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饲养育成鸡
育成鸡饲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家禽体型指标符合品种标准、群体均匀度好、健康无病、适时开产的群体,即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育成鸡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育成鸡饲养方法
1、合理进行日粮过渡
1 传统的饲养法是0~6W喂雏鸡日粮,7W后开始喂能量、蛋白水平均低于雏鸡日粮的育成鸡日粮: ME:11.91MJ/kg→11.70MJ/kg即2.85→2.80P:19.0%→15.5%。这种饲养方案不考虑每个鸡群的变异,这就可能对体重、胫长不足的鸡群构成最大危害。传统饲养法的弊端:大多数鸡群6W体重往往难达标。若变日粮则终生产蛋效能不佳。即便是6W体重达标,如果继续喂雏鸡日粮到8~10W,无非是每只鸡多消耗2枚左右蛋的成本,但实验证明这种投资是利大于弊, 体重大的育成鸡,特别是16W前体重大的鸡高产效能好。16W前体重小,16W后“补偿”增重的鸡多是体格小而肥的鸡,产蛋效能不佳。 雏鸡日粮可延长至8~10W。因为此期主要还是长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即增加体重之有效成份。脂肪增加较小。这种延长饲养法可将体重不足并具有潜在问题的鸡群使其体重达标,其“补偿”的生产效益十分显著,可保证产蛋高峰期发挥最大的遗传潜力。我国2004年饲养标准要求7~8W继续采用雏鸡日粮标准。此后应用育成鸡标准。 9~18W:ME:11.702.8MJ/kg,CP:15.5%。
2根据目标体重、胫长的上限更换日粮型别。例如:褐壳鸡6W的标准体重440~500g;白壳蛋鸡360~400g。
3以10W前体重、胫长同时达标、育成后期以体重达标为主来调整日粮。
4培育16~18W体重大的鸡群有利于高产 。研究表明,给体重轻的鸡组喂高营养日粮CP:20%;ME:3000大卡12.54MJ/kg,也不及体重大的鸡喂低浓度日粮CP:14%,ME:2600大K.10.87MJ/kg日粮的产蛋效能好。
2、合理应用限制饲喂制度:限制饲喂——对体重超标的鸡,在较短期限内,通过限制其进食日粮的数量或质量,以达到接近标准体重的目的,将这一饲喂技术称之。
1限饲目的
①核心是控制鸡的生长,维持标准体重主要是对育成后期增重过快易形成的体型小而肥,脂肪积蓄过多的鸡进行限制。为增加产蛋量奠定基础。
②抑制性成熟 限饲可使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它控制了卵巢的发育,开产整齐,达50%产蛋率所需日数短。
③节约饲料 比自由采食一般可节约10%左右。
④减少产量期死亡率限饲有淘劣保优之作用,降低了产量期死亡率。
⑤保证正常的体脂肪蓄积: 将大于4%体脂部分去除,有利于提高产蛋。
⑥提高群体体重均匀度
2限饲的条件与方法
①条件:体重超标鸡降。一般在标准体重10%以上;严控限饲期限。一般在14W至开产前。在我国目前多采用蛋鸡日粮能量水平普遍低于国外标准现状下,一般不采用限饲或慎用限饲。
②限饲方法一是 *** 法:比自由采食减少10%~20%;具体方法:每天定时采食,1W停1d或3d停1d,不停水,停喂越多,限饲力度越大。二是限质法:即降低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氨基酸水平,适当增加粗纤维。
③限饲中注意事项:严格执行限饲方案和限饲目标。一般较不限饲鸡体重降低10%~20%;减少应激,僻开防疫等。食槽充足,保证每只鸡有足够采食槽位;严格监测体重,限饲期间不定期检测群体体重变化。 挑选出残病鸡。
3、充足、清洁饮水
保证每只鸡有足够的饮水位3cm。
4、喂砂砾
有助于肌胃砂囊研磨饲料,每周每1000只鸡2~3kg;砂砾规格:径4~6mm。
养殖育成鸡的方法
一、搞好鸡舍内外环境的消毒,为鸡群创造较为安全的生存环境
蛋鸡场的很多疾病是通过横向传播方式造成的,所以通过对鸡舍、周围环境和鸡体的消毒,切断疾病横向传播的环节,是控制疾病发生,减少鸡只死亡的有效途径。具体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①进鸡前2周首先进行彻底清扫、清洗鸡舍,然后用百毒杀或爱迪伏等消毒药品清洗消毒。
②用福尔马林加高锰酸钾,按30毫升加15克的比例熏蒸消毒,密闭1~2天,并注意提高鸡舍的温溼度,以提高消毒的效果。
③在进鸡前1天用优氯净或碘制剂消毒液喷雾消毒一次,地面用1%~2%的烧碱溶液消毒。
④进鸡后每周进行1~2次带鸡消毒,消毒药物交替使用,避免耐药性的出现。在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周进行2~3次消毒。炎热的夏季每天进行1次消毒,还可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暑降温作用。
