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什么歌是印度国歌
印度国歌 [印度]泰戈尔 你是一切人心的统治者, 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 你的名字激起了 旁遮普,辛德,古甲拉特和马拉塔, 达罗毗荼,奥利萨和孟加拉的人心。 它在文底耶和喜马拉雅山中起着回响 掺杂在朱木拿河和恒河的乐音中, 被印度洋的波涛歌颂着。 他们祈求你的祝福,歌唱你的赞颂, 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 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你的声音日夜从这地走到那地, 召唤印度教徒,佛教徒,锡克教徒,耆那教徒 和袄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 来围绕在你的座前。 从东陲到西极向你龛前敬礼 来编成一串爱的花环。 你把一切人的心融合成一个和谐的生命。 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 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永在的驭者,你驱驾着人们的历史 在崎岖的邦国兴亡的路上行走。 在苦难与恐怖中间 你的号筒吹起,来激发那些低头绝望的人们, 在探险与朝贡的路上引导他们。 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 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当凄寂的长夜积压着幽暗 土地昏迷地僵卧着, 你的母爱的手臂围抱着她, 你的清醒的眼眼俯在她脸上, 直到她从压在她心神上的沉黑的噩梦中被救起 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 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夜渐明了,太阳从东方升起, 群鸟歌唱,晨风带来了新生的兴奋。 作品名称: 《印度国歌》 作者: [印]泰戈尔 介绍/赏析文章: 在印度的正式国歌产生以前,有两首爱国歌曲起着国歌的作用。一首是著名作家般金·查特吉(1838~1894)的《母亲,向你致敬》,另一首是大诗人泰戈(1864~1941)的《人民的意志》。《母亲,向你致敬》是查特吉的小说《快乐寺院》中的一首歌,它由不仅以诗闻名而且擅于作曲的泰戈尔谱了曲,1896年在印度国民议会上首次演唱,泰戈尔曾在议会开幕日亲自唱了这首歌。“母亲,向你致”一语渐渐成断族主义运动的口号。《人民的意志》的词和曲都是泰戈尔所作。歌词最实发表于1912年1月,1919年译成英文,题作《印度的晨歌》。 1947年,联合国向印度代表团索要他们的国歌。但那时印度还没有正式国歌,他们向本国政府请示后就把《人民的意志》送去。后来尼赫鲁在国会的发言中说,当时这首歌在联全国“大大地受到赞赏,许多国家的代表都来要它的谱子,说这个庄严而有特色的新曲调打动了他们的心。” 1950年1月24日,印度国民代表大会通过以《人民的意志》为国歌。大会主席在发表的谈话中还说,“在为印度的自由而斗争的日子里曾起过历史作用的《母亲,向你致敬》,将享有同样的荣誉,处于和《人民的意志》并列的地位。”
求采纳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他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祝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员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广泛阅读。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十三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竞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84年,他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的佃户。他在这里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观察祖国故土和自然。1901年,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有名的国际大学。
1905年以后,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孟加拉人民和全印度的人民都起来反对孟加拉分裂的决定,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充满激情的爱国营人义愤填庸,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但是,没有多久,泰戈尔就同运动的其他领袖们发生了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所谓“直接行动”。他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到农村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消灭贫困与愚昧等等.但部分群众不接受他的意见,由于失望,他便退出运动。从此以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他过着远离现实斗争的迟隐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 ·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这是印度历史上两位巨人的会面。他同印度国大党早就有联系,还出席过国大党的代表大会。但是,他同国大党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他同甘地,有很真挚的私人友谊。但是,他对甘地的一些做法并不赞同。这两个非凡的人物并不试图掩盖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同时从道义上和在社会活动中,他们总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1916年,泰戈尔来到日本,他对日本这样充满生机的一个新兴国家,颇多感慨。后来他从日本又到了美国,以:“国家主义”为题,作了许多报告.他谴责东方和西方的“国家主义”。他对美国一向没有好感,那里的民族歧视使他深恶痛绝。美国的报纸和侦探机关从舆论上和行动上也常常给他添些麻烦。他以后几次访问英国,都是不畅快的。1929年,他访问了加拿大之后到了美国,又遭到美国移民官员扣留和盘问。
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虽然他对社会主义不能充分了解,但是他向往这个崭新社会,想把这个神奇的世界搬到印度人民中间去。他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始终如一,在80岁生日述怀的文章中,还特别强调和赞扬苏联的成就.别人的攻击并没有影响他心目中苏联的美好形象。
泰戈尔亲笔信。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泰戈尔立即严厉谴责。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写信给在那儿的朋友,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关怀和声援。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道,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他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正的忠实的朋友。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5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