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吉林大学考古学的简介

自建系以来,先后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3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80篇。曾先后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奖15项,教学奖3项。近年来共派出7名教师分别到日本、英国进修学习,先后有多名教师应邀赴美、日、意、韩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考察,同时还邀请过数名外国学者来系讲学。目前在册外国留学生和进修生共10余名,分别来自日、韩、美、法、意、英及土耳其等国家。在校本科生人数为120名,硕士生30名、博士生10名。1994年以来,我系本科生先后共有7人被推荐为硕士研究生,8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余学生中被分配到省级以上文博单位工作的占60%,地市级以上文博单位工作的占73%,省会沿海城市工作的占65%。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系有两个大型田野考古实习基地: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教学基地和国家文物局大型遗址保护工程赤峰市教学基地。1996年,我系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4年,考古学系与历史系、古籍研究所共同被确定为国家教委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招生、培养与分配实行特殊政策。学生实行学士—硕士—博士贯通培养逐级分流制。除少数本科生毕业分配到实际工作部门外,大多数将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学生在校期间除可以享受到学校统一发放的奖学金以外,考古学系还设立了系友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到中央及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科研部门、高等院校、文博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吉林大学考古学的简介

继续保持在中国边疆考古研究方向的国内领先地位,以占领学术前沿的重大课题的实施为主要目标,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相邻国家(尤其是东北亚地区)考古学遗存的探究。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多学科交叉,将自然科学方法在边疆地区古代人类、环境、文化的应用提升到新的高度。积极参与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整理,继续为涉及边疆地区遗产的国际热点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争取从国外或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3—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科研人才,促成不同学术传统、不同学术风格在同一学术团体中的有机交融。以各种方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的考古人才。充分利用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这一平台,加强学科建设,力争使考古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吉林大学考古学科目前已拥有历史学一级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外东北边疆考古课题还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二十一世纪的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在继续保持自己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将以北方边疆及其毗邻地区的古代文化、人类与环境为研究目标,采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方法组织学科队伍,扩大和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力争把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建设成为一个以中国北方边疆考古和东北亚地区考古为基本特色,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信息咨询等多项职能为一身的中国北方考古方面的国际研究中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3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