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厦门不下十次,没玩什么景点,就吃出了一份美食名单
沙茶面
沙茶面是厦门最受欢迎的 美食 ,它的做法主要是在沙茶酱上面,正宗的沙茶酱都是用虾干、鱼头、葱头、蒜头、老姜等十多种食材制成,先将这些作料用油炸酥,然后再研磨成粉,最后制成酱,而沙茶酱也是制作这道 美食 最关键的地方。沙茶面的另一道食材就是面,它用的是碱水油面,将碱水油面放到笊篱里,然后放到滚烫的开水里烫熟,捞到碗里,随后倒入沙茶酱搅拌,最后再配上鱼丸、虾仁、猪肝、鸭血、大肠、猪腰、猪心等,做好的沙茶面香气扑鼻,让人瞬间就有了食欲。
参考费用:16元/碗
海蛎煎
海蛎煎又叫蚵仔煎,在闽南金三角,蚵仔煎是考验妇女厨艺的必备菜品之一,虽然做法简单,但是想要做的美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据说当地的很多新娘子在过门之后给婆婆做的第一道菜都会选择蚵仔煎,做的好的,就会得到婆婆的喜爱。
蚵仔煎这道 美食 自古有之,但是关于蚵仔煎的诞生有不同版本的传说,有的说是在饥荒之时为了温饱贫困老百姓发明了这道 美食 ,有的说是郑成功在作战时发明的,当然,我还是比较倾向第一种说法。蚵仔煎现在主要集中在福建沿海、台湾、潮汕等地,而台湾的蚵仔煎据说是郑成功大军带过去的。
在闽南有句谚语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说每年韭菜最旺盛的时候,也就是蚵仔最肥美的时候,韭菜最旺盛的时间大概是在农历2月,而蚵仔煎就是韭菜和蚵仔完美的结合,将韭菜切成一指长的短节,然后和洗干净的蚵仔放在一起,加入稀释的番薯粉作为粘合剂,最后倒入油锅煎至金黄。
人均消费30元/份
姜母鸭
姜母鸭有着“下饭之王”的称呼,当然,它也是一道药膳,《中国药膳》和《汉方药典》两本书都记载了这道 美食 ,据说是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在当时是一道宫廷御膳,后来流落到民间。
姜母鸭用的是低脂的番鸭,然后将鸭子清理干净,最后再同姜母(头姜)、米酒、麻油以及20多种药材一起在老砂锅中慢炖而成,做好的姜母鸭,就连姜片里面都有鸭子的味道。 美食 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春季食用,有降火功效。
花生汤
花生汤是闽南地区的一道甜品,食材很简单,花生,鸡蛋,白糖,虽然选材简单,但是做法很考究,首先是挑选优质的花生粒,并且去壳去皮,然后用开水浸泡,再加入砂锅中用文火熬熟,等花生熬熟之后再加入白糖,继续熬至花生烂透为止,吃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甜点一起吃,比如油条,炸枣,肉包,糯米炸等。
花生汤是起源于泉州地区,后来慢慢的扩散到福建沿海地区及海外。在泉州的婚庆,生日等场合都可以看到花生汤的身影。因为花生汤润肺生津,有药膳疗效,所以当地人家基本上都会做这道 美食 ,你也可以在家里尝试着去做。
烧肉粽
粽子在全国都有,但是每个地方的做法都不太一样,陕西这边的粽子都是纯糯米,做出来的粽子甜而不腻,比较可口,但是现在有的地方也有咸粽子,我之前也尝过,感觉还是吃不惯。其实烧肉粽和粽子大体相似,只不过是作料不同。
烧肉粽的馅料里面不仅有糯米,还有五花肉、香菇、虾仁、板栗、干贝、咸蛋黄等,将这些作料和糯米一起包到荷叶里面放到锅中蒸煮,做出来的烧肉粽味道很独特,你不妨可以尝尝。
土笋冻
土笋冻其实大多数地方都有,长的都很相似,就是做法不同而已,土笋冻和竹笋没有丝毫关系,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其实土笋冻有点像是海产品,制作的方式很简单,主要取材就是生活在大海里面的一种蠕虫,学名叫做可口革囊星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它身长2-3寸,将这种蠕虫放入水中熬煮,它们身体内部的胶质就会融到水里,当掺杂了蠕虫胶质的水冷却之后,就会凝结成块状,吃的时候用刀切成片或条,然后撒上萝卜丝、辣椒丝、芫荽等,倒上酱油,食醋等就可以食用了。