二、按照鸡群的体重和体况提供不同配方饲料,培育出最佳体重、体型的鸡群在育成鸡的培养过程中,要调控出最佳体重体型的鸡群,不能简单地依据龄期的变化变更饲料配方,必须根据育成鸡的生长发育特点、鸡群的体重与体况,提供饲料配方。在养鸡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鸡群,由于育成阶段的频繁免疫,夏季的高温、疾病、不良环境等应激因素的作用,造成了育雏结束时鸡的体重不足。所以,我们应针对不同状态的鸡群,采取不同的营养对策,来加以"纠正"。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在鸡群转入育成舍后,继续饲喂雏鸡料,充分利用12周龄前体重快速增长的潜力,使鸡的体重尽快达到育种公司提供的标准,在体重达到标准的上限时,将雏鸡料逐渐更换成营养浓度较低饲料,一直饲喂至达到理想的性成熟体重。此阶段建议使用的日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8%~19%,代谢能11.50~12.13兆焦耳/千克。另一类是育雏期末体重接近或达到标准的鸡群,对待这样的鸡群可采取下面的措施:鸡群转入育成舍后,经一周的恢复,在体重达到标准的上限时,将雏鸡料逐渐换成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并对体重进行监控,以防鸡只过肥超重。当出现超重现象时,不要急于减料,应保持上一周的饲喂量使体重匀速达标,防止体重下降,影响日后的产蛋效能。此阶段建议使用的日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5%~16%,代谢能11.75~12.13兆焦耳/千克。
近年来,由于品种的不断改良,鸡只出现了早熟化,体重小型化,采食少量化等新特点,加之一系列应激因素以及充分利用现有装置与减少饲养密度的矛盾等问题的存在,在大的商品蛋鸡群,出现超重现象并不多见,笔者的经验是:限饲对商品蛋鸡来说,已不像种鸡那样重要,只要我们注意日粮中能量、蛋白质平衡,其他营养素齐全,就能保证育成鸡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不会出现个小体肥的鸡群。
三、分群管理,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均匀度是衡量后备鸡群质量的一项重要生产指标,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既减少了过肥鸡和瘦小鸡的数量,避免饲料浪费,降低死亡率,又可使鸡群按时达到产蛋高峰,且峰值高而平稳,持续时间长而多产蛋。有研究报道,在70%均匀度的基础上,均匀度每提高3%,鸡多产4枚蛋。因此提高均匀度是养好育成鸡的根本措施之一。在育成期里,要提高鸡群的均匀度,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分群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按10%的比例随机抽样测定鸡群的均匀度,并以品种标准体重为指标,将鸡分为超重、适宜、不足三群,淘汰病残鸡和过于消瘦的鸡,对低于标准且生长发育缓慢但仍为健康的鸡和体重小的鸡,采取 *** 食欲和喂给蛋白水平较高的饲料的方法,使其达到最大营养素进食量,尽快赶上标准体重。对体重过大的鸡适当限饲,避免过肥。在整个育成期里,每两周进行一次称重,并根据测定的结果及时调整鸡群;否则在接近性成熟时,以免体重太低的鸡难以补救;超重较多的鸡,严格限饲,以免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
四、光照管理,控制鸡群适时达性成熟
对育成鸡进行光照时间和强度的控制,是控制其适时达性成熟的主要手段之一。光照的基本原则是:育成期不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具体措施是:控制光照强度在5个勒克司,这样既可省电,又可防止啄癖的发生。光照时间的控制:对密闭式鸡舍光照制度的制定较为容易,由于光照不受自然季节变化的影响,光照时间、强度完全靠人工控制,因此可采用恒定和渐减的光照制度,对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光照制度的制定比较繁琐,应根据出雏时间,确定具体的光照制度。
为了吃上放心美味的鸡肉,不少人自力更生,充分利用自家庭院养些小鸡。一些非常见品种的鸡,例如斗鸡,也可以养做宠物,深受爱宠人士喜欢,越来越多人在家里养宠物鸡。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鸡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鸡饲养的方法
首先要选好小鸡的栖息地,一般家庭里就在庭院角落等地方即可。选的地方要通风透气,也不能散发气味影响生活,更不能带来卫生问题。选好地方后,就要做一个鸡舍,可以是笼子,也可以是一个小房间,甚至是只用篱笆圈一小块地方。为了一次防止疫病,鸡舍建设完成后,最好进行消毒杀菌,可以用生石灰粉撒,也可以用福尔马林熏。
接着要挑选合适的小鸡苗。那种孵化场刚出生的小鸡苗,虽然便宜,进货成本低,但需要的照料更多,也更需要有技术,业余养殖很可能成活率不高。所以,建议尽量选择那些一月龄以上的小鸡,不用那么费心照顾,也容易成活。根据肉用和蛋用再挑选鸡的品种和公母。如果是宠物鸡,还要参考一下鸡苗的父母辈的性状。
很多自己养鸡的家庭,为了鸡肉美味和心安,接受不了商品饲料,会自己搭配饲料喂养。繁殖场都基本是用的小鸡专用预混饲料,刚买回来的小鸡,由于习惯了原有饲料的口味,如果立即给其改变饲料,往往会不进食。要改变小鸡的饲料,不能操之过急。因此,买小鸡的时候,也要问清楚鸡苗商喂的是什么饲料,包括饲料的厂商和品牌都要问清楚。一些繁殖场也会出售部分饲料,为了省事,可以直接从种苗商处购买饲料。
刚开始的时候,每一顿都给小鸡喂这些饲料。然后逐步减少预混饲料的喂食量,取而代之是在饲料里混入饭粒、玉米、麸皮等饲料,到最后完全断供预混饲料。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需要半个月以上。
不光是鸭子需要喝水,鸡也需要喝水的,每天都要给小鸡提供洁净饮水。刚买回来的小鸡,一定要给洁净的饮水,否则很可能得病,最好给凉开水喝。
如果是炎热天气,鸡舍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鸡舍温度过高,否则小鸡会得热咳喘。潮湿的天气要注意保持鸡舍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否则容易滋生病菌。鸡粪要定期清理,否则鸡粪积压会发酵,一方面会有异味,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病菌。
