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逃逸高的危害
1、烟气中不仅含有NOx气体,同时也存在着SO2,在脱硝反应器内必然会存在大量的SO2气体。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钒 在催化降解NOx的过程中,也会对SO2气体的氧化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将SO2氧化成SO3,而反应生成的SO3与烟气中逃逸的氨反应生成硫酸氢铵和硫酸铵。
生成的硫酸氢铵通常运行温度下,露点为147℃,它以液体的形式在物体表面凝聚或是液滴的形式分散于烟气中。液态的硫酸氢铵是一种粘性很强的物质,在烟气中会黏附飞灰。同时,硫酸氢铵在低温下还具有吸湿性,当从烟气中吸水会对设备造成腐蚀,如果它在低温催化剂上形成,会造成催化剂部分堵塞,增大催化剂压降或是造成催化剂失效。
所以当氨逃逸率过大不好好控制的话会造成生成的硫酸氢铵过于量大,大量的硫酸氢铵以液态形式在烟气或是脱硝反应器及以后的空气预热器烟气侧换热面,不仅仅是会造成催化剂层的失效以及往后的烟气侧设备受热面堵塞,更会造成更大的严重问题,腐蚀设备降低寿命,增大设备出力,造成空气预热器堵灰。增加了机组运行的不安全性,降低了经济效益。另外,脱硝区的硫酸氢铵的腐蚀和积累,不仅会恶化降低催化剂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带来环保指标不合格的大问题,给机组运行带来了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机组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以看出脱硝逃逸率控制的重要性,本身在环保合格的基础上降低逃逸率也可以减少尿素的有效使用量,尿素本身作为无毒的脱硝还原剂成本就很高,少用就可以带来了经济上的利益化。
执行《氨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2001—2018)标准。氨法脱硫液中烟筒排出的烟气所夹带的氨水挥发逸出气态氨,与烟气中未脱除的二氧化硫通过气相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硫酸铵等组分形成气溶胶。该项气溶胶组成决定于二氧化硫/氨的比值、温度及烟气中的水分和氧量,烟气的二氧化硫及氨气越多气溶胶形成越严重。
氨水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后脱硫液滴被高温烟气携带出,由于蒸发作用析出亚硫酸铵固体结晶形成气溶胶。
排出烟气中氨与二氧化硫形成重要途径是脱硫反应生成的亚硫酸铵的分解,亚硫酸铵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硫的温度要大于70℃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同时在碱性环境中亚硫酸铵也易分解。
扩展资料
吸收塔中吸收液与170℃的烟气交换热量后的温度为85℃,现在可将此循环液可通过水水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保证循环液温度降至55℃。这样一来当循环液再次回到吸收塔内时可维持吸收液一直维持在不高于85℃,进而控制氨水的挥发量降到最低。
在冷却吸收液加装换热器方面吸收塔内反应后的循环吸收液属于自流流入循环池,这样的话如果在循环液水泵前加装换热器会产生换热系数太低、管壁易结垢等问题,进而还会影响循环水量以及循环水泵的大小选型。经过各方面论证之后决定可把换热器加装在循环吸收液泵的出口。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加强换热还可以相应的防止换热器管壁结垢。
总而言之,氨法脱硫可选择在循环泵出口加装换热器把吸收液由85℃降至55℃之后喷入吸收塔,进而控制了氨法脱硫中氨逃逸浓度。
知网—氨逃逸
百度百科—氨法脱硫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