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水草管理

水草在河蟹养殖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池塘中有水草漂浮在水面时应及时捞除,以免发生烂草影响水质的事故。如果种植的是伊乐藻,水温降低后会开始萌芽生长,一般不需要打理,如果种植的是轮叶黑藻,可以停食1-2天让蟹吃掉一部分水草或捞除,不然在10月下旬水温降低后会出现烂草现象,水草腐烂会使水中亚硝酸盐大幅度升高,极易引发河蟹颤抖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批量死亡现象。<优草灵>具有生根壮茎、去污返青的特点,促进水草生长的同时还能稳定水质,在多地的河蟹养殖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水质管理

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超标都会导致河蟹中毒症状。为了防止此现象的发生,这段时间养殖户应做好防止水草腐烂、减少饲料残饵、加强生物改底等工作,采用科学有效的解毒措施、创造良好的河蟹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养殖户都应当重视的问题。

不少养殖户会使用<优激灵>调理水质,它能络合水体中的重金属毒素、余氯和杀虫剂残留,抑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生成,修复不良水体;此外,其富含的小肽等营养物质也能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河蟹的应激伤害

三、投喂管理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底质管理工作,因为高温虽然过去了,但闷热天仍会出现,底质不好易引发河蟹中毒,体质好的蟹可以推迟销售,体质差的塘口应尽早上市。

饲料投喂也要做好。近期正是育肥阶段,不仅要补充必要的营养,也要注重提升河蟹的体质。投喂应适量,以免饲料过剩影响底质和水质。如今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应用<斯大灵>,使用后吃料速度显著加快、底质稳定,残饵少;此外,斯大灵也具有保肝护胆、提升肠道免疫力等有益作用,为河蟹成功上市保驾护航

水质环境、饲料投喂、水草管理等因素都直接关系到河蟹养殖能否顺利进行,尽管面临着重重挑战,但我们坚信只要能掌握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敢于付出、坚持不懈,终将取得最后的丰收。

河蟹养殖条件要求,河蟹养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养殖小河蟹的容器内,需要添加一些细沙,也不用加太多水,水刚刚没过它的壳就行。在使用自来水前,要先进行晾晒才行,还要在平时让稍微的晒晒太阳,不过晒太阳的时间不能太长。喂食的话,可以选择红线虫、蛋黄,或者是小鱼小虾也是可以的,冬季可以降低喂食的次数,到了春秋的时候,可以每天进行喂食。

河蟹是一种非常好养的水产品,为了争取高产,更需要一定的养殖条件。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人工养殖河蟹的条件要求,以及河蟹养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一、养殖螃蟹需要什么条件

螃蟹是非常好养的,对环境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需要水质要清澈、有丰富的水草、弱光以及水温不要太低等。

螃蟹一般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

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

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

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

水温过高对螃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

二、河蟹的三种养殖方式

河蟹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湖泊网围养殖和稻田养殖三种模式。

①池塘养殖

池塘养蟹的特点是可人工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经济效益可观。

池塘养蟹的养殖模式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单养,二是混养。

单养即单养河蟹,只放蟹种,不放养鱼、虾等其他养殖品种。

一般亩产成蟹50-75千克;混养即以河蟹为主,混套养青虾、鳜鱼等。

近年来,常州地区池塘养蟹大多采用后一种模式,特别是近年来金坛市水产站推广的蟹池631养殖模式(即亩产河蟹60千克、青虾30千克、优质鱼类100千克),成效十分显著。

②湖泊网围养殖

湖泊网围养蟹是在网围养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蟹养殖方法,其技术内容主要是:在湖泊中选择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水位适中的一片水域,用网片加竹桩围定,网栏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一定的面积(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根据河蟹的生长要求,种植水革、移殖螺蛳、投喂饲料,精心饲养管理。

这种养蟹方式由于湖泊水体流动性大,水质好,河蟹活动范围广,天然饵料丰富,生产的河蟹一般规格大、品质好。

③稻田养殖

利用稻田饲养成蟹,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使稻禾和河蟹在同一环境中共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病害,达到提高稻谷、河蟹商品质量和种养经济效益的目的。

稻田养蟹只需在田间开挖养殖沟,在稻田四周建好防逃设施即可养殖,饲养管理措施同池塘养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4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