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美食
涵江区美食有江口卤面、山里白粿、哆头土笋冻、炝肉、金钱粿、荔枝肉等。1、江口卤面:江口卤面在于面筋、熬高汤和配料上。打出来的面要韧性,下锅后不易糊掉。2、山里白粿:山里白粿因做法独特、口味纯正而久负盛名。3、哆头土笋冻:哆头土笋冻晶莹透明、柔糯清爽、其味甚鲜,列为喜庆筵席上的冷盘佳肴。
涵江区美食有江口卤面、山里白粿、哆头土笋冻、炝肉、金钱粿、荔枝肉等。
1、江口卤面:江口卤面在于面筋、熬高汤和配料上。打出来的面要韧性,下锅后不易糊掉。熬高汤也是重要的程序,挑选猪骨头里最好的骨段,熬出来的高汤白花花的,香喷喷的
2、山里白粿: 涵江山里白粿因做法独特、口味纯正而久负盛名。成品的白粿洁白如玉,带着温热,品尝起来有嚼劲,但不黏牙,味道爽口。白粿有很多种吃法,可直接吃,也可煮、炒、烤等。
3、哆头土笋冻:哆头土笋冻晶莹透明,柔糯清爽,其味甚鲜,被列为喜庆筵席上的冷盘佳肴。将海土笋加水放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食盐,熬至沸熟胶质溶出后连汤舀起,分装在特制的碟器中,自然冷却凝成固体物脱碟便成为土笋冻。
4、炝肉:传统的炝肉,精选里脊肉,切碎、腌好,多会加豆腐丸、豆芽菜。出锅后,肉片爽滑,豆腐丸鲜美,看起来很像平常吃的肉羹汤,但是味道截然不同。这种溜炝汤的烹饪手法是涵江的一大特色,这种做法在外地很少有,当然主是这些炝汤的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5、金钱粿:涵江的宴会酒席必看到的美食之一,口感软且细,又带着炸花生的那种香甜味,这种做法在外地的菜谱上也是非常少见的。现在厨师还根据传统做法做出了另外一种酥香味。
6、荔枝肉:涵江荔枝肉与福州浇汁的做法不同,以油炸为主,更重肉味本身,炸好后蘸上醋和酱油,咬起来外酥里嫩。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烹调后皆似荔枝而得名。在莆田很多地方仍保留将荔枝果肉包裹在肉里,放入锅内油炸的荔枝肉传统做法。
1、定义不同
白粿:白粿,形似北方的年糕,是莆仙山区群众逢年过节和喜庆筵宴的一道风味佳肴。棱稻为梗稻的一种,生长期长、产量低,因而种植面积不多,但其米质的韧性、粘性和香味特优,是制白粿的稻米,城涵人称这种白粿叫“山里白粿”。
年糕:年糕(nián-gāo,rice cake; new year cake)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
2、原料不同
白粿:用优质粳米饭舂制而成的,至今仍是福建各地市地区过年过节的主食之一。莆田人和福州人吃的清淡,做白粿也是一样。白粿在莆田和福州有炒白粿、煮白粿等做法,一般的用肉丝青菜炒,还可以煮成甜食当夜宵,各有各的味道,在莆田还有拌花生糖吃法。
年糕: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的像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
3、产地不同
白粿:白粿产于福建,也是福建各地传统的地方小吃。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白粿”都是福建山里人家家户户“自产自销”。做“白粿”的米,就是选择优质的冬季稻“白谷”。
“白谷”产量低,每亩才收成400-500斤。况且,做“白粿”工序复杂,花费人力物力多,一般动用人力5-8人来帮忙才能完成。
年糕:据说年糕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都城(现江苏省苏州市)传递到四面八方。宁波一带民间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谚。
百度百科-白粿
百度百科-年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8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