入门的和中高的,因几何不同,导致轴距不同。3,山地车按轮组尺寸,车架分为三大规格:26寸、27.5寸(650b)、29寸(29er),同一类型的车,比如都是售价5-6千的XC级硬尾车,三大规格之各自采取的轴距也有明显差别(26寸的基本最小,29寸的基本是最大)。4,山地车有很多类型,也影响到”几何“(进而影响到轴距):娱乐入门级硬尾(捷安特ATX 6xx和7xx系列为代表)、XC(越野)级硬尾(比如捷安特XTC SLR)、trail(林道)级硬尾(比如美利达 Big Trail 800)、XC级软尾、XXC级软尾(综合了软尾和硬尾特点的新车类)、林道级软尾、AM(全地形越野)软尾、Enduro(全地形耐力越野)软尾、DH(速降/坠山)级软尾、长途型硬尾(近似于长途变速旅行车)等。其中DH级山地车的轴距相对最小,因为“灵活性(机动性)”为最大要求之一、长途型的轴距相对最大,因为舒适性为第一。

山地车轴距多少骑行最舒适?

下3图即“几何图”,“K“是轴距。两种不同的车,而且尺码不同,导致轴距各不同。第一个是崔克FX城市休闲车,偏向舒适的几何设定。第二个是崔克Marin(入门的XC硬尾山地车),几何是舒适+越野操控的混合设定。第三个是崔克Procaliber(中高端XC硬尾山地车),几何是”现代XC几何“,偏向高速越野操控(舒适性是靠其它技术实现的,包括吸震好的高级碳架、中高端避震前叉、更好的轮组以及自家“黑客技”——即iso断开器来实现的)

崔克的车架iso断开器技术(提供避震,但不影响踩踏发力)(其它大牌子比如拉皮尔、闪电也各有自己的车架避震技术,由此也可看出,轴距不是解决舒适性的唯一要素)

旅行自行车选择

正确的乘车姿势是安全之母

乘车的姿势,是由骑士与单车之接触点(把手⒆?妗⒔盘ぐ?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然而姿势又与骑士的身高尺寸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单车的乘骑姿势,不但决定筋肉收缩运动的效率,同时决定了是否能安全的操纵把手与刹车。

所以说,正确的乘骑姿势是安全之母。

一、骑乘前须作以下检查

1.制动效果的检查

*紧握刹车手把,刹车把与把套若相距2~3cm则证明没有问题.

*然后立好车支架旋转车轮实际检查一下自行车的制动效果.

2.车胎气压的检查

用手指挤压车胎顶部检测一下胎内空气压力.平时清留意记住规定气压数值的手感.最后检查一下外胎有无开裂.

3.花鼓的检查

检查花鼓的固定螺丝,快拨等是否上紧

4.连接部牢固度检查

将自行车从20cm高处落下,如果出现异常响声,请判断出声部位进行修理调整.

5.变速器的检查

边快速旋转曲柄边拨动变速杆检查前后变速系统的变速效果.如果出现不变速,跳档或蹭链噪音等问题时自己或者请自行车店进行一下调整.

二、基本骑行要点

1.起步的姿势

与骑普通自行车不同,跨上车后蹬住脚蹬为起步准备姿势.然后蹬起脚蹬顺势提起腰再坐上鞍座完成起步动作.

2.基本骑行姿势

使身体保持放松状态,用适当的前倾姿势,胳膊肘略向外侧弯曲(用以缓冲起伏路面的震动),紧握住自行车把手.

不正确的姿势!!

胳膊肘绷得僵直,这样难以缓冲震动,容易失去平衡.

3.刹车的操作方法

一般而言前后刹车力量分配比率为前3后7,刹车时为了防止后轮翘起,要向后抽腰移动身体重心.另外刹车时保持曲柄处于水平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刹车把的操作方法

一般二指刹车把使用食指和中指,特点:容易微调整,全地形使用.

若使用中指与无名指,特点:制动力高,手把方向控制牢靠,适于越野骑行.

5.变速的操作方法

为了减少能量损耗,关键的是要始终保持脚踏具有一定的节奏.根据路面的不同状况进行相应的变速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快拨的使用方法:一般高档的山地车都用二指快拨,当上坡或感觉累需要减档时用大拇指推动主变速杆.下坡疾行等需要加速时用无名指推解除变速杆.

*以上为(右) 后变速系统操作,前变速系统(左)的操作方法正好相反.

