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境指标是多少?
保指标应该分不同场合说的,没有一个特定的条目,这个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的环境保护指标,你可以参考一下: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00万吨;
--尘(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2000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300万吨;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65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290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得到安全贮存或
处置;
2.工业污染防治指标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50万吨;
--烟尘排放量控制在850万吨;
--粉尘排放量控制在900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650万吨;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70万吨;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
3.城市环境保护指标
--5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60%地级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标;
--50%地级以上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
--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92%;
--新增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5万吨/日;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4.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陆地国土面积的13%以上,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万平方公里;
--天然林和成熟林、过熟林的面积保持稳定,质量稳中有升;
--新的水土流失面积、“三化”草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增速比2000年的增速降低60%;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
5.农村环境保护指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秸秆禁烧区的秸秆禁烧率达到95%,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0%,粪便资源化率达到70%;
--农业灌溉用水基本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6.重点地区环境保护指标
继续推进“九五”期间确定的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三河(淮河、海河、辽
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防治工作,“十五”期间务必抓出成效。抓紧治理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水污染,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淮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46.6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64.3万吨/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9.2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1.3万吨/年,在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不断流的情况下,淮河干流水质进一步好转。
海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77.6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06.5万吨/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14.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20.5万吨/年,海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有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地控制断面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辽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29.32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32.58万吨/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4.6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2万吨/年,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全流域水体水质进一步改善。
太湖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7.8万吨/年、氨氮排放量控制在9.9万吨/年、总磷排放量控制在1.24万吨/年,2005年13条主要入湖河流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7.08万吨/年、氨氮入湖量控制在1.5万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659.6吨/年。太湖水质有所改善,梅梁湖、五里湖水质有明显改善;主要出、入湖河流断面水质高锰酸钾指数达Ⅲ 类标准,总磷与氨氮分别提高一类达Ⅳ类或Ⅴ类标准。
滇池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35170吨/年,总氮入湖量控制在8750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1060吨/年;草海高锰酸盐指数小于15毫克/升,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2000年下降10%,基本消除黑臭;外海高锰酸盐指数小于8毫克/升,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2000年下降10%。
巢湖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47110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9148吨/年,总氮入湖量控制在9081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1351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804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072吨/年,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接近或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湖区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Ⅲ类,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1999年下降10%。
“两控区”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053万吨以内,酸雨污染有所减轻,80%以上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北京市2005年水体、大气及声环境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和郊区生态环境有较明显改善;建设包括河北、内蒙古、山西和天津有关地区在内的首都生态圈,初步形成环首都的生态屏障。
渤海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海量控制在102.6万吨/年,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量分别控制在13万吨/年和1万吨/年。近岸海域水质按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
三峡库区2005年基本遏制住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化学需氧量入库量控制在11万吨/年,总氮和总磷入库量得到控制,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南水北调(东线)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10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4.7万吨/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0.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7.0万吨/年,输水干线39个控制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6个控制断面水质达Ⅳ类标准。
制定和实施长江、黄河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合理调配水资源,力争2005年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的水质得到改善。
曙光村位于哪个省