扁食
扁食其实就是饺子,中国古代称饺子为扁食,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叫饺子,但是在福建地区依然保留着扁食这一称呼。其实,在国内对扁食的称呼有很多,比如混沌、抄手等。
厦门的扁食就是一种小混沌,用轻薄的皮包上鲜嫩的猪腿肉,里面的面线类似于糊,细如发丝,入口即化,再加上鲜浓的汤汁,味道很是鲜美。
春卷
春卷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做法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厦门的春卷也叫作薄饼,它的吃法很简单,就是用面皮包着各种菜肴,卷成卷筒的样子食用,面皮里面常见的作料有笋、豌豆、豆干、蛋丝、虾仁、肉丝、海蛎、胡萝卜等,吃起来脆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老北京粽子的包法
ONE:首先要准备好粽子叶,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过去,粽子叶都是老人们去自己摘的,现在北京城周边没有芦苇荡了,这粽子叶也只有去超市买了。很多人认为粽子叶越绿越艳越好,其实不然,越绿越艳的粽叶有可能是用颜料染成的,正常的粽叶应该是黄绿色略显陈旧;正常的粽叶包出的粽子有一种粽叶的香味而不是其他的怪味;如果煮完粽子之后,水是淡**,那说明这粽叶没问题,否则,那粽子还是不要吃了。捆粽子要用到马兰草,这是北京的特产了。以前,房前屋后就生长着马兰草,割下来之后晾干就可备用了。把粽叶用开水煮一下,与马兰草一起泡在清水里备用。
TWO:江米和小枣,这是典型的老北京粽子的原料,也有用糯米、黄米的,视各人口味不同罢了。我个人还是喜欢江米,够粘够软,吃到嘴里别有滋味。把江米洗净,放入清水中泡半天,小枣也洗净,控干水分,千万不要把枣核抠出来。我母亲说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在吃粽子时有吐枣核的时间,以便让人歇一下,不要吃得太急,怕噎着人。
THREE:正式开始包粽子,第一步,把粽子叶靠近叶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状,留出来到粽子叶柄的长度差不多是整片叶子的一半长。手心向上用拇指压住折过来的叶尖部位,其余四指在叶子下面托住。
FOUR:第二步,先在三角兜的底部放一颗枣,用来把尖部堵严。然后取一把江米放入三角兜中,以达到整个兜的一半为宜。
FIVE:再次放入一颗枣,一个粽子放两颗枣到四颗枣,视粽子大小而定,不过建议包小粽子,一是好熟,二是好看,三是好吃,吐两次枣核就可以了。
SIX:再次填入江米,把刚刚放进去的枣盖住而没有高于三角兜的边缘为宜。为了让粽子好吃,可以把江米用手指压一压,相声《大保镖》里不是还有”压压我的大徒弟,压压我的二徒弟“的词呢吗?压完江米,粽子会更瓷实更有弹性。
SEVEN:把粽子叶长出的部分折回来盖住那个三角兜,如果留得正确的话,可以在盖住兜口的同时,再覆盖上粽子的其他一部分。包严,不要留下漏洞,否则一煮的话,粽子就会变形。
EIGHT:拿马兰草把粽子捆好扎紧,多余的粽叶和马兰草要用剪刀剪掉,这样既不会扎手又很美观。
NINE:包好的粽子放在一起,还没有煮就已经开始诱人了。锅里放水加火烧开,把粽子放进去,码整齐压实,水面要没过粽子,视粽子大小而定煮的时间,像我们包的这个粽子,煮两小时就可以了。
TEN:煮好的粽子可以热着吃,也可以晾凉了吃,两种吃法各有千秋,热的时候,粽子又粘又软,吃到嘴里直粘牙。凉着吃,粽子还是粘,但是不软了,有弹性,用老北京话说叫有嚼头,如果用冰镇一下的话,弹性就更足了。不过千万不要忘了,粽子不论是热着吃还是凉着吃,都要蘸白糖,否则,吃粽子的乐趣就丢了一半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