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饺怎么做?
饺子,作为北方的一种传统食物可以说是每个家庭在团圆相会或者是重大节日的必备食物,而饺子呢,有许许多多种吃法,其中饺子的做法有蒸、炸、煮很多种,而蒸饺,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类型,但是蒸饺其实在放凉了之后会出现皮干发硬的情况,让很多“厨神”挠脑筋,其实蒸饺想要又香又软,凉了也不发硬是有技巧的!
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让蒸饺又香又软,哪怕放凉了也不发硬的技巧,其实这一切都是在皮里面,所以这其实也是很多人出现皮硬皮干的主要原因,今天就来分享一下饺子皮的做法,想要在家里展露一手的同学必须要来看一下啦!
一、饺子皮
对于饺子皮来说的话,发干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面没有醒好,相信常年混迹在厨房中的同学都知道,面是分为死面和发面的,对于蒸饺来说,面不能是死的,也不能发得太过,因为它虽然叫蒸饺,但也不是包子,自然也就不能用发得很厉害的面来当皮了!
发面和死面中间是有个界限的,一般来说,在和面的时候不要直接用凉水,那样的话发出来的面不够松弛,而且会出现发不出来的情况,最好在和面的时候选择开水,在和面前准备好,先放入面粉,然后一点点的倒入开水,用筷子搅拌成絮状,等待面烫好水也不热的时候,用手搓成面团,在不放酵母粉的情况下,保鲜膜包好,松弛20分钟即可。
二、饺子馅
包饺子馅的时候,正常放一些喜欢吃的材料就可以,不要图新鲜选择一些比较特殊的食材,最好是可以按照包饺子的馅料,常有的一般就是韭菜鸡蛋、芹菜肉这一类的,能够荤素搭配,这样才更加的健康,不过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蒸饺,要的就是个蒸,所以在食材上尽量不要选择汤汁较多的,不然就变成包子或者灌汤包了!
三、烹饪技巧
1、蒸饺皮不干不硬,最关键的方法就是要用开水和面,将面筋烫软,降低面粉的硬度,这样的话,就会比较松软一点,哪怕在厨房放的时间长了也不会出现干硬的状况,这其实就是为何饭店很多蒸饺从上午放到下午也不发硬的秘诀啦~
2、面在和好之后一定要放置一段时间,最好是选择放在保鲜膜封口的盆内20分钟左右,让面充分的发一下,这样的话,和出来的面才能更好更松软,这才是最关键的点!
3、保证食材不要出水,因为很多时候,大家在和馅的时候放一些水分比较大的材料,在蒸制的过程中出现爆皮或者是蒸饺变身灌汤包的情况!
蒸饺怎么做?学会几个小技巧,又香又软凉了也不硬!以上的方法大家可以在家里做法的时候进行实践,多去尝试,蒸饺做不好也能成包子,所以不要担心,多尝试,熟能生巧,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时间节点。
每个牌子的面粉的吃水量不同,因此和面团时候所加的水分也有些许差异,基本上,2杯面粉要加将近1杯的水(要留约1/5杯,看情况再慢慢地补充)。冷水面是全部加冷水,而做烫面时,则2/3量的水是热水,先均匀地淋入面粉中,用筷子搅动,散热后,再加入1/3量的冷水,用手揉成一团。一手拿捍面棍,一手拿小圆饼状的面团,以顺时钟方向旋转的方式慢慢杆成直径约7公分的饺子皮。
拓展:
1、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
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它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南方有些地方过年时会打散鸡蛋后加热做外皮包上肉馅称之为蛋饺。
2、折叠起源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另说:春秋时期的水饺在东夷地区薛国(今山东滕州)墓葬中发现,说明这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东夷地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4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