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大学用漂亮的学生做宣传片的坏处

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学校的名声影响不好,学校是我们追求真理的地方而不是靠所谓的美女来吸引学生。

大学用漂亮的学生做宣传片的坏处

学校追求真理,保存文明火种,汲取人类已有的经验,历史的智慧,适应社会艰辛的教育目的

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扩大学校的影响度,增加学校的知名度,还能让学生能马上了解学校的优势和特点,更容易招生,能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学生直接的认知。更具体更形象的展现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种不错的宣传方式。

大学生制作高校土味宣传片,是否意味着文化包容性更强了?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许多高校都先后发布了自己的招生视频,之所以会发布招生宣传片,当然是为了提高本校的宣传热度,从而吸引更加优秀的考生进来。不过有一所大学的招生视频却被网友们攻陷,它就是中国著名的王牌大学?浙江大学,据悉,浙江大学在某视频网站上发布的招生宣传片全是被谩骂的弹幕,其中最多的就是恶心二字。作为10大名校的浙大为何会成为众矢之地呢?

那这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火爆网络的?浙江大学努某某案?,不论是从法律还是从道德而言,浙江大学努某某都应当受到严厉的处罚,但作为十大名校的浙江大学的所做所为却让人心寒,在公安部门都已经判处努某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的情况下,浙江大学却给予了努某某留校察看的处分决定,而且还可以在一年之后申请解除,不得不说,作为一所教书育人的学校,它的此举真的让人无比痛心啊。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但在教书的前面还有育人,学校若不能够以身作则,又何谈育人呢,浙大的历史悠久、教学成果丰富,因此也深得大家的喜爱和肯定,但却不料一失足成千古恨,可以说,浙江大学之所以会受到全网谩骂,完全就是它自作自受而已,为犯罪之人开绿灯,以一个接近于没有处理的处理来公告于众,试问,这是在糊弄全国百姓还是糊弄受害者呢?

说句实话,浙江大学的招生宣传片拍得确实还不错,可以看出,浙江大学用心了,假如是在之前,这必定是一片好评之声,但放在如今,总是给人一种别扭的感受,外在光萱靓丽、吸人眼球,但内在呢?事实上,据悉,浙江大学也并非没有严厉之时,在其工部于7月16日公布的一项处罚中,浙大的张姓学生就因为找人代考而被开除学籍。从此来看,浙江大学并不是不会重重处罚那些犯纪律甚至是犯罪之人嘛。那为何浙江大学在对待性质影响都完全不一样的两起事件中,处理结果却天差地别呢?显然也只有浙江大学知晓答案。

就如同网友所说:要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尽管浙大已经让得诸多网友对其失望透顶,在我看来,浙大不应当继续错下去了,而且要勇于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敢于?亮剑?。就努某某一事而言,浙江大学不疼不痒、毫无诚意的处罚确实大失公允,但这并不代表着它没有了知错就改的机会,只要浙江大学能够重新公平、公正的处理努某某事件,并在以后以身作则,它还是能够再次获得人们的肯定和支持的。

目前文化的包容性的确越来越强,但是并不意味着高校的土味宣传片跟文化包容有直接的关系。高校制作土味宣传片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这种吸晴并且?独具一格?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关注,有时是创意的体现,但是没有把握住底线反而显得低俗。

在每年的招生季高校都会通过一些独特的方式为学校进行宣传,展现学校的活跃轻松氛围,吸引高考生对学校进行选择。同时这种年轻人较为喜爱的方式特别能够吸引刚从紧张严肃的高中生活中走出来的高考生们,对大学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但是在宣传过程中,还是需要把握尺度,不要违背公序良俗,切勿丢了尊严和底线。高校更多应该是一种学术的展示,不仅要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而且应该要向学生展示学校的科研实力等方面的内容。由此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家长放心,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教学态度端正。如果在宣传过程中呈现是一种儿戏过于娱乐化的态度,实在是难以让家长对孩子的选择放心。将宣传片做得有趣而专业,还是需要高校进行更多的斟酌。

无容置疑,目前社会整体的文化包容性已经更强了。从网络文化到各种亚文化,我们都看到了它们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度。就如二次元文化,从前并不是能够被社会完全认可的事物,在经过满满的发展和著名网站的加持,它逐渐从一种小众文化变为了一种大众文化,这是一种进步。从前的街舞文化、各种街头服饰和打扮也被多数人抵制,现在它们也逐渐从地下走出了地上,被更多的人认可和学习。

文化包容性的加强并不就是意味着可以大胆的拿什么都来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作为梗来开玩笑,带动节奏形成网络舆论。如果在多元文化中找到一个符号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平衡点,还需要每个人仔细地考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9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