一些品种的小鸡,例如火鸡,特怕蚊子叮咬,被叮咬的小鸡很容易死去。因此,夏天蚊子多发季节,要进行灭蚊,灭蚊灯、杀虫剂都可以,并用纱帐封围鸡舍,防止蚊子进入鸡舍。
如果条件允许,平时要多放小鸡出来活动,一方面对小鸡健康有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鸡自己觅食,减少饲料量,还可以增加鸡肉的香味。刚买回来的小鸡,注意不要立即放出去,否则可能走丢。也要注意避免小鸡被淋雨,否则可能感冒。
如果小鸡长期关在鸡舍里,为了能让小鸡消化良好,可以装一盆子沙子放到鸡舍里,让小鸡啄食。小鸡进食沙子,能在嗉囊里帮助消化的。
小鸡饲养的技巧1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1 育雏舍的维修及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进雏前1周,将育雏舍维修好,并备齐育雏用具:料盘、饲槽、饮水器等,一并彻底清洗,然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每立方米空间以15g高锰酸钾与30ml福尔马林的比例为宜),最后用百毒杀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备用。
1.2 饲料、药品及疫苗的准备:育雏前,准备好营养全、易消化、适口性好的不同日龄的雏鸡料,育雏常用药(如氟哌酸等)和消毒药(如百毒杀等)以及防疫程序所涉及的全部疫苗(如马立克氏病疫苗等)等。
1.3 预热育雏舍:进雏前1~3天(一般夏季1天,春季2天,冬季3天)鸡舍开始升温预热,使室内温度达到32℃左右。试温时,为避免污染已消毒的房屋及用具,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进行。
2 保证进雏质量
雏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及生产性能,影响饲养效果,所以,进雏时要严把质量关,尽量选择健康雏鸡,将弱雏或残次雏鸡及早淘汰。
3 创造适宜雏鸡生长的环境
3.1 温度:雏鸡调节体温的机能尚不完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抗病力弱、免疫机能差,容易感染疾病,对温度适宜与否可由雏鸡的状态来判断,温度适宜,雏鸡活泼好动,叫声轻快,饮水适度,睡时伸头舒腿,不挤压,也不散之过开;温度低,雏鸡聚集在热源周围,拥挤打堆,很少去吃食,叫声不断;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张嘴抬头,烦躁不安,饮水量显著增加。
3.2 湿度: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尤其对1周龄左右的雏鸡影响更为明显。如湿度过低,会使雏鸡失水,造成卵黄吸收不良;如湿度过高,则雏鸡食欲不振,易出现拉稀甚至死亡现象。实践证明,育雏前期相对湿度高于后期,主要是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应高一些。一般情况下,在育雏初期,往往出现湿度过小的情况,造成雏鸡饮水频频,腿干瘪,绒毛脆乱。此时,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带鸡喷雾消毒或适当多放置水盘来增加湿度,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降低湿度。
3.3 光照:适宜的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和运动,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取自然光照与白炽灯供光相结合,控制白炽灯供光的原则为:前3天最好24小时光照,第3天起至2周龄时15小时光照,以后每周递减2小时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4周后采用自然光照,以防止光太强鸡过分活动发生啄癖。
3.4 通风:通风是为了排除舍内的污浊空气,尤其是二氧化碳、氨气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还有助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利于雏鸡的健康和生长。通风主要根据雏鸡的日龄、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掌握,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开关门窗来调节,但要防止贼风入室。
3.5 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能给雏鸡提供均等的饮水、吃料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均匀度,还可预防雏鸡啄肛、啄羽等恶癖的发生。密度过小,房舍利用度低,造成浪费;密度过大,会造成相互拥挤,空气污浊,采食、饮水不均匀等情况,导致生长受阻及疾病的传播。
3.6 全进全出制:从育雏开始到结束,始终在同一个鸡舍内饲养,同时进雏,同时出雏,即一个鸡舍都是同龄鸡。采取全进全出制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防疫,疾病的预防。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4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