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CrNiMo7-6各对应执行标准是多少
18crnimo7-6对应执行标准EN10084-1998/EN10084-2008。
18CRNIMO7-6是欧标合金结构钢材料。
对应国内17Cr2Ni2Mo牌号,
17CrNiMo6 是德国?DIN 17210-(86)标准的钢号,欧标为18CrNiMo7-6,对应GB的?17Cr2Ni2Mo 17Cr2Ni2Mo是GB材料。具体的标准号为:JB∕T 6395-2010大型齿轮、齿圈锻件?17CrNiMo6和20CrMnTi区别:?17CrNiMo6的韧性好得多?碳含量不同,合金元素不同,机械性能不同。热工艺性也不同。?前面的性能要优越一些,后一种变速箱齿轮、差速器齿轮普遍使用。
17CrNiMo6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
碳(C):0.15-0.20 硅(Si):≤0.40, 锰(Mn):0.40-0.60, 硫(S):≤0.035, 磷(P):≤0.035,?,铬(Cr):1.50-1.80,?镍(Ni):1.40-1.70, 钼(Mo):0.25-0.35,
17CrNiMo6钢齿轮渗碳缓冷裂纹分析及防止措施
摘要:针对17CrNiMo6钢齿轮缓冷出现裂纹问题,分析了产生裂纹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1997年,某厂在为马钢棒材轧机配套生产初、中轧机减速机过程中,材质为17CrNiMo6钢的齿轮在渗碳处理缓冷后产生裂纹,为了找出裂纹发生的原因,我们在中科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了分析探讨。?2 产生缓冷裂纹的原因?产生裂纹的原因主要是渗层在冷却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相变造成的。渗层中存在大块渗碳体和连续的网状碳化物,渗层的金相组织为三层,最外层为下贝氏体和网状碳化物;中层为淬火马氏体、下贝氏体和网状碳化物;第三层为下贝氏体加铁素体,由表及里的硬度检查见下表。?检查部位?渗碳层?母材?外表层?中间层?过渡层?硬度(HL)?420.433.458 513.501.479 492.479.414 318.337.307 相变受下述因素影响:?2.1 温度的影响?由于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较小(最高约为0.025%),而在奥氏体状态下,渗碳温度越高,碳在其中的扩散系数越大,既渗碳速度越大。但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渗碳设备使用寿命显著下降或损坏,而且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造成渗层组织粗大,碳化物级别超差等缺陷。通常生产实际中采用900℃、930℃渗碳。?2.2 碳浓度的影响?缓冷裂纹与渗碳时的碳势有关。?在渗碳初期,由于工件表面穷碳,接受活性碳原子的能力很强,渗碳速度较快,此时炉内碳势较低,需要向炉内通过大量的渗剂,以维持炉内的碳势,具体还与装炉量有关,此时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渗剂,可能造成渗碳时间过长,碳浓度分布曲线下凹等缺陷,但也不能过强,否则可能出现大量网状碳化物而无法消除。?当工件表面含碳量不断升高,碳势不断建立的情况下,应逐步减少渗剂的加入,渗碳进入扩散阶段,如果此时仍保持大剂量的渗剂,就要形成表面网状碳化物,使渗层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尤其是抗拉强度的下降,对防止出现缓冷裂纹相当不利。?2.3 渗碳时间的影响?当渗碳温度、碳势确定以后,渗碳时间主要取决于有效硬化层深度,渗碳时间越长,硬化层越深,反之越浅。对于17NiCrMo6钢硬化层在10-15μm的工件,如果扩散期控制不好,时间过短,有可能造成渗层碳浓度分布曲线过陡,在以后的缓冷过程中,形成缓冷裂纹。?2.4 缓冷速度的影响?缓冷一般是在冷却井中进行的,其冷却速度应比空冷更加缓慢,以便尽可能得到较平衡的组织。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缓冷速度相当于空冷速度,结果就要出现缓冷裂纹。分析结果也表明,当渗碳层表面的含碳量达到共析成分以上时,渗层的淬透性不完全相同,在特定的缓冷速速下,发生不均匀相变,中间层的马氏体比容较大,使表面受拉应力,由于表层有恶化,承受不了大的拉力而开裂。?3 防止缓冷裂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产生缓冷裂的条件一是渗层中存在着大量的块状及网状碳化物,使之性能恶化;二是渗层中发生不均匀相变。预防措施是:首先要避免渗层中产生大量网状碳化物。对于17CrNiMo6这种含Cr、Mo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渗碳时碳势不能过高,尤其是到了扩散期,一定要把碳势降到0.9%C左右,并保持一定的时间,防止产生碳化物。另外,要避免中间层产生马氏体。缓冷效果比较好时,一般组织比较平衡,没有不均匀相变,但由于冷却井内比较潮湿,水分较大,使冷却速度提高而产生裂纹。如果冬天环境温度比较低,工件装炉量少,虽然是在冷却井中,冷却速度仍很快,也容易产生缓冷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6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