时间飞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坚强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工作总结了。大家知道工作总结的格式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污染防治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污染防治工作总结1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相关工作开展如下。
(一)加快推进相关治理工作。
一是加快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工程进度。
该工程于20xx年10月开工,投资约6000万元,扩建2。5万吨/日处理规模,同时对处理设施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进行提标改造。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的80%,预计6月底前完工。
二是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我县有3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目前均在加快工程进度,确保20xx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运行,同时对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运行管理、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
三是全面推进城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程。
已投入6000多万元开展城东片区、邱塘片区、杨桥片区管网建设工程,累计建成管网7。4公里;对城区雨污水管网开展全面摸排工作,对发现的截污不到位、雨污合流问题立即进行整治。
四是启动老赵店河、古襄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500万元,通过截污纳管、底泥修复、曝气增氧、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建立河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保证水质持续改善。目前工程已完成挂网招标,即将动工。
五是加强畜禽养殖整治。
以滁河、襄河沿线1050米为主要重点,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关闭拆除,已拆除襄河沿岸养殖场96家、滁河沿岸养殖场87家,全县禁养区累计拆除278家;同时加强对限养区、可养区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对水质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依法严厉查处。
六是大力开展农业面源防治工作。
已组织开展滁、襄河流域8镇13个村的种植业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成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专业技术组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户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技术,构建生态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减少农业生产对两河水体的污染。
(二)强化治理工作调度。
一是县效能办、县政府督办室、县环委办于今年3月12日联合对县规建、水利、国土等部门及相关镇下达滁、襄河治理任务交办单,明确管网建设、畜禽养殖整治、河道治理等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间,定期对交办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滁、襄河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查调度,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拆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针对整治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立即予以现场调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责任主体,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限时解决;对工作推进较慢的单位,责令其严格按照整治方案,不折不扣加以完成,必要时移交县纪委处理。
(三)积极开展跨县、市水污染联防联控。
20xx年4月19日,省环保厅和滁河流域三市(合肥市、马鞍山市、滁州市)五县(肥东县、巢湖市、含山县、和县、全椒县)在全椒县召开了滁河联防联控专题会议。经过省环保厅、合肥市政府、马鞍山市政府、滁州市政府充分协商,就滁河水体达标的协同治理机制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滁河污染责任和限批范围。针对滁州市政府草拟的滁河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其他县市在会上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目前已完成协议签订,并立即开展滁河同治工作。
污染防治工作总结2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境攻坚办和县生态环境局的.精心指导下,楠杆镇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要求,切实加强我镇水污染排查防治工作,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浓厚的防治氛围
以《罗山县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基础,结合河长制,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宣传。采取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的方式,让所有人认识到水污染防治和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物减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年共张贴宣传标语32幅、悬挂宣传横幅16幅、发放宣传单3200张,广大群众水污染防治意识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二、突出重点,强化饮用水源的保护
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饮用水水源保护上,坚持常态化监管,实行水质监测与环境保护共同推进的原则,在确保水质达标的情况下,对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治理,重点对周边养殖业进行了全面治理,清理集镇区区内养猪场1家,使饮用水源得到全面保护。
三、加强监管,完善行业监管体系
楠杆镇境内无重点污染性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主要内容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生产性污染等,针对镇域水污染防治特点,全面完善了农业生产、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体系,严防各类污染物进入水域,延河及主要水域附近,严禁使用污染性农业生产资料从严管制秸秆禁烧;垃圾实行日清日运,污水实现规范排放和处理,全镇所有养殖场化粪池全部达标,污水达标排放。在完善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日常管理和巡查,确保防治常态化制度化。
四、重在环保,全面开展河道治理
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巡河活动和河道清洁活动,镇、村河长全部按照河长制要求落实巡河、河道管理和治理工作。共开展河道清洁活动12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63吨,清理河道5000米,保障河道清洁畅通。对河道附近污水排放进行规范,实行达标排放,全面监管河道及周边采砂行为,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无违规采砂行为,目前,全镇无违规采砂现象。同时,对河道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全面提升周边环保水平,确保河道清洁。
五、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完善集镇污水管网配套建设1200米,落实集镇污水处理厂专人管护,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使集镇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投资160余万元,实施郑堂新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试点建设,实施垃圾分类、改水改厕、粪污水处理等,通过实施带动,该村综合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极大改观。
污染防治工作总结3为做好磁峰镇水污染防治工作,我镇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督查力度。现将全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机构,清楚明确职责
(一)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为搞好全镇水污染防治工作,我镇20xx年成立了以镇长张筵偃为组长,人大主席邹朝迎、副镇长龚海帆、高英华为副组长,新农村产业办、各村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磁峰镇水污染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形成了较健全的管理格局,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各级职责。
