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什么是spi电气连接?

“串行外围接口”是一个同步的四线制串行线,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传感器、存储器及外围设备。三条信号线持有时钟信号(SCLK,经常在10MHz左右)和并行数据线带有“主出,从进(MOSI)”或是“主进,从出(MISO)”信号。数据交换的时候有四种时钟模式,模式0和模式3是最经常使用的。每个时钟周期将会传递数据进和出。如果没有数据传递的话,时钟将不会循环。

什么是spi电气连接?

SPI主设备使用“片选”线来使一个给定的SPI从设备工作,所以那三条信号线可能并行地连接若干个芯片。所有的SPI从设备都支持片选。一些设备有其它信号,通常包括给主设备的中断。

不像例如USB、SMBUS之类的串行线,甚至SPI从功能的低层协议在不同厂家之间都不是通用的(除了SPI存储芯片之类的)。

---SPI可用于要求/答复类型的设备协议,例如触摸屏传感器和存储芯片。

---它也可以用于在每个方向传递数据(半双工),或是同时双向传递(全双工)。

---一些设备可以使用8比特字节。其它可以使用不同的字节长度,例如12比特或是20比特的数字采样。

同时,SPI从设备基本不支持任何自动发现/列举的协议。一个指定SPI主设备可以获得从设备树,这种树通常是根据配制表手工建立的。

SPI仅仅是那些四线制协议使用的一个名字,大多数的控制器很容易处理“微线”(可认为是一种半双工的SPI,用于要求/答复协议),SSP(同步串行协议),PSP(可编程串行协议)和其它相关协议。

微控制器通常都支持SPI协议的主、从双方。这篇文档(Linux)目前仅仅支持SPI交互的主的一方。

谁使用它?在什么系统上?

使用SPI的Linux开发者可能是为嵌入式系统的板子写设备驱动。SPI用于控制外部芯片,它也是一种可以控制MMC或SD存储卡的协议(老的 DataFlash卡,是MMC的前身,使用同样的连接器和卡形状,仅仅支持SPI)。一些PC硬件为BIOS代码使用SPI闪存。

SPI从设备包括用于模拟传感器,编解码的数字/模拟转换器,例如USB控制器的外围设备,以太网适配器等等。

大多数系统在一个主板上使用SPI连接一些设备。一些提供在扩展连接器上的SPI连接。例如在没有特定SPI控制器存在,GPIO引脚就被用于产生一个低速的“bitbanging”适配器。很少有系统能热拔插SPI控制器。使用SPI的原因主要是低成本和简单操作。如果动态配置非常重要的话,USB是一种更适合的低引脚数的外围总线。

许多微控制器能够以SPI模式集成一个或多个I/O接口来运行Linux。若给定SPI支持,就可以不需要特定的MMC/SD/SDIO控制器来使用MMC或SD卡。

这些驱动编程接口是怎样工作的呢?

<linux/spi/spi.h>头文件包括内核文档,也包括主要的源代码,必须读它。这仅仅是一个总体概述,所以必须在弄懂细节之前获得一个整体印象。

SPI通常要求进入I/O队列。要求一个指定的SPI设备以FIFO顺序执行,然后以完成回调来异步完成。也有一些简单的同步操作来完成这些调用,包括例如写命令然后读回复的普通处理类型。

有两种类型的SPI驱动,被称为:

控制器驱动:它们通常内嵌于片上系统处理器,通常既支持主设备,又支持从设备。这些驱动涉及硬件寄存器,可能使用DMA。或它们使用GPIO引脚成为PIO bitbangers。

协议驱动:它们通过控制器驱动,以SPI连接的方式在主从设备之间传递信息。

所以例如一个协议驱动可能告诉MTD层把数据送到存储在SPI闪存如DataFlash上的文件系统内。其它可能控制音频接口,提供触摸屏传感器作为输入接口,或是在工业处理过程中监控温度、电压水平。它们也可能共用同样的控制器驱动。

什么是设备管理:以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通过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设备管理的特点:

1、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2、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3、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5、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6、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改变的一个飞跃。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⑴前期管理:设备在投入正常生产运行前的设备管理工作;

⑵计划检修管理:根据设备的检修周期制定的按计划检修的制度。

⑶维护保养管理:在使用中根据设备性能、要求制定的维护、保养、润滑措施的管理。

⑷备品、备件管理:对备件进行技术管理,计划管理,库房管理和经济管理。

⑸图纸资料管理:对设计资料、图纸和随机资料图纸的管理。

⑹统计管理:对企业的设备状况实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的手段,如设备“五率”(开工率、完好率、运转率、出力率、泄漏率),仪表“三率”(完好率、开表率、泄漏率)等,设备大修基金和折旧费的提取。

⑺检查评级管理:根据检查评级的标准、范围、完好设备标准等进行管理。

⑻更新管理:对老化、高耗能、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⑼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资产中单价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工具、劳动设施等。

⑽防腐保温管理:对防腐保温工作的要求管理分工、执行措施进行管理。

⑾技术档案管理:对主要设备运行全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

⑿设备事故管理:对非正常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和经济损失过大的为设备事故管理。

⒀润滑管理:把日常润滑技术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搞好润滑工作的有效方法。

⒁电气设备管理:对电气、仪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等管理。

⒂基础资料管理:建立建全设备的验收、交接、档案、台帐考核等资料,以及管理分工、完好标准。

⒃密封管理;对设备的动、静密封点和“跑、冒、滴、漏”的管理。

⒄工程预决算管理:在施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根据定额进行预决算的管理。

⒅工程施工管理:在施工期间根据图纸规范、标准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管理。

⒆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对锅炉和压力容器的设计、制安、操作、维护、检修、改造和定期检验的管理。

⒇起重机械管理;对起重设备特定管理措施执行和要求进行的管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69514.html