三、安全的乘骑技术:

1.三点调整法:

是综合单车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及安全驾驶等三项原则而成。

a.调整座垫<高低>位置:以<脚跟>将踏板往下踩,能使下肢的各关节肌肉圆滑收缩运动,同时以脚稍微伸直为原则。

b.调整座垫<前后>位置:将踏板位置踩至斜45度处,然后调整座垫前后,以能配合脚之筋力最大出力位置为原则,从膝盖中心之垂直线刚好通过踏板的中心。

c.调整把手的前后与高低:把手的高度,大抵下,上翘型把手约比座垫高出3~5公分,平型把手则与座垫等高。下弯型跑车其上面则与座垫等高。调整后,须注意把手方向再锁紧。

d.正确乘车姿势,上半身稍前倾,手肘稍弯曲,成正三角形。

2.座垫的坐法:

类似骑马姿势,将体重分散于把手上与踏板上,不可将全部体重置于座垫上面,以防止臀部的疼痛。

3.踩踏的技巧:

脚的位置以鞋长前面1/3处,落在踏板正中央为最适当。脚的活动必须与单车的中心线平等,张得太开或太窄,踩踏的效率会减弱。速度要保持均速,否则容易疲劳。特别注意,后半部的勾拉动作,将踏板勾起来。

4.变速的技术:

变速装置是<减速>,而不是加速,是求脚踏回转数的一定,以免除因出力不均而产生的疲劳。所以变速是为更省力更舒适而设计。

变速的时机为,上坡、下坡、路面凹凸不平、逆风以及疲劳的时候。也可以说当踩踏感觉吃力时,即为变速的时机。

5.刹车技术…行驶中最重要的一环:

a.紧急刹车的技术:大家都知道紧急刹车的原则是先刹后刹车器,但紧急情况时,谁都会前后一起刹。如果减速太快,人往往会被往前抛。为防止这种危险情况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养成将臀部往后推的习惯,同时先刹后刹车器。如果有充分的距离,用<断断续续>的刹车方式,将速度慢下来。尤其在雨天或细石路或下坡,更须如此。行车当中,要随时提醒自己<路况>与<刹车距离>的关系。

b.控制速度:特别在下坡的转变之际,一定要在转弯之前,控制车速,以为防止我们冲出而超越道路的中心线或被离心力拽出路面的危险。

6.爬坡的技术:

爬坡的时候,只光用脚力踩踏,会倍感辛苦,其解决的技术有三:

a.变速:将后飞轮逐渐往大的齿盘移动或前方的大齿盘移往小的齿盘(链条往内侧移动就是变轻),以自己感到最适当为原则。

b.运用上半身的力量:握住下弯跑车型把手的下方,腰稍往后移,握往把手往胸前用力拉,踏板往前踩,如此可以很自然的运用到上半身的筋肉群,减少上坡的辛苦,不要将腰离开座垫踩踏,因为如此,会很容易疲劳,尤其是长坡。最好使用2呼1吸的呼吸法,以补充大量的氧气。

c.勾脚:经常骑车的骑士,可使用束脚(现在大部分都用clipless的脚踏),将脚踏回转的盲点后半部,往上拉,以减轻脚的压力。

1. 什么样的车适合旅行?

可以说大部分我们平时见到的车都是可以完成普通的自行车旅行的,在西藏可以看到车友的车有各种各样的,如二八车、淑女车等,都陪着主人完成愉快的旅程。但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一般建议购买1300元以上的车,因为这个价位能更好的保证旅程的顺利完成,减少路上可能因自行车损坏带来的烦恼。

但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追求高价位的配置,越是高端的产品,针对性越强。市面上大多数高端产品是针对比赛用途,追求高刚性、更高的灵敏度、轻量化等利于力量传递的最大速度功能,还有一些是特地为了极高强度的骑行而设计。而旅行自行车所需的是结识、耐消耗性、性能稳定性、舒适度、零配件的通用常见性、易维修维护。

2. 选择什么车种?

选用车种根据个人情况和所用骑行的路线而定,我们可以选择越野山地车、全地形山地车、平把公路车、专业旅行车。

旅行种类的影响:旅行种类自行车旅行大体分两类:信用卡旅行、载重旅行。信用卡旅行指在城镇较密集的地区,不需要带过多露营等行李的自行车旅行。载重旅行指在人口密度低,需要携带大量日常物品,行李很多的旅行。对于信用卡旅行,选择你习惯的车种进行就可以。习惯公路车的车友,采用公路车都可以。

不同路况影响:路面差则选用山地车、旅行车,好路面,平把公路是不错的选择。在我国风景秀美的地方,往往是山区,我们的车必需要有优越的变速系统。一般建议新手购买全地形山地车,能够应付大多数的路面情况以及利于爬山。

路线的长短影响:长途路线,我们要注意骑行中身体的舒适性,自行车旅行中,容易疲劳的是颈部、腰部、肩部和手腕。较为直立的坐姿,会让上面部位轻松,不易疲劳。传统的交通车,坐姿角度最大,身体舒适,但不利于利用全身身体进行发力。全地形山地车和旅行车较好。安装蝴蝶把或是付把的车可以采用不同姿势,可以让不同部分得到休息。长途旅行,建议装上付把。短途路线可以选用自己熟悉的车种来进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7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