根据市委、市政府级要求和今年全镇环保工作任务,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坚持实行目标管理,狠抓落实,分别与村、各相关企业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考核,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针对少数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只讲经济发展政绩,不讲环境污染的行为,我镇坚持通过宣传发动,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分析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形势,充分认识当前一些地区环境造成的危害,切实抓好环保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
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在分析我镇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的同时,认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增强大家的环保认识,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镇各村(居)委会负责人,镇属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议。利用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标语48条,展出宣传栏12个。借助“6·5环境保护日”宣传活动和污染源普查工作为契机,印发宣传资料,环保知识咨询台等进行宣传。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真正营造起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加强。
三、高度重视,加强落实
磁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污染源头排查工作。全年排查出生活污染源和养殖污染源等共计39处。为确保全镇环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本镇实际,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农药化肥施用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建立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列出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清单,需要治理或完善的规模化养殖场名单,同时还对其制定了关闭方案。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部分畜禽养殖场,对其栏舍和污染物进行处理。
四、加强和积极协助做好水环境监管工作
为水污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效保证。我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水污染治理计划,完成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业污染、养殖污染、生活污水等各项整治工作。同时,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进度。对河流沿岸各村(居)卫生环境、生活垃圾的治理,并认真抓好卫生保洁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各村(居)的实际情况,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并积极落实,对河流周边环境进行有效整治。同时,突出特色,努力做好环保日常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同时做好上报辖区内开展的环保信息工作。年底认真做好环保工作资料装订工作。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督促、有指导、有检查、有成效,不断开创全镇环保建设工作新局面。
五、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我镇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实效,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尤其是农村卫生环境,重点企业的排污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项措施的落实。围绕全镇环保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不断开创我镇环保工作新局面。
六、20xx年工作计划
为切实加大全镇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镇工作实际,持续不懈地狠抓水污染防治工作。着力开展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20xx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饮用水安全保证水平持续提升,消除流域支流劣V类水体60%。为彭州市出境扣缴断面水质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提供保障,确保至20xx年考核断面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浓度逐年下降比例分别为35%、30%、20%。
(一)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加快备用水源建设,完成备用水源选址工作。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自来水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护隔离和标志标牌的建设与维护;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新建与供水无关的设施。确保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以上。
(二)强化环保能力建设与科技支撑。
强化能力建设和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水污染治理措施,提高水环境监测网络预警能力及风险防控能力,理清污染因子,为整治水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互动推进的良好局面。尝试建立水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机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涉水污染行为,加大监督和宣传力度,坚决查处水污染案件,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水环境的舆论氛围。
_炀镇曙光行政村位于_炀镇西北部,与肥东县毗邻,依山傍水。下辖14个自然村,总人口2800人,设有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30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全村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亩左右,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村村部设备齐全,会议室、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孕检室、B超室、农家书屋等都符合标准,其中党员活动室内设电视机、DVD、音响等,一切都按照上级的要求来布置的。村两委带领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精神,努力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一班人深入学习科学实践观,带领本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发展新农村建设,村级公路得到进一步的维修,为农民深挖当家塘坝,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消除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我村村民充分地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群众及干部自觉捐款2万多元。另外,我村积极配合镇政府做好各项工作,党建、综治、信访、计生等各项工作都走在镇前列。08年我镇的土地置换牵涉到我村3个小村庄拆迁,把小村并入大村,我村干部积极配合镇政府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不仅把拆迁户安置好,还把废墟变成了耕地,扩大了农村耕地面积。
村干部素质的提高,自然带动村民意识的提高,我村每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均超过95%,解决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村级卫生院使农民小病不用出村就能看好,大大地方便了群众。农业技术的推广使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08年实行的订单农业甜豌豆,初步得到成效,大大地提高了老百姓的积极性。今年我村两委班子继续动脑筋,想办法为农民提高收入,进一步扩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草莓、豌豆、菜台的生产,充分地利用劳动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迈向小康,村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我村尖山周林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那里不仅风景好,空气清新,还依山傍水,也是垂钓的好场所。还有几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投资几十万、几百万的都有,大大带活了我村的经济。
2020年12月31日,合肥市文明委授予曙光村第五届合肥市文明村镇称号。
2015年4月30日,合肥市委市政府授予曙光村第三届合肥市文明村镇称号。
曙光村附近有李克农故居(陈列馆)、紫微洞风景区、中庙姥山岛景区、巢湖、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巢湖银鱼、巢湖螃蟹、中_番茄、巢湖麻鸭、巢湖白虾等特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9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