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
1、事后维修
修理后是一个相对原始的设备维护系统。除了小型,不重要的设备外,它还被其他设备维护系统所取代。
2、预防性维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生产非常严重,但是设备故障经常中断生产。为了加强设备维护并减少设备维修时间,已经出现了预防性维护系统。这种系统要求设备维护是预防性的。设备运行中的维护工作,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并根据零件的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
3、生产维护
因此,在1954年进行了生产维护。生产维护需要组织设备维护,以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其特点是根据设备的最佳选择维修方法,关键设备是预防性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通用设备事后进行维修。这样可以,我们可以将成本集中在重要设备的维护上,同时可以节省维护成本。
4、预防维护
在设备的维修工作中,人们发现尽管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对设备的故障率和有效利用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设备本身的质量如何经常影响使用和维修设备起决定作用。设备的先天不足通常是使维修工作困难的主要方面。
5、集成设备管理
从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集成设备管理的概念是在1970年代初形成的。设备集成工程或设备集成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的重要途径。它于1970年在英国首次创造,然后传播到各个欧洲国家。这是设备管理的一场革命。
1、对A类设备,根据业主委员会的要求、物业服务方案,项目电工人员巡回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
2、项目电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所管理的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考核合格后上岗操作。
3、项目电工按岗位职责及运行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和检查,认真作好运行记录。
4、项目电工人员根据运行管理有关制度,每月检查监督设备运行操作人员岗位职责旅行情况,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注意设备运行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检查运行、维护保养记录、检查后在有关记录上签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发现的设备问题应详细填表报告,工程主管监督整改情况。
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
1、电工人员负责所管辖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项目主任协调工程主管负责组织本项目维修保养工作。
2、设备设施保养分日常维修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及年检维护保养3个层次。
(1)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巡视检查和清洁方面的工作;定期维护保养主要工作就是性能状态检查和计划性能修理的内容;年检维护保养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调整。
(2)日常维护保养通常由设备运行操作,当班电工负责,定期维护保养由主管负责操作安排,当班电工人员进行配合,某些设备外聘专业公司进行。
(3)维护保养工作的项目由各类设备具体规定,各设备主观根据规程并结合设备具体技术状况,做出年度、月维护保养计划,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4)设备年检维护保养,由委托年检单位实施。维护保养结束后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98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