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鸭健康养殖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我国农村目前养鸭的实际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肉鸭和蛋鸭养殖过程规范化是实现健康养殖的关键,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1)规范养殖设施,为鸭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鸭舍和室外运动场应位于地基较高的地方,以利于排水。鸭舍内、外不应存留污水、雨水。鸭舍应具有一定的保温防寒功能,冬暖夏凉,通风良好。鸭舍内地面、墙壁和舍外运动场地面应坚硬光滑,便于消毒。
(2)改进饲养技术 健康养殖肉鸭和蛋鸭应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即饲养同一品种的家禽,同批购进雏鸭,同批饲养,同时出栏;给鸭群饲喂配合饲料;放牧和补饲配合饲料密切结合,应依据放牧情况进行科学的针对性补饲精料;为鸭群提供适宜的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家禽的生产水平。
(3)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应每天清扫鸭子的活动场所,定期消毒。将鸭子的排泄物集中堆放,使其自然发酵熟化,成为有机肥。这样能有效提高鸭子的健康水平、成活率和鸭类产品的安全性。
(4)认真做好防疫工作 在保持鸭群养殖环境卫生良好、定期消毒的基础上,应严格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开展免疫工作。对重大疾病(如禽流感)的防疫,应保证每只家禽按时、保质、保量获得疫苗免疫保护,努力做到一只不漏。
对虾的健康养殖是指通过为对虾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增强对虾体质和抗病力,提高养殖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养殖健康的对虾,并且减少养虾业对近海环境的污染,保持近海的生态平衡,使养虾业在良性循环中持续稳定地发展。
为达此目的,首先应加强宏观调控,根据海区容量,确定养虾规模,决不能盲目地单一发展对虾养殖。
应重视鱼、虾、贝、藻等的综合养殖,以改善和优化海域环境。对虾养殖要按照其养殖种类的生态习性和虾池环境的生态特点,根据对虾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预防和控制,直至消除病害。在措施上应采用先进的新技术养虾,使养虾业从经验型进入科学型。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3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